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安徽師范大學:把黨史這門必修課講精彩

2021年08月11日08:3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因為疫情,去年我們沒能來。雖然現在我已經畢業了,但一定要履行我的承諾,再來給你們當一次老師。”站在四川省南充市闕家鎮光明小學的支教課堂上,郭仁龍面對台下40多雙充滿期待與喜悅的眼睛,情緒有些激動。

郭仁龍是安徽師范大學2017級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也是安徽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赴四川省南充“情系川皖·圓夢巴蜀”山區留守兒童支教團成員。到四川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安徽師范大學已經堅持了14年。

據了解,今年暑假期間,該校118支校級重點實踐團隊遍布全國近20個省份,千余名“小先生”奔赴基層一線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宣講。

“今年暑期,我校共有近萬名大學生踴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學黨史從書本搬到田野,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感悟‘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的真諦。”該校團委書記汪凱說。

大山裡來了“小先生”

“今年我們的支教更注重對孩子們的紅色教育,把革命故事講好、把英雄故事講好。”作為隊長,2019級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黃芯茹格外強調此行的教學重點。

除了每天文化課、藝術課、科學課、體育課的教學安排,“黨史知識天天講”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支教內容。

大山裡的孩子沒有出過遠門,支教團特地帶來了紅色智慧“雲地圖”。這是該校地旅學院師生運用定位、建模、“互聯網+”等制作的紅色旅游智慧“雲地圖”。南湖紅船、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渡江戰役紀念館……一站站VR實景參觀、聽“雷鋒導游”同步講解、學總書記寄語,大學生們精心設計的黨史課深得小學生們的喜愛。

“從孩子們的眼神中看到他們對黨史知識的渴求,我的責任感油然而生。能把知識帶進大山,就是我作為一名預備黨員當下最有意義的工作。”郭仁龍說。

“為了講透‘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人民觀’,我選擇將馬毛姐和呂其明兩位‘七一勛章’獲得者的故事作為宣講的切入點。”2019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生雷霽雯是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宣講團成員,近日,她順利完成在銅陵市義安區社區的宣講。為了這場宣講,4名宣講團成員精心備課,收集了近2萬字素材資料,宣講稿改了8遍。

“從選題到撰稿、試講等每個環節,都是學生自己設計,我們隻從旁指導,讓他們在論辯與思考中進一步加深對黨史相關理論知識的認知與認同。”宣講團指導教師、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聶聖平說,“學透了,也就能講明白了。”

宣講團採用“理論+宣講”“理論+觀影”“理論+參觀”等方式,面向公職人員、企業員工、青年學生、社區居民、老黨員等各類群體巡回宣講100余場,基層一線宣講惠及人群達5萬余人次。

“宣講的過程,也是我們自身受教育的過程。我尤其願意到中小學去宣講,現在我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宣講員,未來我要做一名思想政治課教師,幫助孩子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9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陳聖軍說。

舞台上“重走長征路”

“參演《長征組歌》復排,讓我加深了對紅軍長征歷史的理解。長征精神將會一直鞭策我始終向前。”2018級音樂學專業學生姜子木在公演結束后激動地說。

“七一”前后,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傾力復排的大型紅色經典史詩《長征組歌》,在校內外公演,並開展線上直播,線上線下近20萬名觀眾在藝術表演中“重走長征路”。

“為了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我們從去年10月份就開始復排《長征組歌》,校青年交響樂團、合唱團師生200多人參演。”該校音樂學院副院長曹藝闡介紹,8個月的排練中,師生們每次一站就是四五個小時,沒有一個學生因故退出。

“我演了1000多場,每次演出都是新的感覺。”排練期間,著名男低音歌唱家馬子躍用長征故事和親身經歷對學生們進行指導。馬子躍告訴學生,“當年紅軍用熱血喚起民族的覺醒,用生命推動革命的進程,這才有了《長征組歌》的誕生,才成就了演唱者一輩子的榮耀。”這樣的“黨史課”讓演員們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藝術是最有代入感的教育形式。把黨的故事和精神搬上舞台、飛入尋常百姓家,是我們音樂學院師生責無旁貸的使命和擔當。”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奚泰來說,該校舞蹈表演專業師生以兩代航天人理想傳遞為主題原創的舞蹈作品《“星”火永相傳》,入圍了中國舞蹈最高獎“荷花獎”。

每次開演前,全體演職人員中的黨員師生都要在舞台上重溫入黨誓詞。“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同學們在親身演繹紅色故事中受到了最深刻的熏陶。”該校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剛說。

實踐中感悟建黨精神

“沈福安老人響應黨的號召來到霍山縣佛子嶺時,剛剛20歲,和我現在一樣的年紀。他一輩子修建淠史杭灌區、守護佛子嶺大壩,我的一輩子能做成什麼有意義的事呢?”該校新聞與傳播學院赴霍山“講好大壩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總結匯報會上,2020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姚巧巧這樣問自己。

15天的親身實踐,她和小伙伴們探訪佛子嶺水庫,隊員們用13篇稿件、29篇推文和3個專題視頻致敬他們心中那座永遠屹立的精神豐碑。

感動還發生在涇縣茂林鎮沈港村。短短十余天,“動物走廊”“農特產品小巷”“鄉土文化特色展館”等多組系列畫便出現在了沈港村的牆壁上。50余幅共計1500余平方米的創意牆繪,由該校助力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20余名“鄉村美化師”共同完成。

“這幫娃娃,真行,能吃苦!”沈崗村黨總支書記鳳誦梅說,“學生們每天至少工作8小時。遇到高牆時,他們便站到升降機上面,高空作業到凌晨1點半。”

“七一”前夕,該校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了一項學生思想狀況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之際,青年大學生對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的認同度有了顯著提升。

“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學科專業相融合,將課堂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能夠充分激發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主體動力,可以克服師生被動接受教育的不足,讓師生在親身實踐和主動參與中真正學思踐悟,不斷增強青年學生的志氣、骨氣、底氣。”安徽師范大學黨委書記胡朝榮說。

(本報記者 常河 本報通訊員 田超)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