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重慶南川 “急難愁盼”無小事 一件一件都辦實

2021年09月10日13:26 | 來源:重慶日報
小字號

今年以來,南川區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與推動實際工作、為群眾辦實事、解決民生問題相結合,深入開展“以實學促實干、以實干出實績”行動,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廣泛征集民生需求和意見建議4123條,梳理形成區級民生實事69項、區級部門和鄉鎮(街道)民生實事2599項、基層黨組織民生實事795項,一件一件抓落實,變“問題清單”為“銷號清單”,為廣大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目前,該區69件區級民生實事已完成14件,完成50%及以上的37件﹔區級部門和鄉鎮(街道)的2599件民生實事已全面完成1141件,完成50%及以上的1336件﹔基層黨組織的795件民生實事也有序有效推進。

24小時響應

成立專班解決“供水難”

位於大觀生態園的中海黎香湖項目,是南川康養度假的一張名片,這裡常住居民達到1600多戶,每年還要接待20多萬人次的游客。

去年年底以來,該片區供水水源由水庫更換為大觀水廠,供水水質雖然提高了,但停水、水壓小等問題卻時有發生。特別是今年入夏以來,前來避暑度假的居民越來越多,抱怨時有發生。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水廠設施配套落后導致的供應難以穩定。在廣泛收集群眾意見的基礎上,開發企業採取多舉措臨時保障供水,並於8月17日將“供水難”的問題集中反映給南川區相關部門。8月18日,南川區政府便組織召開專題工作會研究黎香湖區域供水問題,並當即成立了由區領導任組長的工作小組,以確保快速解決、徹底解決。

“目前,已確定了‘雙管道、雙電源、雙水廠’的供水保障解決方案,即新增一條供水主管網、新添一套備用電源設備、改造或新建一座備用水廠。”中海黎香湖項目負責人朗洪波介紹,目前,政府新的備用電源設備已經採購到位,正在泵房內調試安裝,預計10月可正常運行﹔新增的主管道也正在加速建設,計劃明年上半年可以建成投用﹔新的水廠正在做相關前期論証工作,有望明年正式開建。

南川區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快速反應,得到了開發企業和居民們的高度認可。

補齊弱項短板

一事一議解決“出行難”

“以前上學、放學,走路要走一個多小時,現在坐班車便可以直達。”新學期開學,家住會峰村、在沿塘小學讀書的20多名小朋友,終於圓了坐車上學、放學的夢想。

會峰村距離南川城區15公裡,是西城街道轄區較為偏僻的鄉村。前些年,途經該村的客運班車因經營困難而停運,導致該村群眾隻能通過步行、自駕、搭便車等方式,自己想辦法進出村,非常不方便。

“通客車,是全村群眾的強烈要求,街道了解情況后,想方設法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會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熊敏說。

今年4月,該街道主動聯系客運公司,反映群眾的訴求,通過政策補貼、優化路線等方式,恢復了南川城區到會峰村的客運班車,每天3班,往返6趟,解決了該村2000多人的出行難題。

今年以來,南川區還陸續開通了福壽鎮農勝村、馬鬃村的通村客車,南川至金佛山北坡的客運專線,方便了8000多人的出行。

為大力解決“出行難”,南川區不斷提升路網建設,共建成“四好農村路”2600多公裡,184個行政村通暢率達到100%,1226個村民小組通達率達到100%。今年,南川還計劃建設“四好農村路”200公裡,涉及的公路條數多達180多條,以“查漏補缺”的方式進一步強弱項、補短板,優化南川的鄉村路網體系。

回應“老有所養”

社區養老服務供給提升

“這裡都是老年人,我們共同語言多,還可以一起唱歌跳舞,也不用自己做飯、做清潔,這才真正是養老生活。”今年7月底,東城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剛開業,70多歲的楊奶奶便住了進來,不到一個月時間,便把親家薛奶奶也拉了進來一起住。

作為南川首家街道養老服務中心,東城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設有32張養老服務床位,為入住老人提供食宿、醫護、娛樂等一站式服務,同時也為社區其他居家老人提供個人清潔、助餐、人文關懷等上門服務。

該中心開業1個多月,便吸引了20多名老人入住,入住率超過60%。鑒於需求量巨大,該中心立即實施了改擴建工程,預計明年將新增86張床位。

“粗略估計,東城街道80歲以上的老人有700人左右,全區60歲以上老人的佔比接近20%,養老服務供給,已經成為眾多群眾的關注點和訴求點。”東城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主任潘澤明認為,提高養老服務供給能力、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質量,正是回應群眾所盼所思。

當前,南川區已建成3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17個鄉鎮養老服務中心、56個社區養老服務站,141個村級互助養老點,60個農村幸福院,全區養老床位達2535張,實現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60%以上。

(王靜 劉廷)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