人民網首頁

百年黨史是一座教育寶庫。安徽省各地中小學校認真開展各種形式的黨史學習教育——

追尋紅色足跡 汲取成長力量

2021年06月04日11:04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前不久,阜陽市六裡小學舉行“新長征”運動會。 (本報通訊員 康曉黎 攝)

  安慶市人民路小學黨支部組織黨員教師及少先隊員代表參觀中共安慶建黨會議舊址陳列館,開展“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主題黨日活動。(本報通訊員 劉娟 攝)

  在學科教育中挖掘“紅色寶藏”

  近日,在一段流暢的《共產黨的成立》英文解說中,阜陽市十七中英語教師謝紅的教學公開課開始了。為了准備好這堂主題為《從〈共產黨宣言〉中認識中國共產黨》的“黨史+課程”英語課,該校英語教研組從基礎知識到課程設計對這節課進行了細致的打磨,不僅讓學生們能掌握閱讀理解的方法、書面表達的策略,更接受了一場生動的黨史教育。“我們要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既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更要讓他們成為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謝紅說。

  在阜陽市十七中,各科教師都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在課程教學中挖掘契合的黨史學習內容,開展了一系列充滿奇思妙想又合情合理的教學公開課活動。美術教師通過對《遵義會議》這幅油畫作品賞析與介紹,引導學生了解黨史,讓同學們在學習美術構圖知識的同時,也從藝術作品中探究革命精神﹔音樂教師以歌曲《媽媽教我一支歌》為載體,通過對曲、詞、唱的分析,為孩子們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發展壯大的重要事件,樹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信念﹔學生們還從生物、數學、物理等課堂上,認識了近代生物學的主要奠基人秉志、函數論研究的開拓者陳建功、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葉企孫等一大批愛國愛黨的科學家……教師們通過音頻、視頻資料,讓同學們深入了解學習我國老一輩科學家的感人事跡和愛國精神,在傳遞科學知識的同時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作為合肥市一六八中學市級黨建課題下的一個子課題,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東校區用“黨建+藝術”的形式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前不久,一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舉辦的文藝匯演在這裡舉行。匯演由《紅色的起點》《種子的力量》《未來的希望》三個篇章組成,通過舞台劇、詩朗誦、合唱、舞蹈、快板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從1921年至2021年建黨百年來的輝煌革命歷史。值得一提的是,整場匯演是由該校初一年級的學生表演的。稚嫩的聲音飽含著熾熱的感情,在音樂聲中,台下觀眾的情緒也被感染,情不自禁地高聲唱和。該校負責人表示,學校一直在為全體師生營造“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讓孩子們從直接的感受中了解黨史故事、重大事件,感受和傳承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奮斗精神,深植紅色基因。

  在課外活動中講好“紅色故事”

  “隊員們,仔細看看我手中的這艘小船……”早在今年年初的開學典禮上,合肥師范附屬小學就以“小小紅船”為學生們打開了建黨百年的時空之門。隨著該校六(2)中隊紅色宣講員溫祖悅的介紹,數千名同學的目光,被她手中一艘小小的紅船所吸引。“小小紅船帶來了黨和祖國的故事,也讓我和同學們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創立之初的艱難和偉大!”溫祖悅說。“小學生年齡小,對具體的物件、故事更容易接受,所以我們選擇用這種方式來跟孩子們進行黨史學習教育,幫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該校校長馮璐表示。

  “孩子們愛聽故事,我們就講好故事。”淮北市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學期以來,淮北婦聯和該市教育局共同組織開展了“我對黨旗說心聲”紅色感悟暨黨史微故事分享會。在淮北首府實驗學校,省委講師團專家庫基層宣講員、市婦聯家教專家庫成員王士宏講起《信仰的力量》,帶孩子們重溫淮海戰役那段戰火紛飛的光輝歲月﹔在淮北泉山路小學,圍繞革命人物、革命事件和革命精神,小小“故事大王”們向同學們講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董存瑞的故事”“鮮血洒在革命路上”等黨史故事,他們的講述或娓娓道來,或聲情並茂,或嚴肅深沉,為現場的師生們搭建了一座與紅色歷史深情對望的“橋梁”。

  宣城市宣城中學不僅挑選出20名優秀學生代表組成青少年黨史故事宣講團,還採用了青少年們喜愛的互聯網傳播形式進行宣講。不久前,該校高二年級的俞遙同學演播了《抗日英雄向陽的故事》,通過音頻方式在市教體局微信公眾號、宣城中學校園網站、校園微信公眾號等平台展播,收到很多網友點贊。“向陽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宣城縣委委員、宣傳部長,皖南支部宣城游擊大隊副大隊長,也是宣城縣委領導的抗日游擊根據地創建人之一。是我們家鄉的英雄!”俞遙說,他在故事裡帶領同學們穿越回1945年11月向陽壯烈犧牲的那一年,追憶了他的成長歷程和革命故事。

  百年黨史是一座蘊含豐富的“寶庫”。桐城市中小學把黨史學習教育打造成“爭先賽”活動,先后開展了“學百年黨史,做合格接班人”黨史知識競賽,回顧黨的崢嶸歲月,謳歌黨的光輝業績﹔“憶黨史,感黨恩”征文比賽,以“小視角”折射“大時代”,以“小人物”詮釋“真感情”﹔“童心向黨,紅歌嘹亮”歌唱比賽,唱響紅色經典,砥礪奮進前行﹔“學黨史、迎高考”演講比賽,描繪以青春為起點、以未來為目標的藍圖﹔以及各類黑板報、書畫展覽、手抄報比賽……讓學生們在競賽中激發活力、創新思維,使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更具互動性、青春味。

  在研學實踐中傳播“紅色文化”

  愛玩、愛探索是孩子們的天性,不少學校把研學游這種廣受孩子們歡迎的形式和黨史學習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在剛剛過去的“六一”兒童節上,合肥市翡翠學校的小學生們在校園內開展了一場妙趣橫生的“旅行”。“早在今年4月,隨著校園‘百堂黨課明四史’活動持續開展,翡翠學校師生學習黨史逐步推進,師生們越來越向往到全國各地的紅色景點去參觀。現在是特殊時期,孩子們出行不是很方便,我們就想著能不能足不出戶也能游遍祖國的紅色景點呢?”該校負責人表示。經過精心構想,學校決定讓孩子們以“小手繪紅心”,把教室打造成紅色研學游景點!說干就干,全校65個班級被打造成65處不同的紅色景點。“六一”當天上午9點,翡翠學校校內紅色景點打卡活動正式開始。孩子們拿著提前制作好的“旅游護照”,到各景點依次打卡。每到一處“景點”,各班“小導游”們准備充分,聲情並茂地向游客們講解該景點的概況和英雄人物的光榮事跡,在校園內掀起了一場紅色研學之潮。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嘹亮的新四軍軍歌在涇縣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中回蕩……近日,涇縣中學學生們在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中共同高歌,在這場“學習黨史,擔當使命,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紅色研學活動中,400多名中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實踐課。“新四軍軍部司令部、政治部,中共中央東南局,新四軍無名烈士墓等十多處紅色革命舊址散落在涇縣的綠水青山間,這裡是新四軍長期戰斗和生活的地方,承載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作為土生土長的涇縣青少年,應該如何傳承這份珍貴的紅色血脈?我們想到把研學活動和紅色教育緊密相連,開辟出一個個走訪紅色舊址的‘行走的課堂’。”該校負責人表示,“青少年的心是最純淨最火熱的,讓他們用腳丈量革命熱土,可以更好地用心感知崢嶸歲月,從而打好人生的底色!”(記者 陳婉婉)

(責編:關思聰、閆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