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國之所需 吾之所向

——北京交通大學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續寫矢志奮斗新篇章

本報記者 靳曉燕 本報通訊員 湯嫣 袁芳
2021年09月06日09:1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國之所需 吾之所向

“北京交通大學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要建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

這是北京交通大學大一新生在鐵路專業導論課上遇到的問題。

“管理權為鐵路之命脈,權在我,則人為我用﹔權歸人,則我用於人。”承載著歷史的使命與民族的厚望,北京交通大學的前身——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應運而生。這是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管理人才的高校,是中國近代鐵路管理、電信教育的發祥地。

所謂火種,是歷史中交大人的如炬清明目﹔所謂熱血,是歲月裡交大人的鴻鵠報國志。“作為一所以交通為名,即將迎來125周年校慶的百年老校,北京交通大學有著與生俱來的紅色基因,愛路報國始終是貫穿交大發展的一條紅色主線。”北京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黃泰岩表示。

五四運動中,交大學子鄭振鐸創建校學生會,成為愛國運動的中堅力量。抗日戰爭中,學校四次遷校,延續星火﹔國難深重,大批交大學子投筆從戎,投身抗日洪流,北京交大人始終將國家命運放在心頭。

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陣地。北京交通大學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要求,不斷創新學習載體、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激勵學子“讀書不忘憂國”,自覺肩負起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歷史重任,匯聚成建設交通強國的強大動力。

春風化雨:將黨史學習教育的元素融入日常、踐行於心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現場,朝氣蓬勃的大學生們列隊進場,天安門廣場上回響著他們的錚錚誓言。

“這一個多月的訓練和今天在鳥巢的參演,我受到了巨大的心靈沖擊,數次熱淚盈眶!在建黨百年、為黨慶生的重要時刻,我為能成為其中的一分子感到無限光榮和自豪!”北京交通大學機電學院2004班碩士生黨支部的張增強,參加完《偉大征程》文藝演出后從鳥巢回到宿舍,拿到手機就忍不住跟輔導員匯報感受。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活動中,北京交通大學636名師生參與了《偉大征程》文藝演出、慶祝大會暖場合唱和青少年代表獻詞環節及慶祝活動城市志願者工作。師生們從中獲得了成長、激發了愛國情懷與使命擔當,有的同學返校后第一時間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一次黨日活動、一次義務支教、一趟走訪調研、一次志願服務……學校將黨史學習教育的元素巧妙地融入日常、踐行於心,“潤物細無聲”。在日常教學中,北京交通大學緊緊圍繞課堂主陣地,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必修課,把“四史”內容有機融入思政課堂,將百年交通騰飛史中的先進人物和團隊案例作為思政課程教學的生動案例。

“在這幾位交大人身上,我們看到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始終把滿足國家需求和人民需要作為出發點,將探尋科學真諦與踐行民族復興使命結合在一起,是交大‘知行’校訓最生動的實踐寫照。”4月26日,黃泰岩為青年學生代表講授“百廿交大,百年初心”主題微黨課,以米世珍、茅以升、徐敘瑢等為黨和國家作出杰出貢獻的交大人的故事為主線,勉勵同學們發揚“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光榮傳統,秉承“知行”校訓,傳承交大精神,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

學校還充分利用重要時間節點和重要活動契機,將黨史學習教育巧妙融入各類主題活動中。

“五四”青年節,北京交通大學精心設計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引導青年學生在“學、唱、講、做”中抒發愛黨情懷,堅定強國志向,激揚青春力量。

又是一個畢業季。畢業典禮上,黨旗迎風飄揚,恰是百年風華。“修煉格局,理性選擇﹔知行合一,矢志堅守。知行二字作為交大的校訓,更是交大每個人身上的優良品質。”北京交通大學校長王稼瓊鄭重地告訴大家。建筑與藝術學院2021屆畢業生孫暢感言:“在這令人心潮澎湃的時刻離開校園、參加工作,於我而言意義非凡。作為一名黨員,我期待自己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本心,為延續下一個百年的輝煌事業貢獻力量。”

厚植情懷:把愛路報國的紅色基因深深鑄入精神血脈

“人生一征途耳,其長百年,我已走過十之七八。回首前塵,歷歷在目,崎嶇多於平坦,忽深谷,忽洪濤,幸賴橋梁以渡。橋何名歟?曰奮斗!”著名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北京交通大學老校長茅以升的話深深印入北京交大新生心中——多年來,觀看歷史紀錄片《架橋人》、原創話劇《茅以升》是交大入學教育的一部分。交大先輩的傳奇人生和奮斗故事穿越時空,成為激勵一代代交大人愛國奉獻、矢志奮斗的精神路標。

“今年我已年近九十,能為黨工作之日日短,而要求入黨之心與日俱增。”茅以升近90歲時二度提交入黨申請書。1987年,91歲高齡的茅以升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了自己的夙願。近日,這段“茅以升先生入黨”的故事被北京交通大學改編成微電影,成為學校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案例。

國之所需,吾之所向。自誕生伊始,北京交通大學就承載著重要使命,開創了諸多“首次”:中國第一個無線電台,中國第一台大馬力蒸汽機,中國第一條超長雙線電氣化鐵路隧道,中國第一條軌道交通無人駕駛系統……無數交大人將個人奮斗融入國家復興偉業,愛路報國的紅色基因深深鑄入北京交大人的精神血脈,這些都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寶貴資源。

“對軌道車輛來說,安全是最大的天。每個人都有一個中國夢,我和我們團隊的夢想就是:解決軌道車輛關鍵結構在復雜多變運用環境下的結構疲勞可靠性這一世界性技術難題。”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劉志明說。

“三年前的駐村時光,讓我更好地理解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中央作出的庄嚴承諾,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夢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不改、前赴后繼的使命擔當。”北京交通大學威海校區黨委副書記、內蒙古科左后旗新營子村原駐村第一書記林萬梁老師講述交大人的扶貧故事。

無論是“強國之路”主題宣講,還是教師校史講述比賽,這些或動人或激昂的交大聲音都共同見証著交大人用心用情匯聚百年奮進的交大力量。

歷代交大人接續奮進歷程在光影中被鐫刻。黨史故事百校講述之《聽北京交通大學講鄭振鐸的故事》、紅色影像作品《橋梁、棟梁、脊梁》《旗幟·中國青年說——建黨百年百集紅色經典系列》《中國高鐵》……“愛路報國”“飲水思源”的聲音愈加響亮,指引教育廣大師生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傳統。

一條條鋼軌連接的,不只是祖國的大江南北,更是北京交大人吃苦耐勞、愛國榮校的優良傳統。語言與傳播學院西班牙語系學生相藝深深感到:“前輩們身體力行提醒著我們,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青年手中,我們應繼續開拓,續寫新篇。”

知行合一:創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應用體系

在多數人眼中,火車行駛時發出的“咣當咣當”聲很浪漫,代表著遠方和詩意。對交大人而言,這聲響卻是中國高鐵提速的“攔路虎”。

從“有縫”到“無縫”,並非把鋼軌焊接在一起這麼簡單。北京交通大學高亮教授團隊圍繞高鐵無縫線路與復雜氣候適應性、與復雜線下基礎協調性、安全服役狀態可控性難題,創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雜環境下高速鐵路無縫線路關鍵技術應用體系,成為我國高鐵核心技術之一。如今,即便是長達2000多公裡的京廣高鐵,都能一條鐵軌焊到底。

在《旗幟·中國青年說——建黨百年百集紅色經典系列》中,北京交通大學軌道工程創新團隊的安博倫博士講述了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追趕到領先的光輝歷程,他所在團隊負責人正是高亮教授。他感慨,從中國高鐵的發展歷程中深刻體會到中國人的志氣、勇氣和底氣。

榮耀背后,是交大師生對“知行”的堅守。這個假期,北京交通大學2021年“百年·追尋”暑期社會實踐組建團隊248支,參與學生2400余人,圍繞“紅色鑄魂”“四史宣講”“國情觀察”“鄉村振興”“魅力冬奧”“創新中國”“美麗中國”“交通強國”八大行動,師生足跡遍布全國各地。

探訪紅色遺跡、走訪軌道交通重點企業與智能制造新興企業、聆聽前輩事跡,北京交大學子們用腳步丈量遠方、激蕩情懷。他們更加明確,要不負時代,不負韶華,為交通強國和制造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北京交通大學開展智能軌道交通平台建設與技術研發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標志著該校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正式獲批。9月初,北京交通大學“智慧高鐵系統前沿科學中心”也將正式揭牌。

學校不斷加強頂層設計,為服務交通、物流、信息、新能源等行業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學校交通工程團隊的研究成果“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基礎理論研究”,有力支撐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1-2050)》。創新軌道工程關鍵技術,創建軌道安全狀態監測方法和軌道變形識別預警技術,相關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整合科研團隊資源,支撐“智能京張”建設。學校在八達嶺長城站、昌平段定泗橋、清華園隧道等工程中集中攻關一系列科技難題。

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在即,北京交通大學李波教授團隊打破我國在借助風洞進行冰雪項目輔助訓練方面的空白,承擔冬季項目風洞技術研究與應用的科技攻關任務。經濟管理學院李靜老師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專家組成跨學科研究團隊,力圖找到解決北京冬奧會應急醫學保障場景下的事件分析和時效救治問題的最佳方案。

百年夢常在,精神永流傳。秉承“知行”校訓,北京交大師生在探尋科學的真諦中,將對黨的忠誠轉化為實際行動,在新時代的追夢之路上奮力前行。

(本報記者 靳曉燕 本報通訊員 湯嫣 袁芳)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