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鍛造紅色引擎 激活發展動能

2021年09月07日11:09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漁鼓歡快、歌聲嘹亮……日前,在蕭縣紅色景區蔡窪,百余名干部群眾組成軍樂隊、腰鼓隊,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演繹《唱支山歌給黨聽》,現場游客激情滿懷、同聲合唱,匯成了一幅昂揚奮進的壯美畫卷。

今年以來,蕭縣融合紅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推出一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營造黨史學習教育的濃厚氛圍。

該縣各級領導干部深入一線講黨課、講理論、講政策,充分發揮示范作用﹔依托蕭縣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等社會團體,組建“五老”英模報告團、先進模范代表團,深入鄉鎮、機關單位、學校、社會組織、企業開展巡回宣講﹔組織基層黨組織書記、先進典型等開展講專題黨課活動,打造“線上+線下”“田間+雲端”學習課堂﹔依托村級“兩室一場”開展“非遺剪紙頌黨恩”等文化活動,利用“村村通”大喇叭播放黨史小故事。

蕭縣還利用“中國書畫藝術之鄉”這張文化名片,組織開展了“光輝歷程·慶祝建黨一百周年書畫展”﹔選取本地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錄制“誦讀蕭縣——蕭縣黨史故事”短視頻,讓英雄事跡可學可做﹔發揮蔡窪淮海戰役總前委會議舊址、蕭宿銅靈邊區革命烈士陵園等“紅色基因庫”的重要作用,把百年黨史、地方史的學習相結合,開展現場教學﹔高質量編制實施紅色景區旅游總體規劃,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紅色精品旅游線路,與周邊地區60余家單位建立共享的黨史資源和文化教育傳承機制。

評殘機構工作人員服務上門,助學貸款受理點下沉各鄉鎮開展業務……今年以來,蕭縣圍繞教育、醫療、就業等群眾關注的重點民生領域,研究制定“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深入扎實推進“為民服務送到家”工作,贏得群眾好評。

蕭縣結合縣內各地人口狀況、地理位置、樓院布局等因素,科學劃分鎮、行政村(社區)、自然村(居民小區)網格,2360名網格員當好社會隱患“排查員”、為民代理“服務員”、法德序俗“宣傳員”,第一時間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急事、難事、煩心事。全縣共成立各類服務“送到家”隊伍1081支,吸納隊員8278人,274個行政村(社區)均設立為民服務點,開展各類服務活動。

蕭縣積極與江蘇、浙江等地對接,圍繞企業、群眾關切,分批次梳理“跨省通辦”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利用“皖事通”App和外地相關政務服務網站,推動事項申請辦理、數據共享查詢等全程網辦﹔構建“異地受理、屬地審批、就近取証”的收辦分離模式,拓展異地代收代辦﹔探索完善一地受理申請、各地政府部門協同的運行機制,優化多地聯辦。線下在政務服務大廳開設“跨省通辦”專窗,設立幫辦代辦點﹔線上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和現有政務服務網,開設“跨省通辦”專欄,滿足不同群體差異化需求。目前,蕭縣已分別與3個省9個縣(市、區)成功簽訂“跨省通辦”協議,並實現第一批70項事項“跨省通辦”。

“蕭縣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增強了我們投資、發展的信心。”站在位於蕭縣經濟開發區的新廠房裡,安徽海尚變頻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陸磊說。這家高新技術企業在蕭縣總投資超過1.2億元,計劃每月生產變頻器100萬台。

“企業的事,就是全縣的大事,愛護企業就要像呵護眼睛一樣。”蕭縣縣委書記黃韡說。為保障簽約項目早落地、落地項目早建設、建設項目早投產,蕭縣組建“1名領導干部+1名業務骨干+1家企業”的幫扶隊伍,為企業提供“一對一”保姆式服務,每周深入企業不少於一次,每個企業項目建立一套檔案。今年,蕭縣經濟開發區辦結企業融資、民工招聘、臨時用電、林地調整等問題100多件,兌現企業扶持資金9000多萬元,解決用工約1000人。

蕭縣著力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堅持“工業立縣、產業強縣”“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為兩翼”的發展思路,實施項目落地年活動,目前已簽約項目54個,總投資269.43億元,年度新開工項目46個。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蕭縣深入挖掘特色資源,緊盯長三角農產品消費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發展緊缺、專用和綠色優質農產品,推動農業高質高效﹔堅持“分類規劃+文化打造”原則,根據村庄不同的風貌特征和發展需要,建立健全“多規合一”實用性規劃編制機制,推動鄉村宜居宜業﹔科學謀篇布局鄉村企業,延伸產業鏈,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民富裕富足。

“蕭縣把黨史學習教育同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相結合,錨定‘十四五’開局之年各項重點目標任務,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切實凝聚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奮力譜寫新時代蕭縣發展新篇章。”黃韡說。(本報記者 何雪峰)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