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悟道、明志、踐行:青少年毛澤東的讀書經

——讀《毛澤東年譜》有感

杜正艾
2021年06月11日08:16 | 來源:學習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悟道、明志、踐行:青少年毛澤東的讀書經

  讀領袖年譜,對於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很有啟迪意義。《毛澤東年譜(1893—1949)》作為國內外首次詳細記述毛澤東的思想和生平業績的編年體著作,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用8年時間精心編撰而成,是一部集資料性、學術性、權威性於一體的高水平年譜,對於系統了解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豐功偉績,多側面多角度把握他的科學思想體系,感悟他的胸懷、情操、氣度和風貌,並從他走過的路中感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艱難曲折,中國道路的艱難探索具有重要意義。自讀書識字起到1918年6月毛澤東從湖南第一師范畢業,是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蛻變升華期,領袖成長的重要奠基期,他的讀書經對於他的人生奠基、蛻變升華起著深刻影響。

  讀書是毛澤東一生的愛好。毛澤東常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愛好讀書是從少年時候就開始的。毛澤東的父母雖是農民,卻很重視教育。少年時代,毛澤東先后入下屋場、關公橋、橋頭灣、鐘家灣、井灣裡、烏龜頸、東茅塘等處私塾讀書,17歲時考入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18歲到長沙,考入湘鄉駐省中學堂。19歲時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學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學)。20歲時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預科,不久第四師范合並於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

  毛澤東讀書涉獵廣泛。從經、史、子、集,到古代傳奇小說,以及時論新書,古今中外,不一而足。后來他提出:隻要是書,不管是中國的、外國的,古典的、現代的,正面的、反面的,大家都可以涉獵。少年時,毛澤東就讀過《精忠傳》《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隋唐演義》等。從先秦諸子到明清時代思想家的著作他無不涉獵,從二十四史到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從《昭明文選》到《韓昌黎全集》,從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到本省的縣志,他都認真地研讀。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包括人格修養和智慧,都對青年毛澤東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毛澤東讀書為的是找准人生目標、追求富國強兵之道。青少年時,毛澤東讀書的目的就很明確:就是“改造社會、改造中國”。13歲時他就喜歡讀反抗反動統治階級壓迫和斗爭的書。14歲時從他的表兄處借得一些書,如鄭觀應的《盛世危言》、馮桂芬的《校邠廬抗議》,這些書開闊了他的視野,也啟蒙了他愛國思想。17歲時,他讀了一本關於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小冊子,對國家前途深感擔憂,開始意識到努力救國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職責。這年秋天,他考入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離家上學時,抄錄詩歌“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給他父親,表達一心向學和志在四方的決心。到一師后,毛澤東的志向越來越明確。他曾致信遠在北京的黎錦熙,與老師“言天下國家之大計,成全道德,適當於立身處世之道”。他指出:“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而不徒在顯見之跡。動其心者,當具有大本大源。”“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今吾以大本大源為號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動者乎?天下之心皆動,天下之事有不能為者乎?天下之事可為,國家有不富強幸福者乎?”提出要從“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毛澤東之志,就是要探討大本大源,動天下之心,謀國家富強,使愚人歸於智,實現無比美好的大同世界。

  毛澤東讀書既注重學與思,也注重踐與行。毛澤東讀書,特別喜歡思考。他的老師黎錦熙在當年的日記中談到他時講:毛澤東“常獨坐樹下,疑思至晚,同住以為奇”。他喜歡抓住一個中心問題,集中精力專門研究。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毛澤東投筆從戎,支持革命。1912年2月,清帝退位,毛澤東認為革命已經結束,方退出軍隊,決定繼續求學。為了改造社會、救國圖強,毛澤東在一師時,掀起驅逐校長張干的學潮,參與學校學友會工作,創辦夜學以求“造成新國民及有開拓能力之人材”,創立新民學會以圖“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毛澤東還特別重視游學,讀“無字書”。1917年暑期,他和蕭子升一起步行漫游長沙、寧鄉、安化、益陽、沅江五縣,歷時一個月,行程900余裡。1918年春,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東岸,經湘陰、岳陽、平江、瀏陽幾縣,游歷半個多月。沿途接觸城鄉社會各階層,了解各地風土民情,獲得許多新鮮知識。

  毛澤東讀書注重自學。他在第一中學讀了半年。在此期間,國文教師柳潛借給毛澤東一套《御批歷代通鑒輯覽》,他讀得非常認真。讀完后,認為學校課程有限,在校學習不如自學,遂退學自修,每日到湖南省立圖書館讀書。自修半年中,他廣泛研讀西方18、19世紀資產階級的哲學和以進化論為核心的近代科學著作,如盧梭的《民約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以及嚴復翻譯的著作,如亞當·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鳩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論》、斯賓塞的《群學肄言》等。這是毛澤東第一次比較系統深入地接觸和了解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在北大圖書館時,毛澤東利用工作之便讀了不少馬克思主義著作。毛澤東后來多次回憶,他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就是在這一時期確立的。他說:“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間,讀了許多關於俄國情況的書。我熱心地搜尋那時候能找到的為數不多的用中文寫的共產主義書籍。有三本書特別深地銘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毛澤東所說的三本書,分別是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考茨基著、惲代英翻譯的《階級爭斗》和柯卡普著、李季翻譯的《社會主義史》。毛澤東說,第一次看了這三本書,“我才知道人類自有史以來就有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初步地得到認識問題的方法論”。

  毛澤東讀書好結良師益友。1915年6月25日,他在寫給湘生的信中就談到讀書交友的重要性,他說:“人非聖賢,不能孑然有所成就,親師而外,取友為急。”讀私塾時,與主張維新的教師李漱清建立了師生和朋友關系。在一師時,與楊昌濟、徐特立、袁仲謙、黎錦熙、王季范、方維夏等老師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他們對毛澤東的學業和思想有很大的影響。毛澤東還喜歡結交讀書好友,重視交流互鑒,認為學問隻有“用之而彌盛”。強調友不博則見不廣,少年學問寡成,壯歲事功難立。少年時,他的表兄文運昌對他幫助很大。在一師時,在他身邊,有許多志同道合者,蔡和森、陳昌、蕭子升、熊光楚、李少青、周執欽、蕭三等,交流讀書筆記,切磋讀書心得,探討讀書、治學之法,探求改造社會之道。

  毛澤東讀書特別講求讀書之法、科學之術。在一師時,他曾多次前往老師黎錦熙處探討讀書治學之法,不斷修正錯誤,改進方法。毛澤東強調為學之道,應該日積月累,打好基礎。他在為蕭子升的讀書札記《一切入一》所作的序中寫道:“今日記一事,明日悟一理,積久而成一學”。認為做學問有如筑台,“庇千山之材而為一台,匯百家之說而成一學”,“台積而高,學積而博”。青年毛澤東讀書強調效率,注重精讀。主張有些書以精讀為主,深入研讀,探其真諦,有的書則一般瀏覽,略知其義。“不動筆墨不讀書”是徐特立常說的一句話,這句話對毛澤東產生很深影響。毛澤東在四師、一師時積攢了許多讀書筆記。其中有萬余言的《講堂錄》,內容涉及哲學、史地、古詩文、數理等。對古今名人治學、處世、治國和有關倫理道德的言行,記錄較多。細看所記所悟,可窺毛澤東讀書之廣、之精。精研細讀的書,毛澤東都要把字弄清、把詞弄清、把事弄清、把理弄清、把來龍去脈弄清,記住新鮮思想和觀點,得出自己獨立思考的結論。比如,毛澤東讀清初詩人吳偉業的《雪中遇獵》一詩,全詩32句224字,毛澤東就在筆記本上記下注解21個。再如,毛澤東讀《日知錄序》,全篇不足900字,毛澤東將序言中列舉的八個人物一一查明列出,並且研究各自的學術觀點。恩師楊昌濟翻譯的《西洋倫理學史》是毛澤東很感興趣的一本書,學得極為認真。他一度抄錄了7本,還寫下大量批注,表達自己的認識和領悟。

  毛澤東讀書特別關注時事。來到長沙以后,毛澤東就養成了閱讀報紙雜志的習慣,閱讀得最多的是北京、上海和湖南的報紙。梁啟超主編的《新民叢報》、同盟會辦的《民立報》,當時鼓吹革命的《湘漢新聞》,陳獨秀主編的倡導新文化的《青年雜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章士釗主編的“以條陳時弊朴實說理為宗旨”的《甲寅》都是他關注的報刊。他在新軍當列兵時,每月餉銀大都用於購買報紙。在師范學校讀書的幾年,購買閱讀了大量報紙。到1927年上井岡山為止,他從來沒有中斷過,購書費用佔了他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支出。

  悟道、明志、踐行是青少年毛澤東的讀書經,從毛澤東的讀書經中,我們可以感悟到一個人為什麼讀書,應該讀什麼樣的書,如何讀書。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充實自己,更是為了改造社會、改造世界,造福社會、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責編:曹淼、劉圓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