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的婦女工作方針

1949年至1978年,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婦女工作實踐中,根據革命和建設形勢發展正確認識婦女地位和作用,制定了不同時期婦女運動的任務和方針,闡明了這一時期婦女解放的基本理論問題,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思想的發展。
正確認識婦女的地位和作用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充分肯定婦女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使婦女以主人翁的姿態在國家建設中發揮智慧和才能,肯定婦女創造性勞動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明確婦女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的主體地位。 ——為男女平等提供制度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為實現男女平等和促進婦女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制度保障。1950年新中國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實施,從法律上廢除了封建主義婚姻制度,保障婦女家庭權益,開啟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偉大變革。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明確規定:“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明確婦女是“新社會的主人”。1949年3月,蔡暢在中國婦女一大的開幕詞中指出婦女是“新社會的主人”。鄧穎超在工作報告中闡明婦女作為“新社會的主人”是在為民族獨立和自身解放的英勇斗爭中歷史地形成的,而不是上天賜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婦女與勞動的關系成為其主體建構的現實依據。
——肯定婦女是“一種偉大的人力資源”。在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婦女參加社會勞動具有的社會主義性質獲得黨、國家和社會的高度認可。1955年,毛澤東在總結農村合作社經驗時指出:“中國的婦女是一種偉大的人力資源,必須發掘這種資源,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在日常家庭領域,婦女的家務勞動也與社會主義建設這一進步事業關聯起來。1955年,章蘊在第一次城市婦女工作會議上指出婦女的家務勞動既“為參加社會生產和國家建設的家庭成員服務”,還擔負著“教養子女成為忠實服務於社會主義的新人的義務”,是“間接為建設社會主義而勞動”。中國共產黨通過對社會主義建設中婦女社會勞動和家務勞動的性質分析,肯定婦女創造性勞動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明確婦女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的主體地位。
制定婦女運動的任務和方針
1949年至1978年,中國共產黨肩負著領導婦女工作的重任,制定了不同時期婦女運動的方針和任務。這些理論成果是黨的婦女解放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婦女工作的行動指南,是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在實踐中的具體化。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以組織婦女參加生產為中心”。1949年3月,中國婦女一大明確了革命秩序安定后“以生產為中心,更進一步為婦女群眾服務”的方針。1949年4月,中國共產黨的一些主要領導人給中國婦女一大寫了賀詞,7月給復刊的《新中國婦女》雜志寫了寄語,表達了對革命勝利后婦女解放的期待和設想。這些科學認識成為黨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指導婦女工作的主要思想。
——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發動和組織婦女參加工農業生產和祖國建設”。1952年底黨明確提出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婦女工作任務和方針也隨之得到發展。1953年,中國婦女二大指出今后婦女運動的中心任務是:“大力發動和組織婦女群眾,充分發揮其潛在的勞動力量,參加工農業生產和祖國各方面的建設”。同時,會議明確要“男女一齊發動”,在完成中心任務中使婦女在實際中取得和男子平等的權利。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兩勤方針”。1956年9月,中共八大制定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鄧穎超在專題發言中指出“婦女工作的中心任務是更廣泛地動員婦女從各方面參加社會主義建設”。這些思想對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制定婦女工作方針和任務起了重要指導作用。1957年,中國婦女三大提出今后婦女運動的總任務是“集中一切力量來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婦女運動的根本方針是“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為建設社會主義而奮斗”。這一認識使中國婦女一大和二大“以生產為中心”的方針更加豐富和完備。
闡明婦女解放的基本理論問題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進一步明確了婦女解放的任務,闡明了婦女解放的地位,揭示了實現婦女解放的條件。
——明確婦女解放的任務。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勞動婦女擺脫三座大山的壓迫,實現階級解放奠定了政治基礎。按照《中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婦女解放的任務是努力追求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與男子平等的權利。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婦女解放還要繼續從思想認識和物質文化發展等層面解決婦女面臨的各種問題。
——闡明婦女解放的地位。婦女解放是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鄧穎超曾指出,“把婦女解放的事業和國家及人民的整個事業結合起來”是中國婦女運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個重要經驗。
——揭示實現婦女解放的條件。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婦女運動的實踐証明:婦女的徹底解放和真正的男女平等的實現,要隨著社會主義的發展,直到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實現﹔對婦女群眾進行政治教育和男女平等教育是推進婦女解放的思想條件,黨和政府的政策措施是保証婦女爭取解放的社會條件,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解決婦女問題的根本道路,婦女群眾的素質提高和斗爭努力是實現解放的主體條件,開展婦女兒童福利事業是推進婦女解放事業的重要保障。
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開展婦女工作
中國共產黨充分認識到發動婦女群眾執行和完成全國人民的中心任務時,要照顧婦女困難,解決撫育兒女和家務負擔﹔要幫助和教育婦女,破除依賴心理、保守思想、自卑感和知識貧乏,使婦女在完成中心任務過程中提高覺悟,鍛煉能力,提高社會地位。
——發動和組織婦女與男子團結一致,共同完成黨和政府各個時期的中心任務。1953年,鄧穎超在中國婦女二大的工作報告中闡明“執行全國人民共同的中心任務,也就是執行婦女解放運動的總任務”,強調必須男女一齊發動執行和完成全國人民的中心任務。實踐証明,以發動和組織婦女參加生產的婦女工作方針既符合全國人民利益,又能不斷提高婦女的經濟地位。
——在執行和完成中心任務中開展婦女工作,保護婦女利益。婦聯探索了結合中心工作開展婦女工作的具體方法。一方面,婦女組織要克服片面孤立的思想,要善於取得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在黨領導的各項工作中推動婦女工作﹔另一方面,婦女組織要善於配合群眾團體和有關部門圍繞中心工作做好規劃,要建議、督促、檢查各部門的工作計劃、指示、決定、措施及工作總結中是否包括了婦女工作,通過分工合作解決婦女問題。
總體而言,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把國家現代化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和婦女主體解放關聯起來,深化了對婦女解放基本理論問題的認識,是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與中國社會主義婦女運動實踐的結合,為社會主義婦女解放道路的探索提供了有益思考,使中國婦女解放在社會主義婦女解放史乃至世界婦女解放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作者單位:西安石油大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