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毛澤東詩詞中的人民立場 

汪建新
2021年07月23日08:25 | 來源:學習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人民立場 

  1947年10月18日,毛澤東為陝西省佳縣縣委題詞:“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佳縣也是《東方紅》歌曲的故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毛澤東一生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人民”是他使用范圍最廣和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作為一個政治家,他始終堅定地站在人民立場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個詩人,他始終為人民書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人民立場既是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基石,也是毛澤東詩詞的情感基調。濃郁的人民性,是毛澤東詩詞廣為流傳、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根本原因。

  憂患人民疾苦:長夜難明赤縣天

  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出生於湖南湘潭韶山沖。韶山閉塞貧窮,民謠唱道:“韶山沖來沖連沖,十戶人家九戶窮﹔有女莫嫁韶山沖,紅薯柴棍度一生”。1902年上私塾后,他喜歡讀《精忠傳》《水滸傳》《三國演義》等“雜書”,猛然發現其人物都是武將文官書生,從不見農民主人公。改良主義者鄭觀應《盛世危言》的許多新思想使他受到啟蒙,而《論中國有被列強瓜分之危險》書中“嗚呼,中國將亡矣!”一句使他對國家前途深感憂慮。1910年秋,毛澤東前往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他給父親留下一首詩:“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在東山期間,他給自己取名“子任”,寓意以天下為己任。

  到長沙求學后,毛澤東對國家內憂外患的感觸更加深切。“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西方列強不斷欺凌中國。面對袁世凱接受日本“二十一條”,毛澤東拍案而起:“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毛澤東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去認識國情。“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農民苦不堪言,階級矛盾異常尖銳。“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洒向人間都是怨”,辛亥革命后,派系林立,軍閥混戰,導致民怨沸騰。“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社會黑暗,邪惡勢力群魔亂舞,人民家破人亡。強烈的憂患意識,激發起熾熱的救國情懷,青年毛澤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革命道路。

  堅信人民偉力:試看天下誰能敵

  1936年毛澤東對埃德加·斯諾說:“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對歷史的正確解釋”,發展成“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毛澤東推崇英雄,但反對英雄史觀,更不承認帝王將相創造歷史。“盜跖庄蹻流譽后,更陳王奮起揮黃鉞”,他把那些曾被誣為“匪”“盜”“逆”的奴隸起義、農民起義領袖推崇為“風流人物”。他認為:“在中國封建社會裡,隻有這種農民的階級斗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不周山下紅旗亂”,毛澤東甚至一反傳統,把“與顓頊爭為帝”的共工升華為改造世界的革命英雄。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毛澤東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之偉力存在於民眾之中。在毛澤東思想體系中,“人民”是歷史性概念,但工人和農民作為人民的核心部分始終未變。工人階級是革命的領導力量,而農民是最可靠的同盟軍。“十萬工農下吉安”“百萬工農齊踴躍”“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他放手發動群眾,堅信人民群眾一旦覺醒並匯入中國革命洪流,將成為牢不可破的鋼鐵長城。“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枯木朽株齊努力”“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他緊緊依靠人民,譜寫了人民戰爭的精美華章。

  謀求人民福祉:分田分地真忙

  “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舊社會民不聊生,哀鴻遍野,共產黨人奮起抗爭,就是為了要解救萬民於水火。正如1925年12月毛澤東在《〈政治周報〉發刊理由》中所說:“為什麼要革命?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強調:“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一切為了人民的切身利益,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追求,是毛澤東人民立場的根本歸宿。

  “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毛澤東進行武裝斗爭,建立農村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最終是為了讓廣大農民實現“耕者有其田”。血吸虫病曾經導致“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而在黨的領導下,“六億神州盡舜堯”“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徹底消滅了血吸虫。“分田分地”拔掉了廣大農民的窮根,而“送瘟神”則保住了黎民百姓的命根。

  《禮記·孔子閑居》雲:“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毛澤東把“改造中國與世界”作為奮斗目標,把中國問題放到整個世界格局中去統籌謀劃。他不僅關注中國的前途,也關注世界的未來﹔他不僅關心中國人民的疾苦,也關心世界人民的悲歡。“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毛澤東把大同思想發展到一個嶄新階段,表達了徹底消滅帝國主義,實現大同太平世界的堅強決心。

  幫助人民進步:風物長宜放眼量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開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第一句話:“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他將人民與敵人、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嚴格區分開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毛澤東也毫不避諱地指出:“人民也有缺點的。”正確的態度和方法就是“對於人民的缺點是需要批評的”“但必須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用保護人民、教育人民的滿腔熱情來說話”。這不僅表達了人民立場,也體現了統戰藝術。

  柳亞子是著名愛國詩人和民主人士,1949年3月28日,他寫了《感事呈毛主席》,宣泄滿腹牢騷,表達“退隱”之意。毛澤東對此高度重視,於4月29日寫下《七律·和柳亞子先生》。“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委婉含蓄地批評柳亞子的牢騷情緒。“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真誠挽留他參加新中國建設,體現了“風度元戎海水量”的寬廣胸懷。1961年10月25日,郭沫若寫了《七律·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因唐僧“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而主張“千刀當剮唐僧肉”。1961年11月17日,毛澤東寫下《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認為“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唐僧屬於可以團結教育的中間派。隨后,郭沫若在《七律·再贊〈三打白骨精〉》中改為“僧受折磨知悔恨”。毛澤東高興地說:“和詩好,不要‘千刀當剮唐僧肉’了。對中間派採取了統一戰線政策,這就好了。”

  抒發人民情懷:萬方樂奏有於闐

  陸機《文賦》曰:“詩緣情而綺靡。”白居易《與元九書》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毛澤東有一句至理名言:“世上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毛澤東愛憎分明,好惡情感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毛澤東詩詞所抒發的愛憎情感,始終與人民患難與共的心靈感應契合。正如《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小序”所言:“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虫。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欣然命筆”四個字,把人民領袖的為民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

  毛澤東以舊世界改造者的姿態登上中國的政治舞台,“糞土當年萬戶侯”“六月天兵征腐惡”“天兵怒氣沖霄漢”“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當革命遭遇挫折和失敗,當人民前途未卜的時候,他也不免“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心情又是郁悶的”“心情是沉郁的”。1962年毛澤東在《〈詞六首〉引言》中寫道:“這些詞是在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一年在馬背上哼成的。文採不佳,卻反映了那個時期革命人民群眾和革命戰士們的心情舒快狀態”。當革命事業轟轟烈烈、所向披靡時,他會情不自禁,歡呼勝利,“報道敵軍宵遁”“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天翻地覆慨而慷”。當“一唱雄雞天下白”時,毛澤東熱情謳歌“萬方樂奏有於闐”,這個“樂”是毛澤東個人的,更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這是作者緬懷愛妻戰友的思念之淚,更是普天下人民大眾歡慶解放的幸福之淚。

(責編:劉圓圓、吳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