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立德樹人 勇擔重任

——電子科技大學牢記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

2021年07月26日08:5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心懷“國之大者”,把握大勢,敢於擔當,善於作為,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電子科技大學是在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建立的新中國第一所無線電大學,“為黨分憂、為國擔責”的政治底色與生俱來,在65年的辦學歷程中,培養的20余萬優秀人才有力地支撐了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和產業的發展。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電子科大師生牢記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積極主動服務國家戰略,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努力在電子信息領域為國家撐起一片天。

深挖紅色資源,以民族電子工業發展史資政育人

“20世紀50年代,我國東南沿海局勢持續緊張,在黨中央的關懷下,1956年創建了我國第一所無線電大學——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也就是我們電子科大的前身。”陳艾教授已經83歲高齡,但講起這段歷史記憶猶新。

1954年,16歲的陳艾考取了交通大學。1956年盛夏,交通大學電訊系西遷成都,陳艾和其他師生員工主動來到成電,“祖國需要我們,大家義無反顧”。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電子科大深挖校史中的紅色基因,從全校310余位黨齡超過50年的老黨員中,陸續邀請學校建設發展歷程中的一批老革命、老專家講述紅色校史、傳承紅色基因。陳艾就是第五期的主講人。

同時,學校還深入挖掘檔案館裡的紅色檔案,舉行“黨在成電”——紅色印記主題檔案展,通過數百份珍貴的歷史檔案,集中展現建校初期各級黨組織情況、學校籌建過程、歷次黨代會和建校初期教授們的回國申請、入黨申請書等重要檔案,再現老一輩成電人紅心向黨、扎根成電,無私奉獻、艱苦創業,支持國家建設發展的故事,激勵師生在學習和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除了挖掘校史,電子科大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廣泛開展“電子百年”主題活動,通過“系列講座+課堂教學+研學實踐+專題展覽”,引導師生了解電子信息產業的百年歷史,展現在黨的領導下民族電子工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發展歷程。

“‘芯’的征程——我國半導體發展歷程展”是“電子百年”活動的重要內容。6月24日,展覽在學校電子科技博物館開展,12寸單晶硅錠、掩膜、快恢復二極管、6英寸低阻單晶片等實物展品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活教材”。

心懷“國之大者”,奮力擔當科技自立自強時代使命

“我們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敢於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勇於跨過艱難險阻,擔負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使命。”作為“優秀留學回國人才代表”受邀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現場觀禮的90后教授劉明偵表示,“絕不辜負黨和國家的期望。”

劉明偵回國以來就受到了諸多媒體的關注。她自動屏蔽了一切干擾,低調做事、專注科研,帶領團隊在新型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

目前,電子科大聚集了一支國內電子信息領域的重要力量。他們和劉明偵一樣,矢志不渝、積極奮斗。

電子科大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國防建設尤其是軍事電子發展、民族信息產業發展貢獻成電力量”工作台賬,從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提升科技創新貢獻力三方面進行系統部署。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電子科大緊密圍繞國家高精尖緊缺高層次人才培養需求,制定集成電路高層次人才培養實施方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核心材料與器件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凝練形成十大重點任務。

“我們要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突破集成電路技術封鎖,打造‘中國芯’。”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張萬裡教授表示,實驗室正瞄准新的目標——系統解決電子薄膜可控生長與性能演變規律等關鍵技術問題,以及微納尺度下薄膜與器件新機理、新效應和新應用等重大前沿基礎理論問題。

電子科大還積極與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協同攻關。6月10日,電子科大與華為公司簽署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攜手解決世界性難題。

這些有力舉措,也是學校充分發揮在電子信息領域的特色和優勢,著重在“打底子、卡脖子、結對子”三個方面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的進一步深化和落實。

“近年來,電子科大努力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中佔據一席之地、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功立業。”電子科大黨委書記王亞非說,“打底子”就是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夯實基礎研究,重點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太赫茲、大數據及雲計算、腦科學等領域進行布局﹔“卡脖子”就是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攻克核心領域的關鍵技術,重點攻關核心電子材料與器件、集成電路、信息安全、智能制造、先進測試等方向﹔“結對子”就是要面向國家和區域發展,深度推進產教融合,開展高水平校地合作。

6月19日,電子科大與海南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共建電子信息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海洋電子信息領域國家級科研集群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電子科大校長曾勇表示,學校將積極發揮在電子信息領域學科鏈、創新鏈和人才鏈的優勢,積極促進高水平大學教育科技資源與海南產業發展和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深度融合,為國家海洋戰略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不負黨和人民,將青春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2021年畢業季,公共管理學院本科畢業生張伊燾拿到了國外名校的錄取通知書,但是她選擇放棄海外深造,作為選調生回到家鄉內蒙古土默特左旗。“接受高等教育,是為了讓我的家鄉擺脫貧困,而不是擺脫我貧困的家鄉。”談到自己的選擇,張伊燾說。

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周千馳是一位數次與西藏結緣的畢業生,她曾因旅行和學業兩度入藏,也始終堅定自己赴藏工作的決心。今年畢業后,她第三次進藏,希望用自己所學助力祖國邊疆發展。

“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在電子科大,像張伊燾、周千馳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

電子科大黨委副書記申小蓉告訴記者,近年來,學校去基層就業的學生人數持續增加。2021屆畢業生有323人被錄取為選調生,還有654名優秀研究生奔赴國家重點單位就業,比往年都有較大增長。“一直以來,電子科大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引導畢業生將個人職業選擇與國家發展戰略和基層需求緊密結合。”

2017年,電子科大推出了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馬蘭花計劃”,引導畢業生扎根國防、基層、西部和艱苦邊遠地區,像生命力頑強堅韌的馬蘭花一樣,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為地方的建設和發展注入活力、作出貢獻。

2018年,學校又推出了針對研究生的“卓越發展引航計劃”,成立了“基層成長班”,為有志於投身基層服務的研究生開展課程教育、實踐鍛煉等專項培訓,強化對研究生的思想引領,提升服務基層發展的擔當意識。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電子科大將百年黨史有機融入就業服務和指導,進一步加大了宣傳和引導力度,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價值引領,鼓勵學子扎根基層、綻放青春。同時,結合“我為師生辦實事”實踐活動,學校舉辦了基層就業訓練營、選調生崗前培訓班等,幫助赴基層就業的學生更好地提升職業技能。

“在建黨百年的偉大歷史時刻,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作為一所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國家使命的學校,電子科大將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王亞非表示。

(本報記者 李曉東 本報通訊員 陳偉)

(責編:宋美琪、梁秋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