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貞:堅貞一生的開國女將軍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李貞是唯一一位被授予將軍銜的女性。
5月中旬,記者來到瀏陽市永和鎮和沿溪鎮,尋訪共和國唯一的開國女將軍李貞的革命足跡。
6歲當童養媳,18歲鬧革命
順著滿目青翠的公路進入永和鎮,很快來到李家大屋。91年前,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在這裡會師,成立紅一方面軍。而那時及其前后,年輕的李貞參加了附近沿溪鎮境內“雙洞蘇區”紅軍游擊隊,她還是當地蘇維埃政府干部。
永和,是李貞出生長大的地方。在這裡,她掙脫舊式婚姻的束縛,從瀏東游擊隊到紅軍、八路軍、解放軍、中國人民志願軍,從瀏陽到井岡山最后到北京,這個在舊社會飽受欺壓的“童養媳”,拿起槍杆子鬧革命,一路寫下不朽傳奇。
“因為家境貧寒,父親又早逝,為了維持生計,她才6歲就被送去給人當童養媳。”在位於永和鎮仁成村的李貞生平事跡陳列館,講解員劉瓊的介紹從李貞不幸的童年開始。
李貞性格頑強,18歲時毅然出走投身革命。
1927年,19歲的李貞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加入黨組織后,她參加的第一次大的革命活動,就是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
“李貞后來並沒有跟隨秋收起義部隊去井岡山,而是留下來加入了瀏東游擊隊,活躍在湘贛邊界。” 劉瓊說,李貞足智多謀,經常帶領游擊隊採用靈活多變的戰術打擊敵人。
1927年秋,在瀏東游擊隊隻有3支短槍的情況下,李貞在洋油桶裡放鞭炮假冒機關槍聲音,成功嚇退敵人,攻下觀音堂團防局,為游擊隊打贏第一仗。
李貞還假扮新娘子奇襲團防局。1928年秋的一天,瀏陽張家坊來了一個娶親隊伍。走到團防局的時候,這一隊人突然取出槍支沖進去,跟裡面的人交上了火。花轎裡的新娘子隨后也抄槍沖了進去。這個“新娘子”就是李貞,她帶著游擊隊端掉了張家坊團防局。
英勇跳崖生還,兩度失去孩子
更傳奇的是,李貞還曾有過一次跳崖壯舉。
1928年9月18日,瀏東游擊隊與當地國民黨部隊發生一場激戰,敵我力量過於懸殊,李貞等5名剩下的游擊隊員邊打邊退,最后退到祖師岩懸崖峭壁上,再也無路可退。
當時身為士兵委員會委員長的李貞發出命令:“不能讓敵人捉活的,往崖下跳!” 說完,李貞縱身跳崖。幸運的是,她落在了一棵樹上,樹枝的托擋讓她幸免於難。
站在李貞當年跳崖的位置往下看,耳畔冷風颼颼,眼前團團白霧飄來,記者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一同爬山上來的瀏陽市中共黨史智庫專家、“雙洞蘇區”資深研究者張立雄介紹,這裡是連雲山脈腹地,地屬瀏陽市沿溪鎮,史稱“雙洞蘇區”。它是瀏陽最早的紅色武裝割據地,也是湘鄂贛邊最早的由工農兵代表選舉產生的蘇維埃政權所在地。當年,李貞就是在“雙洞蘇區”打游擊,並跟隨張啟龍、黃公略一道參與紅五軍第二縱隊的改編成立,以及一區蘇維埃政權的建立,並在雙洞蘇維埃政府中擔任婦女部長。
當時,李貞已有4個月的身孕,自己雖幸免於難,孩子卻沒能保住。之后,李貞參加了紅軍兩次攻打長沙,以及湘贛蘇區、中央蘇區多次反圍剿戰爭並參加二萬五千裡長征。長征途中李貞第二個孩子早產,由於缺少營養,14天后她第二次失去孩子,從此再也無法生育。
將軍百戰歸來,身后不留一物
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李貞又和丈夫甘泗淇一起奔赴抗美援朝戰場。李貞當時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秘書長。
1955年9月27日,下午2時30分,中南海國務院禮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典禮在此舉行。此次授銜,李貞、甘泗淇夫妻同時被授予將軍軍銜。47歲的李貞,是其中唯一一位女將軍。
周恩來總理親手把少將軍銜命令狀授予李貞,並握住她的手說,“祝賀你,李貞同志,你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
當日下午5時,又舉行了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暨授勛典禮。李貞獲得由毛澤東主席親自授予的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88年,李貞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0年3月,李貞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
整理遺物時,人們發現,李貞將軍的遺物屈指可數:有4枚勛章、4把藤椅、兩隻用尼龍繩牽連著的皮箱,還有1.1萬元人民幣、2500元國庫券,戰爭年代留下的兩根小金條。
勛章是戰爭年代用鮮血換得的,藤椅是35年前從湖南搬家時帶來的,皮箱是赴朝鮮作戰時用的行軍箱。
在遺囑中,李貞這樣安排她的遺物:一根金條捐給自己的家鄉瀏陽,另一根捐給丈夫甘泗淇的家鄉寧鄉,用於發展教育事業﹔存款一分為二,一部分作為自己的黨費上交組織,一部分捐獻給宋慶齡兒童福利基金會。
“身后不留一物,李貞的遺囑令在場的人既感動又欽佩。”講解員劉瓊說。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中國成立的和平年代,李貞、甘泗淇夫婦先后撫養了20多個烈士遺孤、親屬子女及邊遠地區戰友的孩子,有近20人考入了大專院校,成為國家優秀的專業人才,其中,不少人還在軍隊或地方單位擔任了領導職務。
紅色引領崛起,家鄉振興可期
傳承紅色基因,如今,在李貞將軍家鄉瀏陽市永和鎮,鄉村振興的熱潮方興未艾。
今年以來,該鎮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取得新成績。鎮黨委書記林申達介紹,就一產業而言,永和鎮是中國紅檵木之鄉,也是瀏陽市“一鄉一特”花卉苗木產業發展重點鎮,全鎮花卉苗木種植面積突破萬畝,2020年產值達到3億元。全鎮有5000多人從事花木種植、銷售等,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
目前,該鎮正在實施花木產業十大提質工程,其中包括規劃打造面積約1600畝集觀光、展示、種植、銷售於一體的紅檵木產業園,推進花旅融合發展。
由湖南瀟影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瀏發集團、永和鎮人民政府、瀏陽市七寶山銅鋅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的紅色電影《李貞》,也在拍攝之中。
今年1月,永和鎮與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結成長期全面的戰略合作關系,挂牌“瀟湘電影集團永和影視拍攝基地”,共同開發建設永和“電影小鎮”。
林申達介紹,永和鎮將全面整合鎮域內紅色資源,充分挖掘紅色文化潛力,全力推動紅一方面軍成立紀念館落地,打造紅色文旅名鎮。(記者 王文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