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壹引其綱,萬目皆張

胡士颍
2021年09月08日08:3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光明論壇·溫故】

  《求是》雜志2021年第7期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文章強調:“‘壹引其綱,萬目皆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全力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健全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

  “壹引其綱,萬目皆張”,語出《呂氏春秋·離俗覽·用民》。“綱”指的是網上的大繩,“目”是網上的眼。“壹引其綱,萬目皆張”的意思就是說,一提起網上的大繩,所有的網眼就都張開了。后概括為成語“綱舉目張”,用來比喻做事抓住主要環節,以帶動各個部分。究其源,或本之於《尚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這表明古人很早就從結網捕獵的生產生活經驗中,總結出治國施政、處理事情的重要方法和原則,並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和反復的認識錘煉,成為廣為人知的實踐智慧和哲學思想。

  人類誕生以來,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目的、觀點、思想等發揮主觀能動性以適應和改造外部自然界。“網”代表人類很早開始就以工具系統為中介,使用物質手段,在實踐上掌握自然,即所謂“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同時,人類又形成相應的理論認識,借助語言系統,使用抽象的概念,對自然進行科學的總結,形成符合自然對象的觀念,“若網在綱,有條不紊”即在陳述,按照人類需要的內在尺度和客觀自然界的外在尺度,追求和建立現實的人類實踐活動的秩序性、規律性。“壹引其綱,萬目皆張”是中國先民在直接改變自然對象的生產活動基礎上,總結出的認識自然的理論方法,凝聚了豐富而深邃的歷史實踐和思想內蘊。

  “壹引其綱,萬目皆張”或“綱舉目張”不僅是古人客觀的生活經驗和理論認識,而且上升為一種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方法論。《韓非子·外儲說右下》說:“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后得。一一攝萬目而后得,則是勞而難。引其綱而魚已囊矣。”這是說在政治治理過程中,頓綱則振紀,抓住關鍵問題、主要矛盾,就能達到領提衣順的成效。不僅如此,“綱舉目張”作為有效方法,在生產、學習中也得到廣泛應用。東漢大學者鄭玄在《詩譜序》中言道:“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於力則鮮,於思則寡,其諸君子亦有樂於是與!”宋代著名大儒朱熹也說:“觀書須寬心平易看,先見得大綱道理了,然后詳究節目。”因此,提綱挈領則繩聯珠貫,善於抓住主要環節,解決核心問題,對治國理政、為人處世、讀書治學等而言都是重要的實踐智慧,是有效促進認識直接向現實轉化的思維方式。

  “壹引其綱,萬目皆張”還蘊含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辯証哲學原理。毛澤東同志曾說:“有句古語,‘綱舉目張’。拿起綱,目才能張,綱就是主題。”意思是說在事物的對立和統一中,要著重看到居於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主要矛盾與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在處理事情上,要抓住問題的關鍵,使得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得到比較順利的解決。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值得重視的是,“綱”“目”和“網”之間又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綱舉目張雖然強調“綱”與“目”之間的主從與協調,但根本目的是實現整體的最優化,使其發揮出最大的功能,這就要求一切活動均須有全局意識、整體觀念和戰略思維。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要學習鄧小平同志‘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學習他善於抓住關鍵、綱舉目張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站在時代前沿觀察思考問題,把黨和人民事業放到歷史長河和全球視野中來謀劃,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在解決突出問題中實現戰略突破,在把握戰略全局中推進各項工作。”這段話很好地詮釋了整體和局部、國外和國內的關系,表明須用全局意識、戰略思維去觀察當今時代,洞悉當代中國,更好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在新時代條件下,習近平總書記運用“綱舉目張”的高超智慧,深刻指出:“進一步增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確保全黨步調一致向前進。旗幟鮮明講政治、保証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是黨的生命,也是我們黨能成為百年大黨、創造世紀偉業的關鍵所在。”就是要求全黨上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從而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礡力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館員)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