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內蒙古額濟納旗:

黨員受教育 群眾得實惠 交出黨史學習教育“高分答卷”

2021年08月23日08:45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一次次觸摸歷史、滌蕩心靈的學習研討,一場場洋溢激情、賡續精神的黨史宣講,一樁樁惠及群眾、溫暖人心的民生實事……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阿拉善盟額濟納旗一次次掀起黨史學習教育新高潮。該旗堅持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加強組織領導、擰緊責任鏈條,高起點謀劃、高標准要求﹔以悟思想為根本,以辦實事為重點,以開新局為目標,確保黨史學習教育持續升溫、扎實有效開展,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這門“必修課”走實走心、見行見效。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在居延大地上引起熱烈反響。額濟納,這片紅色熱土如何傳承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如何在持續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為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

如今,“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生動畫卷依然徐徐鋪展在居延大地“趕考”之路上,正如春風細雨般滋潤著這片大漠戈壁草原。

全民共學 賡續偉大精神血脈

百年黨史是一盞指引方向的明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額濟納旗始終確保學習教育組織到位、人員到位、工作到位、責任到位,始終堅持熱在基層、熱在群眾。各中小學校通過舉辦各類主題實踐活動,激發青少年愛國愛黨情懷,在潛移默化中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採取蘇木鎮黨委與轄區企業“結對子”“包聯送學”的形式,幫助企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確保企業黨員能及時學跟進學。針對居住較為分散的嘎查農牧區黨員和行動不便的社區離退休黨員,各蘇木鎮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草原學習輕騎兵”宣講小分隊作用,以“黨員中心戶+送學上門”形式,保障農牧民黨員和離退休黨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不漏學”“不掉隊”,打通了黨史學習教育的“最后一公裡”。

課堂內外、蒙古包裡、胡楊樹下、“學習強國”……從書本到田間地頭、從固定講台到流動宣講,處處都是群眾喜聞樂見的黨史課堂,黨史學習教育在全民共學、分眾教育中發出陣陣回響。截至6月底,組織黨員集中學習1095次,舉辦讀書班406期﹔開展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345次,參學2233人次﹔學習“四必讀”書目1509次,參學13438人次﹔完成4個專題學習、研討和理論測試任務,累計組織集中專題學習291次,參學2163人次。

全民共話 奏響本土紅色旋律

講好額濟納故事,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生動實踐中深刻體悟“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該旗圍繞講好黨史故事、傳承革命精神、增強學習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為主線,以賽漢陶來蘇木孟格圖嘎查的三位全國黨代表南斯勒瑪、永青加布、烏雲蘇依拉為原型創作歌舞情景劇《胡楊紅》,並在全盟各旗區巡演6場次,觀看的青年黨員深受觸動,紛紛表示要立足本職,爭當表率,在新百年新征程上交出新答卷。旗委黨校、旗烏蘭牧騎把“最好牧場為航天”“時代楷模”等一批謳歌黨和人民、弘揚偉大民族精神的本土“主旋律”題材寫進黨課教案、融入歌舞文藝作品,在全旗范圍內進行廣泛宣講、展演。依托蘇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草原書屋、學習講堂等陣地,以旗委講師團、黨員領導干部、烏蘭牧騎、先進典型等各類人才為骨干,組建宣講隊伍23支,吸納宣講人員184人,開展分眾化、互動化宣講246場次,覆蓋群眾4200余人。

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讓黨員干部切身感受偉大建黨精神與深厚的紅色基因。額濟納旗充分利用各類平台載體,開設“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專欄,刊播相關稿件346篇條,制作播出快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點擊量超20萬人次。《額濟納旗:百團千場下基層 烏蘭牧騎暖人心》《額濟納旗:廣泛開展“四史”基層宣講》《馬鬃山蘇木:送學上門助推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走心》等71篇稿件先后在人民網、新華網、中新網、學習強國、《內蒙古日報》、《阿拉善日報》等主流媒體刊播,累計閱讀量超40萬人次。全旗各單位均在微信公眾號開設專欄,累計編發各類原創稿件1300余篇條,利用宣傳牌、LED屏、橫幅等張貼、播放黨史學習教育規范標語2300余條(幅),全旗19個嘎查村村響大喇叭播放黨史音頻1200余次,時長900小時,受眾上萬人。

全民共唱 掀起濃厚慶祝熱潮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禮贊聲聲,紅心昭昭,七一前夕,“禮贊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唱支山歌給黨聽”群眾性合唱比賽在胡楊林畔火熱開賽。此前,作為亮點活動之一的額濟納旗“雲端唱響”於5月7日在旗委黨史學習教育第一期讀書班上以一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拉開序幕。“雲端唱響”活動依托網絡平台以線下傳唱、線上展播的方式進行,全旗已有33家單位通過“雲”歌接力傳唱紅色經典。

這些正是“永遠跟黨走”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群眾性主題教育和文化活動中的精彩一幕。為營造“黨的盛典、人民的節日”濃厚社會氛圍,額濟納旗積極組織開展“永遠跟黨走”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以合唱比賽、詩歌朗誦、文藝匯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吸引廣大干部群眾參與其中。舉辦全旗黨史學習教育知識競賽、“唱支山歌給黨聽”群眾性合唱比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燈光秀、“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儀式、千余名黨員集體宣誓、“雲端唱響”等慶祝活動在線上線下同時掀起慶祝熱潮。同時,利用東風烈士陵園、東方紅衛星發射場、寶日烏拉舊址、算井子邊防派出所等旗內紅色資源,旗處級黨員領導干部帶頭示范,全旗各級黨組織積極響應,組織廣大黨員和青少年前往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不斷點燃全民學黨史的熱情。

全民共享 破解群眾急難愁盼

“你好,已經有單位的人跟我聯系過了,對我反映的問題都進行了答復,我也看到了整治結果。”近日,額濟納旗12345便民服務熱線承辦中心收到市民多先生來電,反映芒來胡同東面未繼續拆遷、居住環境惡劣、影響市民生活的問題。熱線承辦中心及時將工單轉派旗住建局,旗住建局接單后及時督促相應拆遷企業對已征收未拆除的房屋進行拆除,並將拆除后的區域進行整平打掃,居住環境惡劣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6月5日,該旗達來呼布鎮烏蘭格日勒嘎查牧民賽達來掏出手機迫不及待地給親友打電話:“我家有了移動通訊信號……”,幸福的笑容洋溢在牧民的臉上。烏蘭格日勒嘎查牧民居住分散,通訊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現有通訊信號覆蓋面有限,聯絡不便成為了困擾偏遠牧區牧民群眾的難點問題。旗委、政府高度重視,將該地區通訊信號塔項目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旗委書記作為嘎查幫扶領導,就項目建設事宜同駐軍某部隊多次協商,積極推進項目建設。達來呼布鎮黨委、政府作為項目實施的主體單位,積極申報財政“一事一議”項目,投資近百萬元,確保項目高質量實施。項目最終歷時20多天完成,切實打通了偏遠牧區通訊信號“最后一公裡”。這些畫面,是額濟納旗“貫通四中心”為民辦實事行動的落地實踐之一,也是該旗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生動場景。

學史力行,以行踐知。該旗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先后征集問題879個,梳理匯總納入清單問題586個,已經解決258個﹔黨員承諾事項1198件,已完成踐諾805件。確定重點民生實事項目191項,32名旗處級黨員領導干部包聯民生項目33項。圍繞發展壯大嘎查集體經濟,扎實推進“干部基層辦實事、部門包聯惠民生、村企結對促振興”活動,建立項目台賬確定包聯項目25個,涉及資金1584萬元。深入開展“我幫你”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設立“我幫你”志願服務站點69個,成立志願服務隊98支,志願服務人數1623人。扎實開展“為民分憂解難題、立足崗位作貢獻”活動,設立“黨員先鋒崗”528個,685名黨員戴黨徽亮身份,服務群眾3305人次,為群眾辦實事好事386件,優化服務流程101項。

額濟納旗委常委、宣傳部長、旗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祁勇表示: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額濟納旗委堅持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按照“真學、真悟、真用”要求,以“學”字當頭為重點,緊盯“關鍵少數”,把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與各項工作緊密結合,在解決問題、推動發展、惠及民生上彰顯學習教育成果,凝聚起額濟納旗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知史淬初心,奮進新征程。沿著信仰之光燭照的光明前路,額濟納旗將繼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以“趕考”的姿態、“先行”的擔當,交出新百年新征程上靚麗的“額濟納答卷”!(馬玉)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