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百年奮斗路,光影頌征程。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安徽省廣泛開展優秀影片主題展映活動——

看電影 學黨史

2021年06月25日15:56 |
小字號

近日,“看電影 學黨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影片主題展映活動掀起高潮,安徽校園院線紅色主題電影巡映深入省內各大高校,更是引發了青年觀眾的熱烈歡迎與強烈共鳴。紅色題材影視作品,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生動鮮活的“教科書”。

紅色影視 生動教材

“守島就是守國,守國就在守家!”6月19日至6月23日,“看電影 學黨史”——安徽校園院線紅色主題電影展映暨《守島人》高校巡映在安徽警官職業學院、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舉行,一部《守島人》,讓青年學子們深切體會到“人民楷模”守護家園、守護祖國的崇高精神與時代意義。

電影《守島人》6月18日已在全國院線公映,由陳力執導,劉燁、宮哲領銜主演,根據“人民楷模”王繼才同志守島衛國32年感人事跡改編。影片用極具藝術化的手法描述了王繼才與妻子王仕花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把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濃墨重彩地向觀眾傳達愛國主義情懷。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學員由展鵬說,《守島人》守的不僅僅是島,還有那份信任和堅持,作為軍校學員,我們將以王繼才為榜樣,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誠護團結。“學習黨史的形式有很多種,在書本上學,學理論﹔向人民群眾學,學實踐。電影藝術寓教於樂,是我們學習黨史的最佳載體之一。”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學員尼加提深有感觸。

“看電影 學黨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影片主題展映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電影局、省委教工委、省總工會和省直機關工委聯合主辦。為響應活動要求,安徽電影集團依托安徽校園院線,聯合各高校將觀影與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政教育以及學校的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學習結合起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活動充分發揮校園院線貼近青年群體、青年需求的優勢,通過在全省高校開展紅色主題電影展映活動,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一系列優秀影片,記錄了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的重大時刻、重要人物、感人故事,展現了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彰顯了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團委老師楊艷說,電影這一可視化教材,能讓師生以更直觀、更溫暖、更震撼的方式回顧歷史、緬懷先烈,激勵高校師生不忘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紅色信仰。

主流敘事 青春表達

紅色電影曾經陪伴了一代人度過青春歲月。如今,紅色影視作品創作近年來的突破與發展告訴我們,紅色題材仍然是“頂流”,紅色影視當中的革命志士、英雄模范從來都是時代的偶像。

《地道戰》《地雷戰》《平原游擊隊》《董存瑞》《鐵道游擊隊》《洪湖赤衛隊》《狼牙山五壯士》《渡江偵察記》以及經典兒童紅色電影《閃閃的紅星》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等一系列電影作品,幾代人如數家珍。近年來,一批新的紅色電影上映,如《建國大業》《建黨偉業》《辛亥革命》等,用嶄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理念,重現歷史年代,吸引了年輕人的關注。

據安徽電影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自今年4月啟動以來,安徽電影集團校園院線在相關高校掀起了“看電影 學黨史”的觀影熱潮。截至6月,安徽校園院線在全省高校累計放映各類黨史電影300余場,題材涵蓋從民主革命、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到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脫貧攻堅、大國崛起、先進人物等各個類型,覆蓋全省22所高等院校的30余萬名師生。除本次《守島人》展映外,近期校園院線還將攜《革命者》《1921》《紅船》等一批獻禮建黨百年的重點影片走進高校、走近青年學子。

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劇是傳承紅色基因的有效載體。如何創新藝術手法,如何贏得更多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的青睞,使之成為鮮活生動的黨史學習教材?近年來的創作實踐回答了這一問題。創作者對題材類型的把握、對創作技巧的磨煉和提高,尤其是對正確史觀的理解和掌握,都是至關重要的。安慶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江飛認為,紅色題材創作要融入精神和信仰,並不斷承傳弘揚、豐富發展其蘊含的精神資源。要在文學藝術領域處理好弘揚主旋律與文藝多樣化的關系,在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劇的創作中處理好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關系,用盡可能完美的表現形式向大眾尤其是青少年再現那段可歌可泣的光輝歷程,產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新時代造就新青年,新青年創造新時代,新時代的“新青年”更應當從紅色電影中汲取奮進力量。

安徽印記 特色鮮明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結合當前在全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國家電影局今年印發了《關於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動的通知》。此次展映展播活動覆蓋面廣、展映片目多,自4月至6月以來,《上甘嶺》《鐵道游擊隊》《劉胡蘭》《離開雷鋒的日子》《永不消逝的電波》《野火春風斗古城》《金剛川》《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等大量影片,在全國農村、城市社區、校園等掀起了主題放映活動的高潮。這些誕生於不同歷史時期的紅色影視佳作,無論其藝術手法與拍攝技術有何等不同,其核心主題都一脈相承,喚醒了國人的紅色記憶,提振了國人的精氣神。

我省影視評論專家童加勃介紹,安徽拍攝的紅色電影,曾在中國電影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為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安徽電影人遵守現實主義創作原則,貼近時代、貼近人民、貼近生活,創作了一批紅色電影的精品力作,如《風雪大別山》《女交通員》《鳳凰之歌》《月亮灣的笑聲》《廖仲愷》《焦裕祿》等,這些由安徽拍攝或由安徽電影人參與主創的電影,真實地傳達了人民群眾的心聲,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其中許多作品都獲得了中國電影的最高獎項。

相較於紅色電影的悠久歷史,電視劇領域的相關創作雖晚於電影創作,卻也佳作不斷。我省近年來積極參與出品了諸多紅色題材電視劇作品。今年上半年熱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覺醒年代》成為近年來同類題材的佼佼者。該劇播出后反響熱烈,穩居收視率第一位。作為慶祝建黨百年的獻禮之作,電視劇《覺醒年代》具有鮮明的安徽文化烙印,劇中主要人物,從安徽的熱土走上了歷史的舞台。

作為革命老區,近年來,六安市連續舉辦數屆紅色微電影盛典,同樣推出了一系列頗受全國關注的微電影作品。今年4月,第四屆紅色微電影盛典啟動儀式於中國六安舉行,獻禮影片《金剛台》開機,作品以革命戰爭時期大別山金剛台的女兵為原型故事進行改編。

安徽在中國革命版圖中佔有重要地位,厚重的紅色文化資源為影視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來源:安徽日報

(責編:關思聰、閆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