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百年二七廠見証中國早期工人運動

2021年06月10日09:31 |
小字號

二七廠百年老廠區如今成了二七廠1897科創城,為周邊居民提供嶄新的城市生活空間。圖為周圍居民在參觀展覽。本報記者 劉平攝

在豐台區長辛店“二七”大罷工舊址所在地——二七廠1897科創城內,一場名為“百年追隨”的專題展正在進行。120多年前的“洋”鐵軌、百年前長辛店鐵路工人的工資單等珍貴展品、史料,展現了上世紀20年代長辛店地區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和中國鐵路建設的百年發展歷程。

“二七”大罷工舊址存留8棟近代建筑

走進二七廠1897科創城,中央大草坪四周散落著幾棟歐式建筑,山牆上獨特的三角山花和圓形通風窗別具一格,這些有著百年歷史的老建筑,是二七機車廠的近代建筑遺存。

二七機車廠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97年。作為盧保鐵路的一部分,那年清政府在盧溝橋西岸北側建立起了一個簡易的小廠——盧保鐵路盧溝橋機廠。1900年受西方勢力脅迫,盧保鐵路北端延至前門,改名為京漢鐵路。原先的盧保鐵路盧溝橋機廠,遷址長辛店,更名為“京漢鐵路長辛店機廠”。這裡孕育出北京最早的一批產業工人,是北京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在風雲變幻的歷史進程中更是成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起點與典范。毛澤東就曾這樣評價,“中國工人運動還是從長辛店鐵路工廠開始的。”

1966年,該廠更名為“北京二七機車車輛工廠”,這是首次以“二七”命名。此后,二七廠持續運營,直至2018年停產轉型。

如今的二七廠內還保存著8棟近代建筑遺存,其中7棟為辦公建筑,1棟為生產廠房。辦公建筑中6棟為法式風格建筑,1棟為比利時式風格建筑。建筑整體為清水磚牆砌筑,兩坡頂覆鐵皮瓦屋面,近代門窗裝修,山牆上部做三角山花,四周線腳裝飾,中央有圓形通風窗。生產廠房則為典型的近代廠房建筑形式。

這8棟二七機車廠近代建筑遺存於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豐台區長辛店“二七”大罷工舊址之一。2018年二七機車公司制造業疏解后,這些近代建筑遺存處於閑置狀態,目前豐台區文旅局已組織啟動對文物建筑的結構檢測,后續將開展修繕工作。

珍貴史料再現百年前鐵路工人運動

在始建於1933年的廠區禮堂內,“百年追隨”專題展正在進行。走進專題展序廳,一輛火車迎面“駛”來,這是以“毛澤東號”第一代機車為原型打造的布景,車頭上的鐵錘和卡尺,是工人的標志。火車頭下地面覆蓋著玻璃板,玻璃板下是兩根鐵軌。這兩根鐵軌來頭不小:一根制造於1896年,一根制造於1897年,當年漂洋過海運到北京,被用於建設盧保鐵路。

展覽中有一張珍貴歷史照片,是長辛店火車站1899年建成時的影像。毛澤東、鄧中夏等到長辛店進行革命運動都是在這裡下車。

展覽中還有當時長辛店機車廠的工價表,也就是“工資”單。當時工廠對工人的管理十分苛刻,實行“大星期”工作制,即兩星期休息一天,每天上午6點上班,下午6點下班,刨除午休吃飯普通工人每天要工作11個小時,工資卻隻有幾毛錢,而且這些普通工人也很難拿到全部的工資﹔而外國的廠長、員工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休息一天,工資卻是工人的幾倍、幾十倍甚至更高。

當時的鐵路工人除了受到帝國主義和軍閥的雙重壓迫和剝削,工頭們還私自設立許多不合理的規定,比如工作時間喝水、說話都要罰錢,工頭用剝削工人的錢蓋房讓工人集體住,並強迫工人入伙吃飯,名為“鍋伙”。每個“鍋伙”裡都有二三十人到五六十人,最多三間房住70人,經過層層盤剝,工人拿到手的工資寥寥無幾。

五四運動前后,為了尋找救國圖強的知識和真理,一大批有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為什麼會選擇在長辛店建立呢?原來長辛店鐵路工廠是法國人修建並經營管理,有學習法語的基礎,還可以提供勤工的機會。

五四運動后,長辛店鐵路工人開始接受新思想的影響。1920年3月,李大釗、鄧中夏等人在北京大學秘密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長辛店鐵路工人史文彬、葛樹貴都是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會員。為了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喚醒工人的階級覺悟,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提出“到工人中去”的口號,1920年底北京共產黨小組成立后,李大釗派鄧中夏等人到長辛店,與史文彬等工人磋商,籌辦勞動補習學校。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被譽為“北方的紅星”升起的地方,為開展工人運動培養了一批骨干。1921年下半年,史文彬、王俊、康景星等入黨,成為長辛店第一批工人黨員。

百年櫛風沐雨,曾見証轟轟烈烈工人運動的老廠區,已經轉型為嶄新業態的科創城。而中國鐵路事業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蓬勃發展,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取得了一項又一項舉世矚目的成就。

二七老廠房轉型擁抱嶄新業態

二七廠的歷史從近代一直延續至今。現在的二七廠1897科創城就是由百年老廠區轉型而來。行走在廠區內,隻見曾經的鏜床成了瀑布噴泉,廢舊工業鐵桶變身為黑白花奶牛,小型起重機成了道旗,鐵鍬頭和閥門刷上不同顏色的油漆成了熱帶魚、花束。

除了這些利用廢舊器械、工具布置下的令人驚喜的景觀外,整個廠區已經告別了工業生產時的舊模樣,成為一個嶄新的城市生活空間。

這裡到處可見外觀保留工業風而內裡是時尚風的新空間,N16號樓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這裡原來是一個佔地600多平方米,挑高10米的廠房,經過精心設計,被改造成使用面積1200多平方米的三層空間,集納了能夠同時容納120多人就坐的大型階梯“教室”、共享閱讀區以及能夠容納30至100人的多功能會議室、辦公室、會客廳等。

一間間廠房變身成孵化器、文創空間、餐飲酒吧、兒童娛樂空間、購物空間,豐富著長辛店乃至永定河豐台段西岸地區人們的生活,二七廠1897科創城為長辛店地區注入了一股強勁的活力,引領著地區發展的新方式。(記者 孫穎)

來源:北京日報

(責編:關喜艷、閆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