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加強思政引領 培育時代新人

——南京大學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奮進創新的精神偉力

2021年08月20日08:2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近日,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孔柳淋、李陽作為微黨課青春講述人,專程拜訪了真理標准大討論的代表人物、86歲的胡福明先生,聽他講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時代背景和產生過程。

這次拜訪,讓兩位青春講述人深有感觸,“我們感受到了前輩們對真理的執著追求,更感受到一種奮進創新的力量。”孔柳淋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南京大學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要求,以課程領學,以活動促學,加強思政引領,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激勵全校師生奮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打造鮮活微黨課,引領師生共述百年榮光

“剛進大學時,我一心一意想讀好書。五二〇運動讓我感受到,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誤讀書。”在南京大學“百年初心·黨史微課”的課堂上,94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德滋把歷史娓娓道來。

面對軍警和憲兵的重重封鎖,師生緊挽雙臂、無畏向前……這一幕幕畫面在王德滋的腦海中依舊清晰。1947年5月20日,南大師生聯合京滬蘇杭四個地區的學生,用赤誠之心發起五二〇運動。為了紀念這場偉大的運動,這一天被定為南大校慶日。

“自此以后,我更加關心國家大事。1949年年初,經過層層考察,我加入了共產黨的地下黨組織。”王德滋希望新時代青年學子能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發揚拼搏精神,為祖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南京大學充分發揮課程導學功效,依托新媒體短視頻等平台,推出了“百年初心·黨史微課”系列。名師大家、團學骨干、青年學子、基層工作者等不同群體擔任主講人,從“一唱雄雞天下白”的開國大典,到“願做一顆螺絲釘”的雷鋒故事,再到“春風第一枝”的思想解放序幕……黨史微課串聯起百年黨史的鮮活記憶,展現共產黨人在科技創新、基層醫療、文化教育、脫貧攻堅等戰線不懈拼搏的畫卷。

“祖國和人民需要這方面的人才,所以我選擇海洋科學。”擁有67年黨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教授王穎在微黨課上分享了她與海洋的不解之緣。在加拿大訪學期間,為了填補中國在鼓丘冰川地貌研究領域的空白,王穎選擇了加拿大一段典型的鼓丘海岸為研究對象。該地區人煙稀少,條件艱苦,時常面臨風暴天氣。王穎克服一次又一次的身體不適,終於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地為海岸研究開拓了新領域。

“什麼樣的黨史課程能夠打動青年人、引領青年人?”早在兩年前,南京大學圍繞這一問題,提出了打造黨史微課程的理念。2020年5月,第一季“新青年·習黨史——青年紐扣課堂”正式上線,吸引了超1000萬次點擊量。第二季、第三季也陸續推出,通過教師主講、青年演講、師生研討等形式,引導青年共述百年榮光。

截至目前,“百年初心·黨史微課”已推出60余期,“悟思想·悟核心”“悟初心·悟信心”“新青年·習黨史”“新時代·新南大”四大板塊持續增力。此外,南京大學以“日課、月講、季評”為工作抓手,充分發揮課程導學、理論研學、專家講學、評點促學功效,廣大師生既是講述人,也是學習者,人人講、日日學的濃厚氛圍逐步形成,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持續融入日常生活。

多彩活動五育並舉,潤物無聲促全面成長

6月16日,12首經典紅色曲目在南京大學方肇周體育館奏響。由南京大學各院系學生組成的500人合唱團、100人學生交響樂團,用歌聲和樂聲共同奏響紅色經典、傳遞向黨心聲。近2000名南大師生共同參與了這堂形式新穎、氛圍熱烈的音樂黨史課。

12位曲目推介人結合自身經歷,現場詮釋演出曲目的精神內涵。他們中既有潛心科研攻關的中科院院士,也有年逾耄耋依然熱心公益事業的離休黨員﹔既有奮斗在科研前沿的青年學者,也有扎根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既有立德樹人的勞模教授,也有投身軍旅的青年黨員。

愛黨愛國愛人民是藝術創作永恆的主題。南京大學積極創新黨史學習教育形式,通過形式多樣的文藝創作和紅色經典的青春演繹,充分發揮藝術教育陶冶情操、浸潤心靈的功能,激勵青年學子勇擔強國使命、賡續百年輝煌。

黨建主題文化作品創作大賽吸引了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微視頻、書畫作品、原創歌曲等文創作品競相涌現﹔青年學生黨員自編自導自演黨史情景劇,重溫崢嶸歲月﹔“唱支山歌給黨聽”民族音樂會、“青歌百年 舞頌中華”歌舞專場晚會、“百年禮贊·詩心長歌”詩歌朗誦文藝演出等活動精彩紛呈……

為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南京大學積極融入德、智、體、美、勞各項育人舉措,幫助學生建立並完善價值取向、學術旨趣、人格養成,促進全面發展。

“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知識,真正成為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奉獻者。”2021年5月,南京大學行知書院院長、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趙曙明帶領大一新生走進農村,參加實踐活動,體驗躬耕勞作的辛苦與光榮。

山西籍學子組成的博士團將“把科研成果寫在祖國大地上”作為實踐活動的主題。他們來到陽泉,走進中共創建第一城舊址等地,在實踐中了解國情、認識社會,在學思踐悟中體驗民生、增長才干。

南京大學黨史學習教育以活動促學,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引導學生創新走心學黨史,深度浸潤悟思想,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在五育並舉中明理增信,在知行合一中崇德力行,努力成長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時代新人。

加強課程思政引領,厚植科學精神培根鑄魂

如何加強思政教育引領,著力培育科學精神?在《地球科學探索與實踐創新之路》的課堂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沈樹忠用“金釘子”的故事給出了答案。“報國是科研工作者的價值所在。”沈樹忠說,“‘金釘子’的成功獲取標志著國家在這一領域的地質學研究成果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殷鴻福、金玉玕、陳旭、戎嘉余等科學家堅守‘把知識獻給祖國’的赤誠初心,生動譜寫了為祖國奉獻畢生精力的樂曲。”

2000年年底,懷著科研報國的信念,沈樹忠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回國工作。2019年,作為二疊系兩個“金釘子”落戶中國的主要貢獻者之一,沈樹忠獲得了國際地層學最高金獎,成為第一位獲此獎項的亞洲科學家。醉心科研的同時,沈樹忠也時刻關注青年學子的成長,在課程教學中以報國精神浸潤學生心靈,希望他們從中汲取奮進力量。

“科技報國是我們的使命,立德樹人是我們的擔當。”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欣然說。近年來,他在國際前沿的下一代電子信息材料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原創成果。同時,他傾力投入教學一線,指導學生在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王欣然說,教師要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學生們科學報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南京大學,一大批心懷赤誠的教師始終以科技報國踐行初心使命。今年以來,科研創新捷報頻傳:“全球尺度植被CO2施肥效應變化趨勢”“沙丘雙穩態的發現及其形成機制”研究入選2020年度“中國地理科學十大研究進展”、領銜組建智慧水務領域首個國際標准化平台、波導陣列中拓扑光子態調控取得重要進展、“注射用納米抗腫瘤藥物”獲批上市……南大教師始終將科技報國的責任扛在肩頭,把科研成果寫在祖國大地上。

為進一步推動科學精神培育融入日常,南京大學課程思政建設也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專業人才培養: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李向東主持的《宇宙簡史》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對自然規律的態度和對社會的責任感﹔“自然科學的任務和使命是傾聽自然的聲音,我的切入點是引導學生求真求實。”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趙斌在課程教學中梳理了科學探索的過程﹔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黃成在課堂融入生命教育,著力在專業課程中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同頻共振……

百年弦歌不輟,初心使命如磐。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指出,南京大學充分發揮高校科研育人優勢,深化課程思政改革,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使命,引領青年學子將個人的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事業中去。南大要在學習黨的光輝歷史中把握現在,在繼承黨的優良傳統中創造未來,在建設“第一個南大”的新篇章中接續奮進。

(本報記者 蘇雁 本報通訊員 齊琦 高雅)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