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江西豐城市張巷鎮:用心學黨史真心辦實事

2021年08月06日10:16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張巷鎮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積極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把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轉化為增進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生動實踐,以優異的學習成績贏得群眾的認可。

重溫革命歷史學習有方法

張巷鎮全體鎮、村黨員每月都開展了一期黨史專題學習。各支部在開展黨史專題學習時,由本村挂點領導講黨課,強化對黨員的教育。組織了黨史宣講小分隊分赴各村、中小學校和衛生院開展“講黨史·話變遷·跟黨走”活動宣講,通過講紅色故事、現場問答、唱紅歌等形式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做好新時代的接班人,推動了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組織黨員干部群眾走進該鎮瓘山村熊佛西故居,開展“紅色走讀”教育實踐活動。參觀中,大家認真聆聽了紅色講解員的解說,了解了關於戲劇家熊佛西如何在戰爭年代寫劇本、開辦戲劇展覽會,以及辦學愛才的理念。熊佛西,豐城張巷人,我國近代著名戲劇教育家、劇作家,中國話劇藝術的奠基人之一。

各村支部結合主題黨日開展了“實踐站裡學黨史”活動,邀請老兵分享其在戰場上的親身經歷,現場播放《董存瑞》《黃繼光》等紅色影片,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成學習黨史的重要陣地,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與鄉村振興、社會治理融合發展。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有力度

張巷鎮部分群眾反映集鎮老街公路破舊,影響居民出行。針對收集到的這個問題,張巷鎮及時組織相關人員對現場進行了實地調研,開展項目建設規劃,對集鎮老街公路進行改造。投資120萬元,硬化了300米集鎮公路,改造下水道100米,極大方便了群眾出行。

此外,針對群眾反映集鎮污水隨意排放、環境較差的問題,該鎮組織相關人員實地調研,對集鎮污水處理及管網延伸進行改造。同時,投資2300萬元,新建了一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400噸,並延伸了污水管網。

化解農業集體糾紛有妙招

今年上半年,江家村種植大戶羅福珍在承包田裡打除草劑,並利用無人機噴洒,可沒想到自己“闖禍”了。由於當天風力大,農藥從無人機內噴出后,在風力的作用下,吹向了旁邊的桃樹,70畝桃樹受了藥害,幼果掉落,影響了收成。果園老板向羅福珍提出了20萬元的損失費。羅福珍連忙找到鎮政府農業綜合服務站鄒站長,希望幫忙解決。隨后,鄒站長找到果園老板,詢問上年收入、成本及今年成本,加上送受害樣品至上海鑒定等費用。經雙方核算,羅福需珍賠償38000元。面對鄒站長核算的從成本投入到收成的每一筆費用,果園老板心服口服。最終兩人達成約定,羅福珍也在約定期限內將38000元賠付給了果園老板。

不久前,白馬村與金山村理事會成員就山林確權歸屬分歧較大,鎮分管領導了解情況后,及時組成了山林地糾紛調解工作小組。工作小組進村入戶調查走訪,深入白馬村和金山村車上組兩個糾紛主體,尤其是在一些年齡大的群眾中調查山林地糾紛具體原因和各自權屬証據﹔工作小組多次實地調查山林地地形,根據前期走訪了解到的証據實地查勘,調研証據的真實性,同時邀請兩村村民代表一起共同論証,確保疑問在現場解決。在鎮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兩村代表終於在鎮司法所人民調解中心坐下來詳細商討山林地權屬劃定原則,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擺在白馬、金山兩村30余年的山林地糾紛終於畫上句號。(鄢艷玲)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