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黨史學習為育人增加“新營養”

2021年09月15日08:2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黨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是滋養莘莘學子成長的精神養料。如何用好這道營養豐富的“硬菜”,將豐富的黨史資源轉化為直入人心的育人力量?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教室”,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教材”,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教師”,烹飪出黨史學習的多道“大菜”,為提升育人效果增加“新營養”。

用紅色資源做出“風味菜”

“大家抬頭看,教學樓東側和北側大樓樓體上至今依稀可辨密密麻麻的彈孔,這些傷痕記錄著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記錄著我校師生英勇抗戰的愛國精神……”在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北校區三號教學樓前,校史校情講解團指導教師劉玉峰聲情並茂地講述著學校抗戰、解放的歷史,現場學生的目光隨著聲音起起伏伏,一起近距離聆聽那段令人慷慨激昂的歷史。

“第一次如此深切地感受學校厚重的歷史,站在三號樓的枇杷樹下,看著傷痕累累的牆體,聽著那年那事,讓我覺得自己好像穿越到了那個驚心動魄的年代。”人文學院2020級學生李卓感慨道。

在校外,資環學院教師黃懿梅帶著環科專業2018級學生專程前往為新中國煤礦資源開採作出巨大貢獻的銅川市王石凹煤礦遺址進行參觀學習。

“這次參觀不僅鞏固了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到了礦區工人愛崗敬業和勇於奮斗的精神。”環科1801班班長王順燕說。

學校課程思政培訓團培訓師、化藥學院教師尹霞深有感觸地說:“實現黨史學習與課程思政的‘親密’接觸,就是要將黨史教育內容有機融入教學案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價值認同和情感共鳴。隻有說到孩子們的心坎裡,才能激發他們的內在力量。這樣黨史學習就一定能夠和專業學習進行最自然的融合。”

用切身體驗做出“特色菜”

“這次比賽中,參賽同學講述的都是我們熟悉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進模范,8分鐘的故事講解,從准備到上台都讓我心潮澎湃,這是一次走心的教育,一次有力的感召。”在學校首屆黨史故事講解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的經管學院學生趙祎說。

除了首屆黨史故事講解大賽,學校還舉辦了首屆學生黨員微黨課大賽,同學們聲情並茂、絲絲入扣的精彩講述給全場觀眾帶來一場接地氣、有溫度的黨課盛宴。

從“要我聽”變為“我來講”,黨史學習的“代入式體驗”進一步增強。同學們在任務驅動下將學習內化,再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將紅色文化傳播給更多人,使學生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啟迪智慧、汲取力量,切實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一年一度的“三夏”勞動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優良傳統。這個麥收季,學校總共有17個學院22個專業類別118個教學班的3391名大一學生進行“三夏”生產實習任務。

第一次參加麥收活動的語言文化學院英語專業學生王垚丹說:“通過親身勞動實踐,我體會到了農業工作者的辛苦,學校小麥試驗田走出了多位農業科學家和優秀共產黨員,他們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了巨大的力量,我為我是‘西農人’驕傲,今后我也會更加珍惜糧食,將這種勞動教育的傳統傳承下去。”

用優美旋律做出“藝術菜”

在學校北校區三號教學樓前,風景園林學院2018級的102名同學通過紅歌將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

教師關振國介紹,每首歌曲之間穿插的銜接詞都是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紅歌課堂”最大程度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黨史學習的積極性,實現教學內容的情感內化。

環設專業學生高嘉雄說,充滿藝術氣息的課堂,既融入了黨史教育,又創新了課堂教學模式,站在三號樓前演唱紅歌,愛國之情讓人難以平靜。

接下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將繼續發揮學科特色,把紅色資源作為黨史教育第二課堂,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取得新成效,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不斷書寫西農的新篇章。

(本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 本報通訊員 楊遠遠)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