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理想弦歌不輟 紅色薪火相傳

——吉林大學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鑄魂育人

2021年08月06日08:5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讓我們蕩起雙槳》《唱支山歌給黨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6月30日下午4點,吉林大學中心校區鼎新樓南廣場氣氛祥和而熱烈,嘹亮的歌聲響徹現場,揮動的國旗匯聚成紅色的海洋,吉林大學及其附屬小學的師生們用歌聲向黨告白。

歌聲飽含深情,飽含吉大師生對黨的熱愛、對祖國的祝福﹔歌聲承載歷史,展現吉大在黨中央關懷下的發展故事﹔歌聲傳遞精神,傳達出一代代吉大人不變的初心和賡續傳承的使命擔當。

吉林大學75年的歷史是一部傳承黨的紅色基因的成長史,是一部在黨的領導下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拼搏的奮斗史,也是一部聽黨指揮,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發展史。學校血脈中鐫刻著紅色記憶、流淌著紅色血脈、凝結著紅色傳統,“紅”與“專”是吉大人身上永不磨滅的“根”與“魂”。

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隆重召開。吉林大學在6個校區設立400余個分會場,近萬名師生黨員一同收看大會盛況,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吉林大學黨委書記姜治瑩說:“吉林大學是我們黨親手創建的重點綜合性大學,紅色永遠是我們鮮亮的底色,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為國而生,與國同行

“吉林大學是黨在解放戰爭的烽火硝煙中親手創建的綜合性大學,從誕生之初就承載著黨和國家寄予的厚望。”在吉林大學校史館中,有一面特別的牆壁,上面懸挂著吉林大學合並之前6所院校的學校牌匾,講解員把吉大校史娓娓道來。

21世紀初,應國家高等教育改革需求,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合並組建成新的吉林大學。如今,6所高校共同組建成新的吉林大學,共同承擔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早在原吉林大學初創時期,大量優秀干部和教師就響應黨的號召,從延安來到東北,為學校早期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堪稱高等教育史上的“南水北調”。“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兩彈元勛”朱光亞、“光化學研究先驅”蔡鎦生等一大批頂尖專家學者不計個人得失投身吉大建設,在白山黑水間奉獻學術人生。

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原吉林大學校長劉中樹說:“先生們既是吉林大學事業發展的開拓者與探索者,也是學校精神的塑造者,他們的風骨值得一代代吉大人永遠銘記。”而劉中樹本人同樣是在畢業時服從組織安排,扎根吉林大學辛勤耕耘63年的奮斗者。

在歲月激流中前行,精神的力量彌足珍貴。在1996年吉林大學50周年校慶之際,“求實創新、勵志圖強”的吉大校訓正式發布。這八字校訓背后,凝結的是一代又一代吉大人的接續奮斗,和他們創造的一項又一項輝煌成就。

世界首例賴氨酸轉基因克隆奶牛,首次揭示了SAMHD1蛋白在人體內的重要細胞學功能,首台排灌動力機械內燃機水泵,全國首例肝極量切除術……諸多“第一”填補著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空白。

2015年,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於吉紅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續寫了唐敖慶“一門多院士”的佳話。2009年,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擔任母校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帶領團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用生命書寫下“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感人事跡。

立德樹人,強基鑄魂

“我們傳承黃大年精神,是因為他的事跡猶如一盞燈,照亮無數后來者前行的道路”。2021年5月,在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四周年之際,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郝玲玲和學生代表以《明燈,點亮信仰之光——學思踐悟黃大年精神》為題共講一堂黨課。

同學們走進黃大年紀念館實地參觀,聆聽老師的諄諄教導,與原創話劇《黃大年》中黃大年的扮演者、新聞與傳播學院張儒碩同學交流探討,一起感悟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熾熱情懷。

這也是吉林大學《師生同講一堂課 紅色精神代代傳》系列黨課的首講,是學校推進大思政教育的積極探索。近年來,吉林大學以鑄魂育人為目標,不斷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2020年秋季學期伊始,吉林大學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中國共產黨史》選修課,並將中國共產黨史融入思政課各門課程。馬克思主義學院還以“黨史融入思政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為核心,設立了25個教學改革項目,加強思政課教師專題培訓,積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2021年,吉林大學圍繞學校“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確立打造以引領工程、平台工程、基礎工程為內容的“三大工程”部署,將“構建吉大特色的思政工作體系”作為引領工程,再次突出了思政工作的首要位置,凸顯了鑄魂育人的關鍵所在。

6月2日,引領工程的重要載體——“全國勞模大講堂”首場勞動教育課開講。這一天,吉林大學專門舉辦儀式,聘請30名全國勞動模范為特聘教授。

吉林大學天和勞動關系研究院院長韓喜平說:“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涌現出一批勤勤懇懇的勞模,他們的感人事跡必將引領學生,讓勞模精神在大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5月4日,學校“黨輝薪火傳,奔跑正青春”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健康跑活動啟動,5.4公裡的路程中設置了10個黨史知識問答打卡點,分別對應百年黨史上的10個重大歷史事件,吸引不少師生在奔跑中學習黨史。

為讓理論學習既有意義又有意思,吉林大學積極創新黨史學習教育形式。“三八”國際婦女節當日,一堂“敢教日月換新天”的主題音樂黨課開課,師生們一同欣賞紅色經典歌曲,聆聽百年黨史中巾幗英雄的感人故事﹔“青春吉大”“吉林大學學生會”微信公眾號開設專欄“豐碑禮贊”,由優秀吉大學子向同學們講述百名黨員故事,身體力行傳承紅色精神﹔百支黨史紅色尋訪實踐團通過尋訪黨史故事、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訪談各時期優秀黨員等形式感受著黨的精神力量。

人比山高,腳比路長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2021年除夕夜,在長春市傳染病醫院,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抗疫救治醫療隊駐地樓下,醫院支援長春和通化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相聚雲端”,唱著“願祖國山河萬裡無病患”的真摯祝福。

從2020年馳援武漢,到2021年支援家鄉,吉林大學4家附屬醫院共有2777名醫護人員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白衣天使的高尚情懷,踐行著共產黨員的神聖使命。而他們的醫者仁心又作為吉林大學黨史學習教育中的生動教材,通過主題黨課、微信推文、集中宣講等形式感召著吉大師生。

6月16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吉林大學與延邊大學聯合主辦的“東北振興與新時代社會發展”研討會召開。

吉林大學副校長蔡立東在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吉林大學關於東北振興領域的14項成果獲得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項成果獲得一等獎,有269份研究報告被相關部門採納應用。近年來,吉林大學還提出了《吉林大學服務吉林發展與東北振興行動計劃》,並於2019年10月專門成立了東北振興發展研究院。

同樣在6月,《人民英雄楊靖宇》百米畫卷展覽展出。這既是吉林大學黨史學習教育的組成部分,也是吉林大學弘揚和挖掘東北抗聯精神實質的實際行動。承辦此次展覽的吉林大學東北抗聯研究中心通過課題研究、學術交流、宣傳宣講等方式,不斷保護、傳承和提煉東北抗聯精神的時代價值。

脫貧攻堅,勠力同心。2013年,吉林大學開啟對吉林省通榆縣的定點扶貧工作。學校積極發揮著人才、智力、科技優勢,成為脫貧攻堅中一支重要的生力軍,打造出脫貧攻堅戰中的“吉林高校樣本”,幫助90個貧困村28650戶54407人成功脫貧,助力吉林省通榆縣於2020年4月實現脫貧“摘帽”。

服務地方的腳步從不停止。吉林大學連續舉辦兩屆科技服務地方與合作發展大會,構建合作發展體系,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今年1月23日,吉林大學又與吉林省9個市(州)簽署合作協議,將繼續在現代農業、食品加工、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領域貢獻智慧力量,助力吉林振興,持續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致力人才培養,矢志科研創新,服務社會進步,引領文化發展,作為中國共產黨親手創建、與新中國同步成長的綜合性大學、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吉林大學從未辜負黨和國家賦予的神聖使命。

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校長張希說,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吉林大學將繼續以重於泰山的使命感、隻爭朝夕的緊迫感、逆水行舟的危機感,在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中守正創新、奮勇向前。

(本報記者 任爽)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