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氣節芬芳的湖湘巾幗楊開慧

王家宏
2021年07月16日08:13 | 來源:學習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氣節芬芳的湖湘巾幗楊開慧

楊開慧1901年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楊昌濟是近現代倫理學家、教育家,先后於長沙師范學校、北京大學任教。青少年時代的楊開慧本來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她見國衰民困,因而毅然投身於救國救民之路,1920年與志同道合的毛澤東在長沙結婚,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黨史上第二位入黨的女性。1930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年僅29歲。

向往秋收起義卻身不由己。1927年秋的一天晚上,在板倉老家,楊開慧醒來時發現丈夫毛澤東不見了。她似乎預感到了什麼,即刻起身尋找丈夫,在客廳看見了毛澤東留給她的一封信及幾塊銀元。她旋即從房裡追出來呼喚即將踏上領導秋收起義征程的毛澤東。還好走出不遠,她追上了丈夫。楊開慧怕丈夫在外忍飢挨餓,趁毛澤東不注意,將那幾塊銀元又偷偷地塞進毛澤東的口袋裡。毛澤東說,等我安頓好了,再來接你與孩子。楊開慧深情地望著毛澤東說:“我等你回來……”然而這一別,毛澤東與楊開慧都不曾想到竟是永別——自從毛澤東踏上秋收起義的征途后,便再沒有機會回家看一眼深愛自己的楊開慧及孩子們。

楊開慧原本的願望是隨毛澤東參加秋收起義的,但她此時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便不得不到她娘家長沙附近的板倉隱蔽起來,從此她與毛澤東天各一方。長沙的反動力量極其強大,而板倉由於離長沙太近,因此楊開慧的處境十分危險。敵人早已知道她是秋收起義領導人毛澤東的妻子,多次去她老家板倉搜捕。她隻好喬裝打扮,帶著三個孩子並讓孩子們自稱姓楊,在幾個親戚家來回轉移。

湘女本柔情,因信仰而剛強。有一次,楊開慧喬裝潛入長沙城,然而眼前的一幕讓她震驚不已——敵人抓住了女紅軍戰士、朱德的妻子伍若蘭,並將她放在長沙司門口梟首示眾,其狀甚慘。為了革命事業,她自己頭可拋、血可洒,但一想到才8歲的毛岸英、7歲的毛岸青、3歲的毛岸龍,以及她慈祥的母親,那顆柔軟的充滿慈愛的母性之心便在滴血。她思前想后,決定將三個孩子托付給她十分信任的堂弟楊開明,並給他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托孤信”:“說到死,本來,我並不懼怕”,“隻有我的母親和我的小孩呵,我有點可憐他們”,“我決定把他們——小孩們——托付你們”。從這封信的字裡行間來看,一個女共產黨員的濃濃親情,以及為了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拋頭顱洒熱血也在所不惜的鮮活形象躍然而出。

在帶著孩子躲避敵人搜捕的日子裡,她懷著對毛澤東的無盡思念。她寫道:“天哪,我總不放心他”“一頭是他,一頭是小孩,誰都拿不開”。從這些情感真摯的文字中,展現出楊開慧湘女多情的一面,以及她對毛澤東忠貞不渝的愛情,感人至深。

在險境中與敵周旋。1930年8月,來自中央蘇區的紅軍圍攻長沙,但長沙城城牆堅固,更兼湖南軍閥何鍵集結重兵把守,紅軍失利后撤。紅軍退卻后,卷土重來的何鍵,在長沙設立“清鄉司令部”並自任司令,不僅調用手下大部分力量搜捕共產黨人,而且還將長沙一帶的地痞流氓組成“鏟共義勇隊”和“清鄉隊”,用於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為了能抓住楊開慧,何鍵給出了很高的賞銀:誰抓到毛澤東妻子楊開慧,賞1000大洋。何鍵這一狠招果然奏效,那些貪圖錢財的“鏟共義勇隊”和“清鄉隊”隊員搜捕楊開慧到了幾近瘋狂的程度,甚至不分白天黑夜反復下鄉搜查。有的地痞為了得到賞銀也頻繁打聽,試圖探聽到楊開慧的下落。情況已經萬分危急,楊開慧憑著機智,在鄉親們的掩護下,幾次變更住所躲過了數次險境。有個喬裝成賣陶罐的密探還是發現了楊開慧的行蹤。1930年10月24日晚上,他帶領60多個“清鄉隊”隊員,沖進板倉楊開慧秘密居所,楊開慧和8歲的毛岸英被抓捕,關押在長沙陸軍監獄署。

鐵一般信仰拒誘降。何鍵原本是打算將楊開慧像伍若蘭那樣,立即斬首懸頭於長沙城門,但一位叛徒向何鍵獻計說不如勸降楊開慧,若勸降成功則可引來更多的共產黨人效法。何鍵覺得有理,便誘降楊開慧,審訊官對楊開慧說,隻要宣布與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便可立即釋放她。然而楊開慧在敵人的威逼和利誘面前,卻始終不為所動,大義凜然:“死不足惜,惟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據當年一起被關押的難友楊經武回憶,每次敵人提審楊開慧,她都鎮靜而嚴肅。湖南《晚晚報》記者採訪楊開慧,對她說:“你為何要做共產黨?你犯了法曉得嗎?”楊開慧回懟道:“我沒有犯法,是何鍵犯了法。”採訪記者勸降她說,隻要她悔過自新可馬上得到自由,然而楊開慧決然回道:“我誓不屈服”“我的生命早不計較,不成功便成仁。”表現出湖湘女杰堅貞不屈、將信仰和氣節看成自己的靈魂與生命的崇高精神。

何鍵見反復勸降楊開慧而不得,遂動了殺心,決定將其“槍決、暴尸三日”。1930年11月14日,敵人將楊開慧押向長沙城北再到城南,走過長街,震懾示眾,然而楊開慧始終鎮靜坦然,毫無懼色。她鎮定自若地走向瀏陽門外識字嶺,徑直地向一處較高的墳塋走去,用沉默以示對敵人的無比憤慨,對共產主義信仰的無比堅定,展現了共產黨人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罪惡的槍聲響后,那片荒草地上被一大片血跡染紅了……

楊開慧犧牲后,板倉的鄉親們用一副薄皮棺材悄悄地將其收殮,將英烈的忠骨掩埋於棉花山上,后來立了一塊墓碑。在親友的努力下毛岸英被保釋出獄,與毛岸青、毛岸龍由舅母李崇德護送轉移至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開慧之死,百身莫贖”。毛澤東驚悉楊開慧之噩耗,悲憤至極。

楊開慧從被捕至犧牲的20多天,始終忠貞不渝,堅守氣節,乃至慷慨就義,展現出共產黨員的芬芳氣節和湖湘巾幗為了共產主義信仰寧死不屈的浩然之氣。

(責編:代曉靈、萬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