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紅色連環畫繪出新氣象(展時代畫卷 譜奮斗華章) 

馬蘇薇
2021年09月05日08: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第六屆全國架上連環畫展入選作品王爽《我們的天空》。

  《日出東方: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連環畫專輯》。

  央視頻《連環畫裡的黨史》之《山鄉巨變》專題海報。

  “地球的紅飄帶:長征三部曲——沈堯伊連環畫作品展”上的《飛奪瀘定橋》。

  在中國書店舉辦的“崢嶸歲月 紅色記憶”線上線下專題展覽中,陸儼少1953年創作的抗戰主題連環畫《鋼鐵的意志》,為不少觀眾帶來驚喜。這只是紅色連環畫再研究、再展覽、再創作成果的一角。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美術界掀起集中創作、展示紅色連環畫的熱潮,推出了一批紅色連環畫系列展覽、叢書、新媒體產品等,讓紅色故事深入人心。

  在經典中追尋紅色印記

  簡約現代的封面設計、精致亮眼的外盒包裝,裡面整齊碼放的是16冊創作於上世紀50至80年代的經典紅色連環畫,其中部分是首次再版。不只是這部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策劃的《日出東方: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連環畫專輯》,今年,《小兵張嘎》《地雷戰》等大量經典紅色連環畫的再版,都在單純復制原作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或放大開本,或重新裝幀設計,或面向青少年需求進行改編,讓一部部經典作品不僅勾起年長讀者兒時的情懷,更引來年輕人的好奇和關注。

  經典紅色連環畫為何蘊藏經久不衰的魅力?除了出版物,相關展覽的舉辦,也引導著觀眾從中探尋答案。

  在國家大劇院“地球的紅飄帶:長征三部曲——沈堯伊連環畫作品展”上,《地球的紅飄帶》《長征·1936》《征路星火》首次同台亮相,從作者用12年時間創作的2000多幅作品中精選出的近300幅作品,令觀眾感受視覺和精神的雙重震撼,好像是“重走”長征路。“幾十年來,沈堯伊先生一次次沿著長征的路線,踏著紅軍的足跡,學習研究黨的歷史,深入長征的歷史現場,在收集長征史料的過程中醞釀構思。”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認為,這種深入歷史的創作是“長征三部曲”打動人心的原因之一。

  在“連環畫世界裡的中國共產黨”“趙奇·《可愛的中國》繪畫研究展”等展覽上,觀眾則可以通過多部經典連環畫重溫黨的百年光輝歷程,通過單部作品深刻體悟共產黨人的精神品格。經典紅色連環畫初版、手稿、封面等相關資料的展出,使觀眾能夠全方位了解作品的創作過程,體味藝術匠心。

  在對經典紅色連環畫愈發深入的挖掘與展示中,一幕幕歷史畫面更加形象,一串串英雄的名字更加閃亮,紅色精神的回響更加悠遠。

  不同的創作  相同的使命

  在經典的滋養下,一批紅色連環畫新作涌現。

  不少作品從不同角度回顧黨的歷史,展現革命先輩的信仰,進一步拓寬紅色連環畫的歷史時空。立足當地革命史,重慶、南京、廈門等地紛紛組織畫家展開系列連環畫創作,出版獨具特色的地方黨史讀本。圍繞解放戰爭時期的光輝戰斗歷程,連環畫出版社約請多位一線連環畫創作者精心創作,推出《永恆的初心——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連環畫集》。“與創作一般連環畫不同,創作紅色歷史題材連環畫時肩上的責任更重了。這類作品要引導讀者,不能誤導讀者。歷史人物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畫家在構思時要設身處地,可以合理想象,但不能胡編亂造。”參與《永恆的初心》創作的上海美協連環畫藝委會主任桑麟康認為。新的紅色連環畫創作正在主題構思、表現手法等方面不斷突破。

  一些作品聚焦新時代、新風貌,表現社會發展新成就,讓連環畫更加貼近當代生活。如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聯合推出的《新時代奮斗者系列連環畫》,通過描繪10位獲得國家榮譽的上海先進人物,以榜樣的力量鼓舞人們奮力前行。馮遠、胡博綜、謝志高等一批名家創作的“脫貧故事繪”系列連環畫,則展開了一幅山鄉巨變的時代畫卷。參與“脫貧故事繪”創作的中國美協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藝委會委員駱根興表示:“這套連環畫創作的過程,也是我的心靈受到洗禮的過程。我搜集了‘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劉虎的大量資料,他的使命感、責任心和忘我工作、樂觀向上的精神,都讓我十分感動,我在連環畫中想真切地把這些體會表現出來,感動更多讀者。”

  為使連環畫真正做到“圖文並茂”,一些創作者深入歷史現場寫生採風,幾易其稿﹔一些出版方邀請黨史專家、作家參與連環畫文本撰寫,增加文本的准確性、可讀性。無論是表現革命故事的精品,還是描摹先進人物的佳作,其中都蘊藏著創作者對百年偉業的真切感受。筆墨丹青之間,紅色基因一脈相承。

  讓傳統更年輕

  連環畫歷史悠久,在中國藝術門類中獨樹一幟。如何在講好紅色故事的同時,實現連環畫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更多人愛上這門藝術?

  近年來,不少出版社推出紅色經典電影連環畫、漫畫風格連環畫等不同形式的作品,以適應更多年齡層讀者的閱讀需求。一些展覽上,觸屏數字連環畫、“動起來”的連環畫、立體打卡裝置等交互作品,進一步豐富觀眾的看展體驗。手機中,不少圖書館、紀念館在微信公眾號推出“黨史上的今天”“紅色故事繪”等專題,通過發布紅色連環畫作品,與讀者一同追憶崢嶸歲月……借助新形式、新媒介,紅色連環畫正以新面貌融入大眾生活。

  “這片子真感人”“沒看夠,希望再長點”,在央視頻《連環畫裡的黨史》的留言區,許多網友紛紛為該系列短視頻點贊。它為何能夠廣受好評?原因正在於對紅色資源、傳統藝術與現代媒介的恰當融合。主創團隊不僅借助技術手段,對汪觀清《紅日》、顧炳鑫《紅岩》、賀友直《山鄉巨變》等經典紅色連環畫進行了視聽動態處理,還融入影視資料、幕后創作故事等,使觀眾在三五分鐘裡,便可領略藝術的風採,感受歷史的縱深。

  紅色連環畫的魅力,也吸引著一些年輕人躬身求索。在已結束評審的第七屆全國架上連環畫展中,一批新生力量精彩亮相。“這屆展覽上,青年畫家的創作約佔全部入選作品的45%。年輕人的創作思維新、藝術語言豐富,更加注重挖掘紅色故事的時代價值。”展覽組委會副主任郭浩介紹。

  “連環畫的發展,有賴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我們現在既要用新圖式、新手段講好紅色故事,吸引年輕人,也要培養一批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會講故事的年輕人,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主任李晨認為。如今,一些高等院校陸續開設連環畫相關專業,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也強調與影視、動畫等專業的交流融合,以促進連環畫的多樣化發展﹔還有一些連環畫名家免費開班授課,廣泛培養有志於從事連環畫創作的各畫種人才。這些都為傳統連環畫的“逆生長”提供了充足養分。

  一筆一風華,一字一斟酌。無論何時,文字與圖像都是人們認識事物、思考問題的重要方式,這也是連環畫藝術的優勢。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促生更多佳作,拓展傳播方式,紅色連環畫將會以新氣象吸引更多讀者。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05日 08 版)

(責編:劉圓圓、陳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