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好“四史”辦實事 聚焦“美好”育新人
——武漢市江岸區教育系統黨史學習走深走實

古人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中共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武漢市江岸區教育系統黨史學習教育組織推動有高度、工作開展有精度、學習實踐有深度、宣傳引導有廣度,扎實推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四史”教育走深走實。
江岸教育人從黨的光輝發展歷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和思想養分,讓黨史中的真理、思想、信仰之光,照亮江岸“美好教育”在新時代的前行之路。
學史明志守初心——
感悟思想偉力 牢記育人使命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堅持“以學為先”。
江岸區教育局黨委組建黨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成立專班整體統籌全系統的黨史學習教育落實落細。翻開《江岸區教育系統黨史學習教育重點工作項目清單》,貫穿全年的黨史學習教育任務與要求一目了然。
“要讓‘關鍵少數’學得深、做得實,黨員群眾學得多、悟得透,青少年學生聽黨話、跟黨走。”江岸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區教育局制定《江岸區教育系統黨史學習教育年度學習安排表》,劃分3個學習周期,明確30余個學習主題,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梳理一系列學習內容和參考資源,採取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引導全系統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穩步推進學習進度,形成“每周學習有目標,每月學習有活動,階段學習有總結”的進階式學習模式。
“學理論,增動力,長本領,辦實事。”5月10日,江岸區教育局黨委書記走進武漢市第十六中學,圍繞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精神,結合江岸區“十四五”規劃以及江岸“美好教育”願景作專題宣講,按下江岸區教育系統黨史學習教育宣講活動啟動鍵。
據介紹,按照中央及省市區相關要求,江岸區教育系統組建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發動領導干部帶頭講、思政教師深入講、革命前輩親身講、黨史專家專題講,推動黨史宣講進校園、進課堂、進社區、進媒體平台、進網課,讓黨史故事常講常新。
“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抗疫精神是新時代的中國精神。”武漢二中思政課教師金本德認為,中國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加上時代精神。“百年黨史,隻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才是真正讀懂了黨史。”
鑒往事,知來者,明方向。江岸教育系統黨員干部教師紛紛表示,黨史學習教育為江岸“美好教育”跨越發展指明了方向,江岸教育人將進一步強管理、抓落實、轉作風、增動力,為江岸推進“美好教育”作出更大的貢獻。
崇德增信育新人——
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革命薪火
今年3月起,武漢市育才小學啟動“育才紅色故事會”講述活動,引導全體師生深入挖掘育才人家庭中“四史”歷史背景下的紅色故事,激發愛黨愛國愛家熱情,以實際行動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黨史知識競答、紅色電影配音、紅歌大合唱……4月,一場別樣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在武漢市六中致誠中學開展,通過“觀、唱、講、比、演”,讓紅色精神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
隨后,江岸區教育局機關黨委、全區教育系統基層學校黨組織書記代表、武漢市七一中學和武漢七一華源中學全體黨員、部分團員及少先隊員代表共100多人,齊聚二七紀念館,開展了一場沉浸式黨史教育活動。
5月,“中國好人”、全國公安二級英模沈勝文與該區中小學思政課教師一起,通過現場宣講、錄播回放的方式,為江岸區10萬余名中小學師生,同上一堂思政課——信仰的力量﹔武漢市育才怡康小學上演皮影戲《紅心向黨》、漢劇《新雞毛信》、木偶劇《金色魚鉤》三大非遺劇作,講述抗日、長征、戰疫等不同時期的中國故事,傳承百年紅色基因。
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要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江岸區鄱陽街小學開展歷史街區研究活動、“我是小街導”實踐體驗,鼓勵學生成為紅色文化傳播者﹔武漢市京漢學校打造林祥謙銅像、二七火炬等“校園紅色十景”,引導學生了解背后的黨史﹔在江岸區黃陂路小學紅領巾講解員聲情並茂的講述下,全校千余名師生打卡校園“老漢口 新江岸 少兒街頭博物館”,愛國愛黨的紅色“火種”在學生心中播撒……
今年春季開學后,江岸區教育局推出《傳承紅色基因 做江岸美好責信少年》黨史學習手冊,組織骨干教師及研究團隊錄制30節空中黨史微課,引導青少年增強主體意識,將“學習紅色課程、閱讀紅色經典、觀看紅色影片、行走紅色江岸、品讀紅色家書”系列黨史教育活動貫穿起來,建構了青少年學生自我學習教育的新范式。
江岸區長春街小學通過打造新“孩子劇團”紅色教育品牌,依托校內“孩子劇團陳列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立足“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黨史紅色課程及浸潤式紅色體驗活動,成為區域范圍內青少年黨史教育校本化的典范之一。
今年5月,江岸區啟動“紅領巾心向黨”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實踐活動,面向全區中小學少先隊員,打造五支“紅領巾隊伍”——
“紅領巾小小講解員”入駐江岸區紅色場館,開展志願講解服務﹔“紅領巾小小文旅大使”立足江岸人文歷史、城區發展進行文旅推介﹔“紅領巾小小樓棟長”參與社區治理、服務樓棟居民﹔“紅領巾小小科普宣講員”走進課堂、走進社區、走進科技館開展科普知識宣講﹔“紅領巾小小尋訪隊”開展紅色尋訪活動,尋訪身邊的老黨員,挖掘老物件背后的紅色記憶。
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學生加入“紅領巾隊伍”,一抹抹紅色的身影,如薪火般閃耀,充滿著朝氣和希望。
學史力行辦實事——
辦好教育實事 賦能美好江岸
一年一度招生季,入學政策詳解析。4月19日起至7月中旬,江岸區設置41個小學入學政策咨詢點,專職政策宣傳員挂牌上崗,接待家長咨詢,打通入學政策宣傳最后一公裡。
“咨詢點遍布全區各個居民區,家長可就近選擇。”江岸區教育局初教科工作人員介紹,今年首次在招生小學全面挂牌入學政策咨詢點,41名專職政策宣傳員均為各小學中層干部,有多年從事招生入學工作的經驗,對政策熟悉,綜合素質高。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深下去”,落腳點在於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江岸區教育局領導班子發布“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清單,聚焦教育資源擴容提質,構建優質均衡發展新格局,不斷推出實招,求得實效。
近年來,江岸區后湖地區、塔子湖地區新樓林立,居住人口驟增,盡管陸續開辦了10余所公辦幼兒園,但“入園難、入公辦園更難”的問題依然困擾著諸多年輕父母。
2021年,江岸區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9所,均將在秋季開園。屆時全區新增入園學位2160個,公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持續超過80%,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比例將達到50%,后湖、塔子湖等重點區域的入園需求矛盾將得到極大緩解。
同時,江岸區對普惠性幼兒園創設條件進行限價和獎補,引導民辦普惠幼兒園創建等級園,提高整體保育質量。“孩子9月正好上幼兒園,下樓走幾分鐘就到了。”社區居民吳女士點贊說。
4月23日,武漢市育才行知小學“護航者三點半課堂”如期開課。學校黨員教師發揮教育資源優勢,每周五15:30在后湖街道勝華社區輪流值班,為放學無人照顧的孩子們送上剪紙、風箏、樂器等趣味課程。
為切實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特別是小學“放學早、接送難”等問題,江岸區教育局積極推進課后延時服務,將有需求的學生全部納入服務范圍,深入、全面推行豐富多彩的課后托管服務。孩子們放學后的學習和安全有了保障,此舉受到了學生家長的普遍認可。
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就要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
4月29日,在建設大道752號至756號小區,江岸區教育局機關黨員干部揮汗如雨,挨家挨戶開展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的宣傳工作,清理院落裡的共享單車及雜物。
江岸區教育系統120多個基層黨組織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項目,積極聯系包保的社區,建立單位資源清單、社區需求清單和共建項目清單,深入社區開展教育政策宣講、環境衛生維護、困難群眾幫扶、黨建聯誼工作,推動黨員干部教師全面融入社區治理,服務居民群眾。
“今后,我們每年都會堅持列出重點實事項目清單,拿出具體舉措,督促各職能部門限期落實,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滿足江岸人民對‘美好教育’的需求。”江岸區教育局主要負責人如是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