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黨史學習教育走進鎮域鄉村 評先選優向“三農”傾斜

山東威海市總凝聚職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2021年07月29日13:34 | 來源:《工人日報》
小字號

本報訊(記者楊明清 通訊員夏麗萍)“作為一名農民,我的初心就是幫助村民們脫貧致富。”近日,記者走進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張家產鎮的全國勞動模范王文水事跡展廳,王文水的“參田愚公”精神令人動容。作為威海市“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實踐基地之一,這裡已經成為職工接受精神洗禮,汲取奮進力量的重要場所。

今年,為動員廣大職工投身鄉村振興,威海市總工會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在全市重點打造了27家“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實踐基地,並啟動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勞模工匠宣講活動。40名勞模工匠代表走進車間班組、田間地頭,為職工群眾送去120余場次宣講活動。

隨著新產業和新業態的發展,威海市鎮域范圍內一支以新職工(農民工)為主的產業工人隊伍逐漸成長起來。為引導鎮域鄉村的新職工(農民工)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鎮域范圍內的工會組織因地制宜,通過開展“田間課堂”“工會講堂”“讀書沙龍”,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

為深入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激發廣大職工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的熱情,威海市總工會下發《關於匯聚工會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通過激勵引導,增強廣大職工參與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山東省勞動模范祝旦璞無償為周邊村民提供資金、技術指導和種苗﹔山東省工友創業優秀個人張誠瑞,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幫助2100余戶農民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實現每戶年均增收近萬元﹔威海市農民工之星陳玉蓮,把車間建到農村,把班組設在炕頭,帶動1000余名農村婦女實現就業……

近年來,威海各級工會共培育市級工友創業園28家,選樹農民工之星25名,獲評工友創業優秀個人3名,從農業產業工人中選樹威海工匠5人,2020年推薦獲評的7名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中,2名來自鄉村振興領域。

(責編:宋美琪、閆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