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在雨花台讀懂信仰

賀震
2021年08月30日09:0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這裡是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之一。

從1926年至1949年南京解放,難以計數的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在雨花台慷慨就義,其中今天能夠查到姓名的隻有1519位,留下的照片隻有100多張,更多的成了無名英雄。他們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壯歌,用血肉之軀鋪就了新中國的誕生之路,他們鑄就出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佔有獨特而重要位置的雨花英烈精神。

2014年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高度肯定和贊揚雨花英烈精神,將其概括為“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在南京尤其是雨花台英勇就義的共產黨人,是來自全國20多個省份的黨內精英,因為隻有政治“要犯”才會被押解到當時的“首都”南京。他們中有不少是黨的早期領導人和重要骨干,如中國青年運動領袖惲代英、中國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東北抗聯最早的創始人羅登賢、河北省委書記施滉、韶山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毛福軒、劉少奇夫人何葆珍、中共一大代表陳潭秋的夫人徐全直,隱蔽戰線的“北平五烈士”,中共特別黨員、國民黨少將周鎬,以及淮海戰役率部起義的中將副軍長兼師長王清翰、少將謝慶雲烈士等。

建黨百年之際,我再次來到雨花台。

在烈士紀念碑前,我們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肅立默哀,舉起右拳,在烈士忠魂的見証下,向著黨旗重溫庄嚴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在烈士紀念碑前這一庄重之地重溫入黨誓詞,我仿佛聽到了烈士的鏗鏘和聲,我深深感受到這80個字字字千鈞。

走進庄嚴靜穆的烈士紀念館,一件件遺物、照片,無聲地講述著179位烈士驚心動魄的故事,詮釋著“信仰的力量”。

“我身上的磷,隻能做四盒洋火,我願我的磷發出更多的熱和光,我希望它燃燒起來,燒掉古老的中國,誕生一個新中國。”這是惲代英寫下的一段話。

“同志們,我快要到雨花台去了,你們繼續努力奮斗吧!最后的勝利終是屬於我們的!”這是鄧中夏臨就義前兩天給黨組織留下的最后一封信。

“多少頭顱多少血,續成民主自由詩。”這是謝士炎的追求。

“我們是真理的追求者,我們是最公正無私的人,我們是最快活的人呀!”這是高文華的快樂……

從先烈們這些壯志凌雲的話語中,我們清晰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這力量足以突破時空的界限,在歷史的天空裡久久回響。

雨花台英烈犧牲時平均年齡不足30歲,支撐他們矢志不渝、舍生取義的,正是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的故事,是用信仰解讀黨史的生動教材。

在烈士陵園大門口,我看到又有一大群參觀者正向紀念館走來。“信仰的種子”必將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發芽,雨花英烈的精神火炬必將愈燃愈亮。

(作者系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智庫)特邀研究員)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