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浙江義烏前洪村:農民自建紅色記憶陳列館

2021年08月12日08:2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七一”前后,位於浙江義烏的前洪紅色記憶陳列館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參觀者。令大家驚奇的是,這個藏在北苑街道前洪村的陳列館,居然是由村民吳深移等人自籌500多萬元建的,開館兩年多來已接待數十萬名參觀人員。

“參觀的人越多,我就越開心,越有成就感!”每當參觀者問起建館緣由,吳深移的回答總是充滿自信,“在戰爭年代,前洪村村民作出過重大貢獻,他們的故事值得學習,他們的精神更值得發揚光大。建紅色記憶陳列館,就是要讓后輩接受紅色教育,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義烏市前洪村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民風朴實。義烏市委黨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1921年11月,前洪村人吳溶滄就參與李大釗發起成立的中國最早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為19名發起者之一﹔1926年,前洪村成立了義烏縣首個農村黨支部、首個農民協會﹔1928年10月,中共義烏縣委成立后,縣委駐地就在前洪村,全村當年共有14名中共地下黨員。

幾十年風雨,一代代前洪人始終堅持紅色傳承,先后有11名村民參加革命斗爭被捕,6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41人參加了抗美援朝,獲得54枚功章獎章,涌現了夫妻上戰場、兄弟上戰場、三代皆軍人的動人事跡。

2017年3月,義烏市委黨史辦確定前洪村是義烏革命的重要發祥地、義烏農民革命運動的起源地、義烏第一個農村黨支部誕生地、中共義烏第一個縣委所在地,正式批准前洪吳氏宗祠、吳溶品故居、縣委交通聯絡站3個革命遺址。

“我是聽父輩講述這些紅色故事長大的,2014年村裡要籌建文化禮堂,我就想建一座以紅色記憶為主題的陳列館。”吳深移說。

“這裡有很多珍貴的東西,是個寶藏。”一個偶然的機會,浙江省黨史辦專家的一句話,更堅定了他的決心。

可是,建館資金從哪裡來?陳列展品怎麼收集?對一個家境一般又不識字的農民來說,解決這些問題談何容易。

這些困難阻擋不住吳深移的初心,他賣了一套房,先把展館房子建起來。“那兩年,我全身心都扑在了展館的籌建和展品的收集上。雖然很累,但很開心。”最初的建館費用由他自掏腰包,忙不過來時,還動員家人一起幫忙。

“連續吃了一個月的方便面,家裡窮得付不起電費,隻能點蠟燭。”吳深移說,那段時間斷斷續續出現了多次“拿不出錢”的尷尬。向來節儉的他,有錢就砸進展館建設。“與先烈們、英雄們比起來,我付出再多也是微不足道的。”吳深移說。

吳深移執著的建館熱情,感動了不少村裡人,吳偉春、吳洵智、吳康寶、吳文忠、吳關成等村民紛紛出錢出力,累計投入了500多萬元。一次,為了証實村裡的革命先輩吳溶滄於1920年在上海參加過“滬濱工讀團”,吳洵智一行人先后在蘭溪、浦江找到了吳溶滄的書信復印件,為了確保真實,他們又跑到浙江省黨史辦找到了原件。

2018年春節期間,在吳深移和大家的努力下,在義烏縣委舊址建立起來的陳列館開始免費向公眾開放。

陳列館佔地2149平方米,場館面積398平方米,館藏文物100多件,展示現代革命文物300多件,包括名人手稿、書信、文集、舊書籍、圖片、証書、獎章等珍貴藏品。陳列館內設中共義烏縣委舊址陳列館、前洪農民運動講習所、吳溶品故居、縣委交通聯絡站、投影室等6個場館。2018年8月,義烏市民政局、文化局正式批准成立前洪紅色記憶陳列館。

讓吳深移興奮不已的是,社會活動家、新中國司法工作奠基者謝覺哉的夫人王定國為陳列館題詞:再創輝煌﹔著名畫家吳山明題詞:英名永在、浩氣常存,並題寫館名“義烏市前洪紅色記憶陳列館”。

今年57歲的吳深移把陳列館當成“最心愛的寶貝”,竭盡全力“呵護”好它。他對記者說:“建立紅色記憶陳列館,就是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基因千秋相傳。希望這裡盡快被批准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本報記者 陸健 本報通訊員 李曉艷)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