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段德昌:共和國“第一號烈士”

2021年06月15日08:29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6月8日,南縣德昌公園段德昌生平業績陳列館,館長蔣學軍忙得“腳不沾地”。陳列館將在閉館修繕后,於6月中下旬重新對外開放。

此次閉館修繕雖由國內一流專業團隊設計、布展,但對呈現的內容、細節,蔣學軍反復揣摩。“不是不放心,而是責任大,我對這位‘黨的赤子’滿懷崇敬。”他說。

段德昌的一生隻有短短29個年頭,但他迸發出的絢爛光輝,足以點亮歷史長空。生前,他是湘鄂西根據地主要創建者之一,被稱為“火龍將軍”“常勝將軍”﹔身后,他是共和國“第一號烈士”、中國當代36位軍事家之一,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1904年8月,段德昌出生於南縣。他是一個天生的革命家,熱血激昂又冷靜理性﹔喜愛讀書又關心國事。還在讀高小時,就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運動,參加“五七”國恥日游行,與盤剝學生的校長斗爭。段德昌學習成績優異,1919年秋考入長沙中華聖公會辦的雅各中學。

蔣學軍介紹,在南縣讀書、去長沙求學,段德昌和毛澤東都有接觸,受其影響立志救國救民。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后,段德昌回到南縣組織“青滬慘案南縣雪恥會”,查禁洋貨,嚴懲奸商。

1925年,是段德昌人生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年份。這一年,他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第四期,后又進入中央政治講習班繼續學習。

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開啟段德昌的軍旅生涯。北伐軍圍攻武昌前,段德昌結識了時任營長的彭德懷,二人一見如故。攻克武昌后,他和彭德懷在當陽玉泉山徹夜長談,被彭德懷稱為“革命引路人”。

1927年,段德昌參加南昌起義。起義部隊南下受挫后,他轉到鄂西、鄂中一帶,秘密領導農民運動。1928年春,中央派賀龍、周逸群到達湘鄂西,與段德昌一起建立以洪湖根據地為中心的湘鄂西根據地。

作為湘鄂西根據地主要戰將和戰役組織者,洪湖蘇區幾乎所有勝仗都有段德昌的功勞。1929年10月,段德昌在聶家嶺擊潰比游擊隊兵力多10倍的國民黨正規軍,這是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首次在洪湖戰勝敵正規軍。

1931年1至5月,國民黨先后調集5個旅,向洪湖蘇區發動大規模“圍剿”。段德昌率領新組建的新六軍、赤色警衛總隊與敵周旋,粉碎了“圍剿”,恢復了洪湖蘇區,新六軍發展至2000多人。

1932年上半年,段德昌率領紅九師,連續取得龍王集、文家墩等戰斗的勝利,殲敵1萬多人,繳槍1萬余支。

在斗爭實踐中,段德昌總結出“敵來我飛,敵去我歸﹔人多則跑,人少則搞”的16字戰術口訣,“常勝將軍”的美名在洪湖廣為流傳,又因屢次用火破敵,被稱為“火龍將軍”。

令人惋惜的是,1933年5月,蘇區內部“肅反”擴大化,段德昌被錯殺。臨刑前,他說:“共產黨人砍腦殼也要講真話,我相信中國革命一定會勝利……”

1945年,黨的七大正式為段德昌恢復名譽。1952年,毛澤東主席為段德昌烈士家屬簽發中央人民政府第一號“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証”。(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龔柏威 通訊員 程贊贊)

(責編:宋美琪、閆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