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湖州市博物館:

用紅色文物講述“我與母親的故事”

2021年09月12日08:2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用紅色文物講述“我與母親的故事”

【守望家園】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大地上紅色資源星羅棋布,在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百年奮斗的偉大歷程中紅色血脈代代相傳。

這些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非凡奮斗歷程和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歷史見証,是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教材。每一個歷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種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著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了我們黨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匯聚成我們黨的紅色血脈。博物館如何利用好豐富的紅色資源,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本期的兩篇文章分別從宏觀梳理和微觀實踐的層面進行分享,以期引發更為廣泛的思考與探索。

九位策展人各自帶領一個團隊,踏遍全市各個紀念館、烈士陵園、革命遺址,拜訪烈士的后代,精心挑選每一件文物,挖掘它們背后的人和事。今年,浙江省湖州市博物館(以下簡稱“湖博”)牽頭,聯動全湖州兩區三縣各文博場館,用紅色文物講述“我與母親的故事”。這既為黨的百年華誕獻上一份賀禮,又為正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

湖州,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邦”的美譽,涵養出眾多文化名人,更哺育了眾多革命志士。2021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 “我與母親的故事”——湖州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革命文物特展在湖博開幕。展覽分為9個單元,以“一所學校、一枚証章、一個竹筒、一份密件、一本筆記、一張契約、一卷遺囑、一副行囊、一處會址”9件湖州重要革命文物為線索,深入挖掘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策展中受感染,紅色精神入腦入心

策劃本次展覽的成員大多為90后的年輕人,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原本對他們來說是那麼遙遠。但在策展工作中,他們得以近距離接觸這段歷史,觸摸那些承載著湖州兒女家國情懷和堅定信仰的文物﹔他們與烈士后代交流,和革命前輩對話,第一次真正理解了我黨百年來的不凡歷程,心中的一個個疑問得到了解答。

展覽第一單元“一所學校”的故事,選擇的是湖郡女校,這裡是以王會悟為代表的湖州進步青年接受新思想、傳播新文化、實現覺醒的陣地。策展團隊多次走訪湖郡女校舊址及湖州市第十二中學(原湖郡女校和東吳附中)校史館,跟著老校長了解學校的發展史和王會悟等進步青年在學校的事跡。漸漸地,這段歷史從史料中走進了策展團隊成員的心裡,進而在展覽中有血有肉地“復現”。

湖州英雄“龍潭三杰”之一錢壯飛烈士,是中央隱蔽戰線的杰出代表。他為保衛黨中央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犧牲。他以行醫為掩護,發放給病人的看病憑証——“一枚証章”,成為在湖州搜集到的錢壯飛烈士唯一遺物。証章雖小,但引出的卻是湖州兒女感天動地的英雄故事。策展團隊感到責任重大不敢鬆懈。開過多少次大小討論會,他們已經記不清了,隻記得走訪過錢壯飛烈士的后代,走進過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駐湖某部軍史館,查閱過大量相關黨史及湖州英烈的文獻資料。最終,這枚小小証章背后生動鮮活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觀眾。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蘇浙軍區指戰員與侵華日軍浴血奮戰,長興百姓自發組成支前大軍運送給養。這種“同仇敵愾,軍民共戰”的歷史,對於年輕的策展人來說,似乎只是課本和電影中的情節。這次,為了更好地呈現這種軍民魚水情,策展團隊數次來到長興新四軍紀念館和長興縣博物館,與這些場館的工作人員一起,經過數月的討論與策劃,親身體會到了何為“軍愛民,民擁軍,軍民一心利斷金”。

銀領、紅領和青領,革命故事講遍全城

舉辦展覽的同時,湖博還進行了“百場微黨課”宣講活動,既是配合展覽、獻禮建黨百年,也是助力黨史教育。

為了讓宣講更加深入人心,湖博邀請了錢壯飛烈士之孫錢泓、原安吉余村村委書記鮑新民等前輩組成“銀領宣講團”,請這些展覽中出現的人物走上講台,以親身經歷為觀眾講述黨的故事。此外,館方還組織小小講解員組成“紅領團”,作為黨的接班人走出博物館開展巡回宣講。而宣講團的主力是由館裡9名青年黨員、團員組成的“青領團”。他們在全市各個區縣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進部隊,進行微黨課巡回宣講。

不僅如此,曾親自從全市各文博場館選取文物的九位策展人也成為一支重要的宣講力量。經過策展的鍛煉,他們每個人都具備了宣講的能力。加之他們各自的團隊成員本就來自於湖州市各文博單位,因此宣講的力量得以更加廣泛地覆蓋各個區縣。他們深入本館所在社區和企事業單位,將那些發生在湖州的動人故事講述出來,用紅色文物的故事把黨的歷史潛移默化地傳播到每位聽眾心裡。據了解,百場微黨課宣講如今已提前完成,但湖博將繼續在各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進行宣講直至今年年底。

湖博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為湖州培養了一批優秀而全面的博物館人才。他們不僅在專業技能上得到了鍛煉,而且在精神境界上得到了的提升﹔他們不僅自己更加了解湖州的革命歷史,而且能將湖州故事聚合起來,進行系統的講述。湖博本次特展的策劃和推廣,是由地市級博物館整合全市文博資源、聯動全市文化單位,這種方式在國內目前還較為少見,充分體現了湖博作為湖州歷史文化展示窗口的作用。

套餐式服務,助力黨史學習教育

除了“走出去”,湖博還為走進來的參觀團體、黨政機關單位准備了套餐式服務。這份黨史學習套餐包括:參觀展覽、重溫入黨誓詞、微黨課直播、聽一場微黨課、手工制作、合影留念。來參觀的單位可以根據需要選取預約活動。博物館也為這些活動專門設置了重溫誓詞區域、微黨課直播間和手工體驗區。

湖博今年的青少年社教活動也都圍繞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活動“講”“創”結合,先為孩子們講一個黨史故事,再指導他們和家長一起動手創作一個相關的作品。無論是紙漿畫、創意油畫還是橡皮章、紙雕燈,都在寓教於樂中傳播著革命精神與傳統。

此外,作為展覽的延伸,湖博微信公眾號上線了“革命文物中的黨史學習”微黨課,分為三個板塊,推出了34個五六分鐘的音頻,將展覽“我與母親的故事”相關文物的故事為觀眾娓娓道來。這一系列內容還登陸了學習強國平台,向更加廣泛的公眾傳播湖州革命歷史和文化。湖博介紹,線下展覽落幕之后,線上雲展便會與觀眾見面,成為一場永不落幕的展覽。

館內館外、線上線下,以一顆赤誠之心,用特色的展覽和誠意的服務,讓公眾浸潤在紅色文化的氛圍中,學習黨的歷史,感受革命的精神,湖州市博物館在行動。

(記者 李韻)

(責編:任一林、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