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強國有我,黨旗下的青春正閃耀

——寧夏高校用百年黨史為青年成長培根鑄魂讓青春煥發絢麗光彩

2021年07月16日11:01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百年恰風華,世紀正青春。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該怎樣做,才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區組織各高校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創新方式方法,注重學習實效,宣傳宣講同步,豐富實踐活動,引導青年把自己的理想志願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在肩負時代重任中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讓鮮紅的黨旗高高飄揚,讓青春煥發出絢麗光彩。

  鑄魂

  堅定理想信念

  中國共產黨走過的一百年,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便是激蕩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紅色精神。這種精神,穿越百年的時光,依然綻放著時代的光芒,成為照亮青年一代奮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帶領青年見証中國共產黨創建發展的“紅色之路”,怎樣上黨史課會讓青年聽得懂、聽得進?

  各高校注重學教結合,把黨史學習教育有機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採取線上線下、交流研討、專題講座等學習方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百年黨史是一堂信仰大課、修養大課、奮斗大課。

  寧夏大學緊抓“領導干部帶頭學”“青年學生廣泛學”“微型黨課深入學”“時事政治融合學”,積極拓展“指尖課堂”,把英雄楷模“請”到面前,把百年黨史講到學生心坎裡,通過“問卷星”線上問答形式檢驗學習成效,在“比學趕超”中激發學習熱情,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從“指尖”到“心尖”。

   “黨史也是歷史的一部分,講的是科學性、求真務實,要讓學生深入了解、用心去聽。”寧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范映淵表示,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承擔全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也是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主陣地,我們將以建黨一百周年為契機,實施三項重點工作——通過講述黨的100個歷史故事進行全校學生黨史學習的普及化教育﹔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四史”教育選擇性必修課,同時依托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群建設,共同編寫好寧夏大學“四史”教育教輔材料﹔在自治區教工委的指導下繼續精心錄制全區“同上一堂思政課”,將黨史更好地融入其中。范映淵說:“作為思政課教師,站在今天的歷史節點上,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培養能夠擔當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我們責無旁貸。”

  針對當代學生的特點,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團隊在授課過程中,強調以問題意識開路,用故事案例啟悟學生,將理論融入故事,用故事講清道理,以道理贏得認同。大量新發現的史料和研究新成果,也令課程更有說服力。

  “一個好的課程背后要有理論支撐,但不能單純進行價值灌輸,要擺具體事實,有理有據,通過邏輯推理,一步步靠近真理。”寧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周萍介紹,身為一名講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師,要通過課堂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証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通過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為其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從而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薛可可同學清晰的記得,周萍老師在講授“中國共產黨為什麼在上海誕生”時,談到上海工業的發展和工人階級隊伍的發展壯大和斗爭水平的提高,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周老師建議同學們在學好理論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今天同學有機會能到上海,就能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是這座城市成為世界發展最快的原因所在。通過學習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生活中感受歷史的偉大,是這門課的重要意義之一!

  寧夏醫科大學建強黨史學習教育陣地,強化文化引領,在新老校區的14棟樓宇內,設立了14個黨史書屋,面向全校師生提供260余種、2500余冊黨史學習書籍和2萬余冊其他方面圖書,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以“學”字為先,通過課前“十分鐘”播放“黨史天天學”“百年風華黨史回眸”,讓同學們每天以“聽學”黨史開啟一天的學習生活,“聽”故事成了一份“營養早餐”。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該校注重做好融合文章,創新學習方法,把黨史學習教育的課堂從學校“搬”到紅色基地,打造“行走課堂”,開展“黨史潤心靈”紅色讀書分享會、“晨讀晚學”黨史學習每日行等學習活動,提升學習趣味,力求做到規定動作到點到位、自選動作有聲有色。環境工程系室內設計專業的學生把“黨史”繪上牆,讓牆壁“會說話”,讓黨史學習教育變得更加生動鮮活。

  創新

  黨史故事更加生動

  如何讓黨史故事更加生動、黨史學習變得有趣?

  各高校充分發揮理論宣傳宣講的引領作用,組建宣講隊伍、創新宣講方式,教育引導廣大師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北方民族大學黨委依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團隊,成立由90人組成的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面向全體師生開展全覆蓋式宣講,讓紅色歷史深植廣大師生心中。

  在宣講內容上,把“四史”內容相貫通,系統梳理為10章,按章把宣講團分成10小組,每組由1名校領導負責,配備8名成員,統一大綱、統一講義、統一課件,分批次宣講。廣大師生紛紛表示,聆聽黨史專題宣講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一次思想上的升華、一次行動上的感召,激勵著我們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奮進力量,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切實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不斷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強大動力,為建設新時代有特色高水平現代民族大學作出積極貢獻。

  寧夏大學動員師生“變身”宣講人在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使宣講既站位高、覆蓋廣又接地氣、廣輻射,助力全校師生黨員從百年黨史中感悟思想偉力。

  由16名優秀教師組成的宣講團,用鮮活的案例、准確的數據、翔實的圖片及視頻,精心設計了“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前進的力量”“矢志初心 奠基立業 創造輝煌”“輝煌百年 前進底蘊”“從南湖紅船到新時代巨輪——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等多個主題宣講。

  截至目前,宣講團為寧夏大學5個校區、11個直屬單位、29個學院的師生累計開展巡回宣講活動,覆蓋全校教師黨員、學生黨員、學生骨干等群體近1萬人次,實現宣講“大覆蓋”,將黨的百年歷史講深、講透、講活,將百年黨史置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從黨的百年歷史關照現實發展的角度深入闡釋了黨的歷史成就,從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四個方面深入引導廣大師生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前進的力量。

  由20多名大學生組成的凌雲宣講團,充分發揮青年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通過“資料自己找、講稿自己寫、短片自己編”的全新備課方式,開展“講述紅色故事,迎接建黨百年”宣講活動,將黨史宣講傳播范圍從全校師生,擴大到企業一線、田間地頭、中小學校,讓宣講不再受時間限制,不再局限於三尺講台。

  寧夏師范學院注重在美育課程建設中融入思政元素,用藝術形式促進思想引領,通過“紅色匠心”作品突出展示了當代大學生與中國共產黨同行、與祖國同行、與人民同行、與時代同行、與夢想同行的理想信念和青春風採。原創情景劇《紅軍粉的故事》,將地方黨史、軍民魚水情、民族團結故事“搬上”藝術舞台,用藝術形式促進思想引領。在今年由教育部、四川省政府共同主辦的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紅軍粉的故事》榮獲藝術表演類甲組一等獎及藝術表演類優秀創作獎,這也是作為寧夏本次活動中唯一晉級全國的戲劇作品。

  寧夏藝術職業學院在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中,深入挖掘自身藝術資源優勢,扛起服務社會的時代責任,復排了歌劇《江姐》、兒童劇《又見王二小》,創排了民族音樂組曲《寧夏情》、舞蹈《紅色兒女》等一批紅色經典劇目節目,巡演時既可推出整台完整劇目,又能以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靈活組台演出﹔既鍛煉師生的舞台實踐,幫助他們樹立起遠大的理想信念,又能以藝術的形式將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情懷厚植於觀眾心間。復排的歌劇《江姐》在永寧縣閩寧鎮中心小學舉行首場演出時,吸引2000余名師生前來觀看。

  實踐

  紅色精神潤物無聲

  一個民族的復興,常常以青年的奮起為先導。

  如何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引領青年一代把個人的目標與社會前進的目標吻合在一起,把個人的理想與祖國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從中迸發無限的力量?

  各高校用活育人資源,開展各類活動,引導廣大師生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寧夏醫科大學舉行“向人民英雄、革命先烈及遺體捐獻者致敬儀式”,5700余名師生集體誦讀“祭逝者及遺體捐獻者文”,感嘆“無言良師”的崇高。通過致敬儀式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銘記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頑強拼搏、不懈奮斗的革命先烈,銘記勇立潮頭、敢為人先,開拓創新、奮力拼搏的人民英雄,銘記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的抗疫勇士,讓醫學生以醫學事業之重、救死扶傷之志,厚植家國情懷、鍛造過硬本領。

  中醫學院2019級針推班聯合銀川市青年社會組織赴閩寧鎮舉行“學黨史 強信念 跟黨走”主題團日活動。在閩寧鎮鎮史館觀看閩寧鎮發展史專題片和相關歷史圖片,共同回顧閩寧鎮移民搬遷、艱苦創業的艱難歷程﹔在雙孢菇栽培工廠,深切感受到一朵朵小蘑菇傳遞的“山海情”。活動結束時,大家紛紛表示,通過實地參觀,切身感受到閩寧鎮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深刻認識了“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精神內涵。要努力學習,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腳踏實地,頑強拼搏,以實際行動投身到家鄉建設中來。

  護理學院研究生黨支部舉辦“青春綻放 夢想起航”研究生畢業生座談會。大家深情朗誦了楊開慧、趙一曼、向警予等革命先輩的家書,全體同學重溫紅色家書背后的故事,深切地感悟革命先烈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對黨絕對忠誠的赤子之心、舍生取義的崇高氣節和報國為民的熾熱情懷﹔立志不忘初心,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基礎醫學院聯合寧夏眼科醫院在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開展眼科疾病篩查活動,提供眼科義診、眼部檢查和護眼知識宣講等服務。為期兩天半的義診活動共為寧夏醫科大學1000余名師生進行了眼科疾病篩查。

  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生活的有效形式,寧夏各高校學史力行,以行踐知,奮力書寫“知行合一”的青春篇章。

  北方民族大學追尋紅色足跡,讓革命紀念場館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生動的教科書。

  在“追尋紅色足跡”黨史學習專題社會實踐活動中,有近千名學生參加,他們利用節假日走進全國24個省市的317個黨史、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等相關博物館、紀念館等,通過實地參觀實踐,追尋紅色足跡,學習革命故事,並撰寫活動手記300余篇。

  經濟學院靳瑞婷和商學院馬海龍等4位同學一起來到甘肅省會寧縣紅軍長征會寧會師舊址。參觀結束后,馬海龍在微信朋友圈留言:“此次紅色之旅,讓我感悟到,從紅軍長征到新時代的長征,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郭乃霆、吳萬青和張世康同學一同走進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參觀“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中國革命根據地的創立”“中國革命根據地的發展”“中國革命根據地的新局面”“走向全國勝利”等展示內容。郭乃霆在學習筆記中寫道,此次社會實踐井岡山之行,更加深刻地領會到“井岡山精神”內涵,“井岡山精神”將永遠鼓舞我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堅定不移地向前推進。

  法學院冉菲與梁疆翔同學走進家鄉重慶酉陽的趙世炎烈士故居,參觀了趙世炎故居中很多當年的物品,詳細了解趙世炎烈士生前的英勇事跡。他們表示:“追尋紅色足跡不僅是為了了解紅色故事,更是為了挖掘和傳承好紅色故事裡面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和優秀傳統!”

  “學子們通過實踐活動,重溫黨的歷史和黨的民族工作史,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不同階段的歷史壯舉、奮斗征程、輝煌成就,在實踐中深刻理解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學習共產黨人的精神,不斷鼓起砥礪奮進的精神和勇氣。”北方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廣成介紹,除了開展“追尋紅色足跡”專題社會實踐活動,還通過編創《石榴花開》主題思政課,開展“每天一分鐘”自我教育計劃、“國旗下的微黨課”“百年黨史”展覽、師生唱紅歌、主題黨課團課等方式,在全校學生中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活動,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火”起來。

  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通過開展線上瀏覽各類網上紅色展館、線下參觀烈士紀念館等現場教學,打造黨史學習教育“實景黨課”,創新開展優秀“黨史學習教育”微黨課,辦好“行走的黨史研讀班”“學黨史 知黨情 慶祝建黨100周年”黨史知識競賽、“向黨送祝福 感恩新時代”主題演講比賽、“賞精美郵票 聽黨史故事”主題講座等活動,以豐富的黨史滋養廣大師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增強廣大師生“四個自信”。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創新”“奮斗”是新時代青年人最美的樣子。當前,寧夏各高校從課堂內的育人實踐到校園外的社會服務,黨史學習教育火熱展開,確保高校始終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廣大青年學子自覺從百年黨史的大課中汲取不懈奮斗的力量,勇於創新、敢為人先、敢於突破、砥礪奮斗,肩負時代重任,以昂揚姿態奮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本報記者 高菲 王溦)

(責編:安一丹、閆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