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恆心

求是雜志社理論學習中心組
2021年08月03日08: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根本在於黨在任何時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這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

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

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就把“人民”二字銘刻在心,把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始終不渝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在風雨如磐的革命歲月,黨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領導人民開展抗日戰爭、趕走日本侵略者,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領導人民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在篳路藍縷的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變一窮二白的國家面貌,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在春潮澎湃的改革時代,黨領導人民實行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同樣是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徹底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使中華民族千年夙願夢想成真﹔奮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經過長期艱苦奮斗,中國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我們黨所做的一切、所付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但也很朴素,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前我們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現在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要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要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屬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源於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庄嚴宣告:“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的影響力,就是因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

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章明確規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鮮明昭示:不謀私利才能謀根本、謀大利,才能從黨的性質出發,始終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為崇高理想奮斗和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完成黨的各項工作和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毛澤東同志一再告誡全黨:“我們一切工作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為了堅守這樣的宗旨,無數共產黨員義無反顧、一往無前。他們中,有人背離了“自小熟悉的階級”,隻因篤信“為了絕大多數”才是人生應有的意義﹔他們中,有人選擇永遠做一顆螺絲釘,隻因秉承“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活得更美好”﹔他們中,有人用“我是黨員我先上”的鏗鏘誓言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隻為“用大愛護眾生”。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愛戴的根本原因。

人民是社會主義中國當之無愧的主人。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証人民當家作主,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我們國家的名稱,我們各級國家機關的名稱,都冠以“人民”的稱號,這是我們對中國社會主義政權的基本定位。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論做何種工作,說到底都是為人民服務。這一基本定位,什麼時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証人民當家作主。

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

人民至上是唯物史觀的集中體現,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特征和理論品格。人民至上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人民生活幸福作為“國之大者”,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人民至上不是一個抽象的、空洞的概念,必須貫徹落實到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各領域和全過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堅持“人民至上”價值取向在發展觀上的創造性運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的思想、關於發展的思想、關於現代化的思想的創新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馬克思、恩格斯設想,在未來社會中,“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統籌考慮需要和可能,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一方面不斷把“蛋糕”做大,另一方面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更充分體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絕不能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承載著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夢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放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首位,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吹響了決戰決勝的沖鋒號。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了新的大台階。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8年來,現行標准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城鎮化率超過60%,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畫上句號,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征程正未有窮期。全面小康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展望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參天大樹必有根,萬裡長河必有源。黨和人民須臾不可分離,片刻不能分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歷史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中,人民群眾從來都不是消極的被動的因素,而是主體。“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斗出來的。

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於人心向背。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大底氣。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証。“人心就是力量。”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雖然已達9500多萬,但放在14億多人民中間還是少數﹔我們黨的宏偉奮斗目標,離開了人民支持就絕對無法實現,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黨來自於人民,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正是緊緊依靠人民,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最初一個50多人的黨發展為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大革命失敗后,30多萬犧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隨我們黨鬧革命的人民群眾﹔紅軍時期,人民群眾就是黨和人民軍隊的銅牆鐵壁﹔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廣泛發動群眾,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淮海戰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是人民群眾干出來的﹔改革開放的歷史偉劇是億萬人民群眾主演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

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我們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黨,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說了算,而是由人民來評判,評判的標准就是人民的滿意度,評判的具體內容就是人民的獲得感,評判的結果就是民心向背。要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准,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正是因為緊緊依靠人民,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我們黨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面向未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續寫精彩華章,去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03日 12 版)

(責編:宋美琪、劉圓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