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在把握規律和大勢中自強不息

——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

2021年06月07日09:48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察勢者智,馭勢者贏。隻要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從勝利走向勝利。

“人人奮青春之元氣,發新中華青春中應發之曙光……索我理想之中華,青春之中華”“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1916年,27歲的李大釗發表《〈晨鐘〉之使命——青春中華之創造》《青春》等文章,發出“震撼中國民族魂靈”的“青春”主張,闡明“青春中華”的宏偉理想。青春,成為刺穿舊中國如磐黑夜的高昂號角,為中國共產黨的孕育、誕生注入強大力量。青春,對於歷經百年風雨的中國共產黨而言,不只是年齡意義上的年輕,更意味著順應潮流、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青春”氣質。

把握大勢、順勢而為,是中國共產黨與生俱來的偉大品格。我們黨的誕生就是順應世界發展大勢的結果。從十月革命勝利、社會主義興起的世界大勢中產生的中國共產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歷史大勢,善於抓住和用好各種歷史機遇,在不斷洞察時代問題、把握時代脈搏、順應時代潮流中走在時代前列,成為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兩個先鋒隊”。

在派人去鳳陽把小崗村的經驗帶回來后,時任正定縣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幾經調研、反復斟酌,選定了大包干試點。那一年,推開大包干的公社農業產值翻了一番,農民年人均收入由210元增加到400多元。1983年1月,正定下發包干到戶責任制辦法,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廣,在河北開創先河。

從農村到城市,從計劃到市場,從短缺到富足——改革改變了河北,也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和命運。從對外交往幾乎一片空白到腳步幾乎遍及全世界,從河鋼集團在塞爾維亞“救活一座廠、帶動一座城”到中歐班列打通國際貨運新通道——河北不斷在開放中融入世界、推動自身發展。燕趙大地上的生機翻涌,映照出改革開放的壯麗氣象﹔河北的發展印記,標記出一個大黨高瞻遠矚的奮進姿態。改革開放已成為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的品格,為我們黨善於探索規律、把握大勢的精神特質作出生動注解。

交通網絡連起來、生態環境美起來、產業協作串起來……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7年來,河北緊緊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推動交通、生態環保、產業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落實“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推動協同發展向深度廣度拓展,如期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期目標。

因勢而謀,應勢而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解決三地發展面臨突出矛盾和問題的必然選擇,也是優化國家區域發展布局、優化社會生產力布局、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我國發展大勢的科學把握。

5月29日,隨著三條高速公路通車,雄安新區“四縱三橫”對外高速公路骨干路網全面投用。塔吊林立,熱火朝天,重大項目逐一推進,雄安新區大規模開發建設有力有序有效。洞悉歷史規律、把握歷史大勢、抓住歷史機遇、引領時代潮流,一座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探索人類發展的未來之城正闊步向前,書寫著引領高質量發展、創造無限奇跡的嶄新華章。

“事物都是不斷發展、相互聯系的,隻有眼界非常寬闊,正確認識和積極順應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黨和國家面臨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動權,跟上時代前進步伐,推動事業順利發展。”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把握歷史大勢、善抓歷史機遇的智慧,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我們必能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在新征程上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周丹平)

(責編:關思聰、閆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