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根紅色沃土 傳承紅色基因
重慶:5.8萬基層團組織講好黨史故事

4月29日上午,重慶市青少年“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五四主題黨團隊日活動在紅岩魂廣場舉行。
江姐戰友、有73年黨齡的老黨員李玉珍奶奶為青少年分享黨史故事。
“當年,我對戰友說:‘你退后,讓我來’。以后也一樣,隻要黨和人民需要,我依然會說:‘讓我上,讓我來’。”
近日,在重慶市紅岩魂廣場舉行的重慶市青少年“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五四主題黨團隊日活動中,“掃雷英雄”杜富國的一席話,感動了現場的青少年。
這場活動是團重慶市委用好紅色資源,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的一個縮影。
重慶市擁有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紅岩村、曾家岩、虎頭岩“紅色三岩”和白公館、渣滓洞等,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名聲在外。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重慶共青團,特別是5.8萬個基層團組織,依托這些紅色資源和實踐平台,把講好黨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作為主要內容,引導青少年在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實踐教育中,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懷
用故事激活百年黨史
重慶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涌現了一大批大義凜然、高風亮節的共產黨人,巴渝大地處處凝聚著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高尚品格。專家認為,在風雨如磐的革命斗爭歲月中,紅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重要內容。
“你——耕荒,我親愛的孩子……今后——願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這是紅岩烈士藍蒂裕犧牲前在獄中寫給兒子藍耕荒的一份遺囑,一首飽含深情、充滿期望的小詩——《示兒》。”
在重慶市青少年“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清明緬懷革命先烈“紅色之旅”主題教育活動上,重慶共青團青年講師團成員、重慶紅岩聯線講解員聲情並茂地給大家講述革命先烈故事,令在場的不少孩子感動落淚。
“你要永遠跟著學校走,繼續支持學校,一刻也不要離開學校,弟、妹也交給學校——這是紅岩英烈王朴在獄中托人給母親金永華帶去的口信。”在重慶市“小蘿卜頭”紅色講解員大賽上,巴南區融匯小學學生楊覲綺讓紅岩烈士王朴的形象頓時鮮活起來,將觀眾帶回了那段歲月。
在紅岩精神的發祥地——重慶市沙坪壩區,團沙坪壩區委成立了“紅領巾黨史宣講團”。在成立儀式上,來自沙坪壩區中小學校的5名“小蘿卜頭”紅色講解員代表,繪聲繪色地講述了當年發生在歌樂山下白公館、渣滓洞中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
團重慶市沙坪壩區委書記李喆告訴記者,這支隊伍在沙坪壩區每所中小學設1個支隊,形成了上千人的“小蘿卜頭”紅色講解員陣容,利用升旗儀式、入隊入團儀式等講黨史。
此外,團重慶市委邀請革命英雄深入青少年講述親歷的革命故事,吸納紅岩聯線優秀講解員、青年黨史學者等進入“青年講師團”隊伍,組建“青年黨史宣講團”,累計開展宣講4500余場。
在不久前舉辦的重慶市中學中職共青團“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學習教育主題團日活動上,江姐的戰友、擁有73年黨齡的92歲老黨員李玉珍奶奶,作為特邀嘉賓為學生們分享了黨史故事。
“學生運動”“六一大逮捕”“敵人圍剿”“11·27”大屠殺……在她的講述中,一幕幕場景再現在聽眾面前。“和那些犧牲了的同志相比,我們要幸運、幸福得多了。”李奶奶叮囑孩子們要珍惜生活、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在“青春同心·永跟黨走”青聯黨史大講堂暨紅色尋訪活動中,紅岩聯線授課老師趙露講述了周恩來同志在重慶的那段激動人心的往事,聽講對象是重慶市青聯委員以及自媒體人、街舞青年、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興領域青年。
趙露說,紅岩精神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以周恩來為首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在爭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的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培育形成的偉大民族精神。
這些故事讓重慶德邦物流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經理鄒長龍感觸頗深。他說,聽完這些故事,我深刻感受到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作為一名快遞從業青年,應該不辜負工作使命,才能稱得上是一名合格的黨員。
用腳步丈量紅色熱土
重慶共有革命文物423處,登記備案的革命紀念館27家,館藏革命文物29374件,其中珍貴文物5137件,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8個。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重慶各級團組織充分利用這些紅色資源,廣泛開展尋訪紅色地標、尋訪英雄模范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五四”前夕,西南大學開展了沉浸式主題團日活動,他們把黨史學習教育“搬”進校史館,重溫紅岩崢嶸歲月。“我們學校前身是川東師范學堂,始建於1906年。從這片熱土中,走出了無數的建設者和革命烈士。”西南大學這所百年學府的風雨歷程,在學校檔案館副館長鄭勁鬆的生動講述下緩緩呈現。
重慶市青聯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結合重慶獨特的紅色文化底蘊,充分發揮革命舊居舊址和革命紀念場館的教育引導作用,組織了“紅色尋訪”、開展“新長征接力”等多項活動。
近日,重慶市青聯組織青聯委員深入綦江區安穩鎮——中央紅軍長征轉戰綦江的第一站,開展“青春同心 永跟黨走”新長征接力活動。授課老師講述了“將軍樹”與紅軍的故事,重溫了80多年前的往事。
“在黨史重要發生地接受教育,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也真切感受到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的決心和毅力。”重慶市青聯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戴子森說。
重慶各級團組織不僅打造紅色實踐線路,還依托紅色基地,開展了一系列主題實踐教育活動。
“‘我們大家並不以此為煩惱,同志都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不要急,偉大的時代長得很’,這就是當時周恩來同志‘皖南事變’后寫的一封斗志昂揚的信。”近日,由重慶市團校主辦的一場現場實踐教學活動在紅岩革命紀念館進行,重慶市團校的老師為川渝兩地的學員們深情朗誦了這封具有歷史意義的信。
重慶市團校負責人介紹,通過挖掘地方紅色教育資源、尋訪經濟發展前沿陣地、總結群團改革工作經驗、梳理廉政教育典型案例等方式,重點打造了“紅岩精神傳承之路”“新時代·新重慶成就展示之路”“重慶共青團改革發展之路”“新時代青春倡廉之路”4條現場教學線路。
學習的腳步還邁出了重慶市。團開州區委、團萬州區委聯合團四川省達州市委舉辦 “傳承紅色基因 接續百年奮斗”萬達開三地青少年研學活動,來自三地的少先隊員代表,先后走進劉伯承同志紀念館、達州市張愛萍將軍故居、達州市紅軍陳列館、萬州烈士陵園、三峽移民紀念館等紅色基因教育基地,重溫黨史。
在重慶市銅梁區,當地團委深入挖掘邱少雲烈士紀念館、邱少雲故居等紅色教育資源,組織開展宣講報告、研學實踐、參觀尋訪等活動。
在重慶市酉陽縣趙世炎烈士紀念館塑像前,50名新團員接過團員証,戴上團徽,面向團旗,庄嚴宣誓。
富有“青年味”“網絡味”的黨史學習
為了把黨史學習教育這門必修課講生動、講鮮活,重慶各級團組織制作了一批符合青少年特點、更具時代脈搏的網絡文化產品。#百年正青春##青少年心向黨##團團陪你學黨史#等微博話題實現了超過1600萬人次參與閱讀互動。
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開始以來,重慶市青少年新媒體中心的小編們更忙碌了,圍繞黨史學習教育,他們商量選題、討論設計、校審視頻……一個個網絡文化產品從他們手上產出,第一時間在網上發布,爆款頻出。
就在不久前,重慶市青少年新媒體中心原創的第55期“團團陪你學黨史”短視頻在微信視頻號發布,這一期視頻回顧了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時的感人場景,引得不少網友在評論區點贊留言。
“除了每天推出‘團團陪你學黨史’短視頻,我們還創作了‘青年大學習’系列壁紙、動海報等新媒體產品,推出了‘黨史小課堂’‘黨史天天學’等專題專欄,用青言青語講好黨史故事。”重慶市青少年新媒體中心副主任鄭鈴峰說。
近日,重慶市團校推出了《播撒革命火種 光耀千秋偉業——巴渝大地上的革命先驅楊闇公》網上微團課視頻,追憶了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者、川渝黨團組織主要創建人楊闇公的一生。
重慶市團校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重點聚焦楊闇公、江竹筠等重慶優秀革命青年,用微視頻展播的方式講述百年黨史中重慶熱血青年的故事,以青年視角挖掘黨史教育素材,通過黨史中的青年元素聯結黨史與青年,拉近雙方距離。
除了創作推出富有“青年味”“網絡味”的黨史學習新媒體產品外,團重慶市委還針對青少年網絡行為習慣,推出了“百年正青春·奮進新征程”重慶市青少年微視頻大賽、“紅岩故事100講”微課堂評選等線上主題活動,舉辦“童心向黨薪火傳”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課展評,引導青少年既當學習者,又當傳播者。
如何區分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職業身份的青少年認知特點和學習習慣,開展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也是重慶團團關注的重點。
團重慶市南岸區委推出“百年黨史青年說——走進黨史遺址”系列宣傳片,用青年視角講述黨史故事。團江津區委、團潼南區委分別推出了“紅領巾學黨史”“紅領巾之聲”等欄目,用“兒童化”解讀講好黨史故事。團渝中區委推出音頻咨詢節目《渝聽渝說》,講述“歷史上的今天”,組織引導廣大青年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黨史。
截至目前,重慶各級團組織打造各類黨史學習教育的網絡產品,已累計吸引超過1500萬人次學習,掀起了黨史學習熱潮。(何凱 田悠然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圖片由團重慶市委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