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於漪——

“讓生命與使命同行”(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本報記者  張  爍
2021年09月15日08: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於漪在發言。
  新華社記者 劉 穎攝

9月8日下午,上海浦東新區竹園小學。92歲的於漪腰背筆挺、聲音洪亮,她在為浦東新區基礎教育工作者講課,一講就是45分鐘……

躬耕教學事業70載,她這樣理解當老師:“教師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現在,一個肩膀挑著國家的未來。我22歲大學畢業出來做教師,至今不敢有絲毫懈怠。”

於漪,我國語文特級教師、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改革先鋒”、“人民教育家”、“最美奮斗者”。面對贊譽,她說:“我只是克勤克儉做了一些工作,說到底就是堅守了一個新中國教師的本分。”

“每天早上走一刻鐘的路,我就在腦子裡‘過電影’”

1951年,於漪畢業於復旦大學教育系,最初教歷史,后來轉崗教語文。開始的語文課並不成功。聽於漪講罷課文《普通勞動者》,坐在后排聽課的組長徐老師有些失望:“你雖然在教學上有許多優點,不過語文教學的大門在哪裡,你還不知道呢。”

“b、p、m、f不認識,漢語語法沒學過”,語文教學的大門在哪裡?於漪不服輸,“那時候,我每晚9點前工作,9點后學習,兩三年下來,把中學語文教師該具備的語法、修辭、邏輯知識,該具備的文、史、哲知識,該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過了一遍。”

為了摸索教學的門道,於漪常站在窗戶外“偷師”別的老師。“我開始嘗到庖丁解牛的滋味”,備課時,她把要說的每句話都寫下來,然后像改作文一樣修改,之后再背下來、口語化。“每天早上走一刻鐘的路,我就在腦子裡‘過電影’,這堂課怎麼開頭、怎麼鋪展開來、怎樣形成高潮、怎樣結尾。”從宿舍到學校的路上,於漪不知多少次邊走邊琢磨。

靠下苦功夫,“不入門”的於漪成為行家裡手。1977年,電視裡直播了一堂於漪執教的語文課《海燕》,人們爭睹她上課的風採,成為一時熱議話題。也是那一年,於漪帶教的兩個原本底子薄弱的畢業班,創造了整班考取大學的成績。

“我不斷地反思,一輩子上的課有多少是教到學生心中的”

1985年,於漪被任命為上海市第二師范學校校長。那時,老師們出勤稀稀拉拉,有的學生涂脂抹粉,甚至賭博、酗酒也時有發生……師范學校,培養的是未來的老師啊!於漪大刀闊斧,實施了一系列在當時十分引人注目的舉措:教師實行坐班制,學生剪長發、穿校服,全校開展“什麼是當代師范生真正的美”專題討論。

“那時穿校服是件新鮮事,女生們都很抵觸。於校長知道后,就鼓勵我們學生參與設計、決策校服款式。”上海市楊浦區教育工作黨委副書記、教育局局長卜健笑著回憶。

教師、師范生“兩代師表一起抓”!學校風氣漸漸變了,“一身正氣,為人師表”成為全校共識。后來,上海市第二師范學校一躍成為上海乃至全國的龍頭學校。

“我不斷地反思,一輩子上的課有多少是教到學生心中的。”於漪一字一句地說。這些年來,作為班主任,她將“差班亂班”帶成了先進集體﹔作為校長,她使名不見經傳的學校成為全國先進﹔作為導師,她培養了一批全國知名的教學能手。

“我甘願做一塊鋪路石,讓中青年老師‘踏’過去”

“教育質量說到底是教師質量。再忙再累,不能忘記自身的修為。”今年教師節前夕,面對台下的年輕教師,於漪諄諄善誘。這位鮐背之年的老人講課全程脫稿、思路清晰,工作人員放在她背后的靠墊完全沒派上用場。

不但給學生當老師,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於漪就給老師當老師。“我甘願做一塊鋪路石,讓中青年老師‘踏’過去。”於漪首創了師徒“帶教”方法——師傅帶徒弟、教研組集體培養、組長負責制,通過研學一體化促進教師成長。

做“大先生”!於漪總是這樣勉勵年輕的老師們:“什麼是教師?教師就是給學生點亮人生明燈的,自己首先要心中有太陽,努力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她這樣理解“大”:“中國人造字妙不可言。‘大’就是一個人張開雙臂擁抱祖國、擁抱人民、擁抱世界,做‘大先生’就要有這樣的氣派、這樣的格局。”

於漪有一句名言:“讓生命與使命同行。”累嗎?於漪說:“當我把生命和國家命運、人民幸福聯系在一起時,我就覺得我永遠是有力量的,仍然跟年輕人一樣有壯志豪情!”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15日 06 版)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