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血脈學黨史 “十四五”開局氣象新
——宜春市委書記於秀明接受人民網專訪
人民網: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起步的關鍵之年。請問,黨史學習教育中,宜春如何務求實效、走前列,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於秀明:中央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以來,宜春第一時間動員部署,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堅持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教育引導全市黨員干部從黨的非凡歷程中汲取奮進智慧和力量,確保學出對黨忠誠、學出堅定信仰、學出為民情懷、學出斗爭精神、學出爭先意識、學出清正廉潔,推動全市黨史學習教育有特色、重實效、走前列。
一是抓住關鍵少數,“第一議題”學黨史。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史知識,列入市委常委會議的第一個議題,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用黨史知識觀照現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各級黨組織廣泛跟進,在黨委(黨組)會議、理論中心組學習、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中,積極引入“第一議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把握歷史規律、汲取真理力量,做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二是帶動絕大多數,“七團七進”說黨史。針對不同層級、不同群體,在市、縣、鄉、村四級建立七支隊伍宣講:領導干部宣講團進挂點單位、市委宣講團進縣市區、理論志願服務隊宣講團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思政課教師宣講團進校園、菜單式宣講團進機關企業、百姓名嘴宣講團進農村社區、線上宣講團進網絡,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無死角的宣講,有效增進了廣大干部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的認識和理解。目前,“七團七進”共開展宣講3.2萬余場。三是發動全民參與,“說唱賽演”頌黨史。積極運用抖音、快閃等新穎手段,展示祖國翻天巨變,歌頌黨的豐功偉績。舉辦“宜春正當紅”抖音大賽,共收到參賽作品1220余個,總播放量超5000萬。開展“同唱一首歌”網絡拉歌活動,吸引1400余家單位、40余萬人參與。舉辦大型黨史知識競賽,吸引1659名選手參賽,561支團隊開展了173場現場比拼,307萬干部群眾見証比賽。通過這些喜聞樂見的活動,讓人民群眾更加深刻感受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
黨史學習教育,最終要落腳在學史力行上。我們堅持把學習黨史同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找准定位、強化擔當、爭先創優,有效推動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了“十四五”開局起步的強大動力。今年以來,我們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奮斗姿態,緊緊圍繞推動產業升級、項目建設、開放創新、民生保障、黨的建設等中心工作,以主攻求主動,以優勢創勝勢,以清廉樹清風,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較好局面。上半年,一些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全省排位實現前移,GDP增長13%,列全省第4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列全省第3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7%,列全省第3位﹔外貿出口增長66.3%,列全省第1,這四項指標分別比去年同期前移6位、3位、2位、1位。今年宜春工作的最大亮點,是國軒高科、華強方特、贛鋒鋰業、上海恩捷、格林美、璞泰來、創諾醫藥、廣東唯美、清陶能源、佛吉亞等一大批頭部企業或細分領域領軍企業落戶宜春或者大舉追加投資。特別是7月30日簽約的寧德時代新型鋰電池生產制造基地項目,成為全市有史以來單體投資最大的高科技新能源產業項目。這些大項目、好項目的涌現,推動宜春“十四五”開局起步邁好了第一步,見到了新氣象,也為全市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積蓄了后勁、帶來了活力。
人民網:請問,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宜春市如何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於秀明:我們黨來自於人民,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最終要看人民群眾是否真正得到實惠。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我們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既立足眼前,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又著眼長遠,不斷完善解決民生問題的體制機制,較好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對標“無我”情懷,誠心問需於民。在全市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中廣泛開展“廣納諫 集民意”大調研活動,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八個方面,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開展實地調研,共收集各類問題及意見建議14665個。組織33個政務服務單位“一把手”開展“找問題 優服務”大體驗活動,以辦事企業身份“走流程”、以工作人員身份坐窗口、以群眾身份暗訪,通過體驗活動發現首批問題224個。二是展現“有我”擔當,恆心務實推進。在大調研、大體驗梳理問題的基礎上,制定出台“我為群眾辦實事”“1+8”實施方案。同時,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住房、教育、養老、醫療、交通出行等民生問題,列出市級30項、縣級365項“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清單。市級30項重點民生項目,分別由市四套班子領導領銜推進,制訂專項推進計劃,明確時間表責任人。我本人領銜了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兩個項目,目前老舊小區改造已開工156個小區、3.1萬套住房,開工率87.6%﹔計劃新建、改造20個農貿市場,目前3個已完工,9個正在內部裝修。三是拿出“忘我”干勁,真心排憂解難。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定期調度推進機制,對民生實事清單實行動態跟蹤管理,做到“月初分析研判、月中綜合調度、月底挂旗通報”,確保抓到位、見實效。比如:在解決群眾出行難方面,開展“我為群眾保道路交通安全”專項行動,落實重點車輛隱患“清零”制度,改造城區道路綠化分車帶路口77處,完成8條公路的新改建工程,全市交通秩序顯著改善,一般事故同比2019年下降10.9%,死亡事故下降8.7%。在幫助企業減輕負擔方面,我們收集匯編各領域惠企政策125條並嚴格兌現,預測全年可為企業減負140億元以上。針對企業反映“氣價高”問題,我們打出政策“組合拳”,降低非居基礎氣價0.05元/立方米,對重點產業採取階梯氣價優惠,對用氣大戶實行“一企一策”。目前,全市共收集梳理民生實事、群眾“身邊事”25840件,已辦結18605件,真正讓群眾得了實惠。
人民網:結合此次黨史學習教育,請您講一講在宜春這片土地上曾發生過的黨史故事。
於秀明:江西宜春是革命老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裡是湘鄂贛蘇區的核心腹地,省委、省蘇的駐扎地。這裡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震響過秋收起義的霹靂驚雷,留下了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斗的足跡,銘刻著15000多位烈士的英名。今年我們特地選取了發生在宜春的60余個紅色故事,編撰了《紅土初心》這本書,不久后就會出版發行與大家見面。我在此先分享三個宜春的黨史故事。
第一個故事:一枚戒指傳世紀。1933年4月,當時位於萬載的中共湘鄂贛省委駐地小源遭到敵人圍攻,一位負傷的徐姓紅軍班長被安置在萬載茭湖鄉上峰村的藍真才家中救治。雖然藍真才悉心照顧,但因缺醫少藥,徐班長還是不幸離世。臨終前,徐班長將一枚刻有“徐垂銓章”四個字的銀戒指贈予藍真才。藍真才一家四代人一直將銀戒指悉心收藏,認真守護,並將這枚戒指的故事發在網上期待有人回應。在媒體的幫助下,根據徐班長生前留下的籍貫信息和戒指上的刻字,終於在2020年聯系到徐班長在湖南瀏陽市的宗親族人,確認了徐班長就是徐垂銓並將戒指贈還。今年清明,徐家宗親族人專程來到上峰村祭奠長眠在此的徐垂銓等45名烈士。這枚珍藏87年的戒指和背后的故事,是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資料和生動教材。
第二個故事:一門八英烈,信仰高於天。在江西省銅鼓縣秋收起義紀念館,有這麼一張烈士的照片,烈士名叫廖思吾。1926年,大革命運動在銅鼓蓬勃興起。廖思吾在共產黨員樊任明的影響下,成立農民協會,並當選為農會會長,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和“一切權利歸農會”的斗爭。1927年,廖思吾被國民黨靖衛團逮捕,被帶走時,他對群眾大聲說道:“鄉親們,跟著共產黨走,跟著農會走,就一定能夠過上好日子”。廖思吾被殺害后,他的兒子廖杏階、廖竹梅、廖慶珍,孫子廖善昌、廖在新、廖用章、廖德生,一家三代七位男兒也在他的感召下,前仆后繼,在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戰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現在中華兒女都過上了他們一家所期望的好日子,並將繼續向著更加美好的生活邁進。
第三個故事:“紅軍哥”的珍藏。1929年夏,江渭清還不到19歲,在紅軍隊伍中任排長。當時正值白匪對紅軍進行瘋狂進攻,在萬載小源的一次戰斗中,江渭清左腿中彈,被安排到附近的農戶家養傷。剛進門,一位熱心腸的農村婦女就一口一聲地喚他為“紅軍哥”,並對他說,“以后就叫我老表嫂子吧,聽著親切”,一下子消除了兩人間的生疏感。那時老表嫂子剛生下第三個孩子不久,還在哺乳期。由於缺醫少藥,“紅軍哥”的傷口有些感染。當聽說奶水可以減輕發炎症狀后,老表嫂子不顧孩子飢餓,每天留足奶水給“紅軍哥”擦拭傷口,還將家中唯一的一隻母兔子燉了給他補身子。老表嫂子待他勝過了親人,“紅軍哥”看在眼裡,感激在心裡。傷愈歸隊時,老表嫂子親手縫制了六雙布鞋送給他,她說“六”是順的意思,希望他穿上后能夠順順當當,解放全中國。在后來的革命歲月裡,老表嫂子的身影一直深深地扎根在江渭清腦海裡,時刻激勵、鞭策著他。1974年,江渭清擔任江西省委第一書記。工作之余,他經常打開箱子,找出老表嫂子送給他的,一直珍藏著舍不得穿的最后一雙布鞋,感受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老表嫂子帶給他的溫暖。
人民網:請您談談宜春是如何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利用好這一優勢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
於秀明:宜春是一片有著豐富紅色資源的紅土地,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和深厚的紅色基因。在這片土地上,上演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英雄壯舉,歷經了湘鄂贛蘇區十年浴血奮戰,見証了袁州會議的重要轉折性決策,孕育了偉大的蘇區精神和鐵軍精神。為此,我們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堅持立足宜春紅色資源優勢,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讓紅色歷史“留得下、看得見、摸得著、讀得懂”,有效激發了全市上下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一是理好紅色家底。對全市230余處革命遺址、遺跡等紅色資源全面開展摸排、登記、收集、保護、修復、展示等工作,出台《關於推進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修復和提升袁州會議舊址、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舊址、湘鄂贛省紅色中心醫院等一批重要紅色遺址遺跡。目前已經在全市打造了22個紅色名村。二是講好紅色故事。成立了10支紅色講解員隊伍,開創了黨史夜校、月光夜談、紅色故事會、非遺說黨史等貼近百姓生活的形式,活用VR技術、線上學習平台等現代科技手段,累計開展黨員干部紅色教育、黨性教育3萬余人次,讓黨史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三是舉辦紅色活動。堅持觀、講、學、悟相結合,依托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基層文化陣地,廣泛開展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圍繞追尋革命先輩足跡、緬懷革命先烈等主題,組織開展“學黨史 祭英烈 傳承紅色基因”活動,精心打造“秋收起義紅色之旅”“湘鄂贛紅色之旅”等24條研學線路,創建紅色實踐基地32個。四是打造紅色劇目。創作了《當兵就要當紅軍》《門口點盞燈》《江山》等紅色主題歌曲。五是開展紅色研究。深入研究和持續弘揚本地紅色資源中蘊含的偉大精神、時代價值,組織編輯出版《宜春市革命遺址通覽》《回望崢嶸讀初心》《宜春紅色標語圖錄》等紅色書籍。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我們通過廣泛開展以上形式多樣、內容深刻、意義鮮明的學習教育活動,較好引導全市黨員干部群眾在接受紅色教育中厚植信仰、淬煉初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