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大方面64項重點工作項目
廣東潮州潮安區以干促學為群眾辦實事

“華師附屬潮州學校揭牌,在家門口就可享受省內一流的教育資源”“彩塘三行兄弟肉菜市場改造建設后環境整潔,上市場買菜心情都好多了”“浮洋鎮高義村建設黨建廉政公園和‘四小園’,老百姓走出家門口就是公園”“產業園區基礎設施提升了,貨物運輸都方便許多”……一件件實事順利開展、一個個問題得到解決,這是潮州市潮安區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一心一意為民辦實事、解難事的實際行動。
學史力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圍繞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潮安區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以干促學上下功夫,創造性開展“迎國慶開新局攻堅行動”。圍繞產業體系升級、城鎮面貌提升、鄉村振興發展等9大方面,潮安區梳理形成64項潮安當前的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以更加有力的舉措解決群眾身邊各類急難愁盼問題,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履責擔當的生動實踐。
直面產業難題 提升園區環境更惠企
劃留用地、遷墳清障、基礎設施建設等,是困擾東山湖現代產業園及入園企業的“卡脖子”問題。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潮安區直面難題痛點,積極尋求破解辦法,不斷提升園區環境。
“從原來的塵土飛揚,到現在園區環境變得整潔有序,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環境。”一企業負責人說。目前,東山湖園區的水、電、路、燃氣、5G通訊、排污、消防等基礎設施已經全部建設完畢。隨著基礎配套設施的齊全和生產環境的優化,企業進園生產建設的信心不斷提升,園區用地供不應求。日前,柏亞(潮州)產業第一城項目在東山湖現代產業園啟動建設。項目建成后,將引入各類創新型企業超過100家,成為服務創新產業、促進產城融合的示范園區。
在潮安區,以高鐵新城核心區、東山湖現代產業園和大嶺山產業園三大特色產業發展平台,跑出產業轉型升級加速度。其中,東山湖現代產業園已進園企業52家、投產12家,申報省級高新產業園區工作進展順利﹔大嶺山產業園完成征地3574畝,擴園征地3050畝已啟動前期工作,國家東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完成立項前置事項,應急產業集聚區籌備工作有序推進。
隨著大招商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潮安區引進了柏亞大健康產業園、中茶集團等一批項目落地建設。圍繞潮州市打造“五大產業集群”部署,潮安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推動陶瓷、不鏽鋼、食品、印刷包裝等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區域經濟實力。截至7月份,潮安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34.5億元,增長13.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億元,增長13.1%。
繪就發展藍圖 打造美麗鄉村有魅力
在潮安北部,鳳凰山因擁有峭拔雄偉的峰巒山色、絢麗多彩的畬寨風情和奇香卓絕的單叢茶而聞名。憑借高揚的香氣與強烈的山韻,鳳凰單叢茶深受茶客喜愛。做大做強鳳凰單叢茶產業,促進茶旅融合發展,是不少茶企及群眾的企盼。
今年6月,《潮安區推進鳳凰山規劃建設 打造鳳凰文祠茶旅走廊工作方案》發布,提出將以更大的力度推進鳳凰山規劃建設,傾力打造鳳凰文祠茶旅走廊,全面提升鳳凰山人文景觀帶建設水平,推動潮安鄉村振興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目前,潮安區正有序推進鳳凰谷、棋盤谷、鳳溪谷等項目建設,全力加快新謀劃四大板塊估算總投資39.52億元的42個項目立項入庫等前期工作,著力打造綠色生態、充滿活力、富有魅力的鄉村振興示范帶。
在浮洋鎮東隴村,年近七旬的楊秋菊喜歡到新建的沁心亭裡與鄉親聊天。“沁心,清心,也開心。”楊秋菊說,村裡拆除了原先的違規搭建物后,打造起“四小園”。“走出家門口就有花園涼亭,環境好、面貌好,個個開心!”楊秋菊笑著說。
今年以來,潮安區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活動,鼓勵引導村小組或村民通過合理規劃、利用村頭巷尾、房前院后等閑置土地,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等為主的農村“四小園”。目前,潮安區已打造“四小園”示范村27個,建成“四小園”1400多個。
當前,潮安區正深入實施“九大攻堅”行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和美麗圩鎮創建初見成效,第一批71個示范村創建基本完成,第二批92個村正在加緊推進,“廁所革命”建設任務提前完成,“四小園”、農村風貌提升、垃圾分類、農村生活污水整治四大示范項目鋪開實施。
補齊民生短板 改善福祉群眾更幸福
8月23日,華南師范大學附屬潮州學校正式揭牌,標志著庵埠中學完成了她的華麗蝶變。華南師范大學將發揮自身教育資源及教學管理的優勢,讓潮州學子在“家門口”就可享受省內一流的教育資源。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華南師范大學附屬潮州學校項目,是潮安區“迎國慶開新局攻堅行動”64項重要任務的重中之重。為全力配合保障項目順利推進,潮安區與上級部門及時協調解決項目籌備和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該校的揭牌成立,將為潮州市提供一個教育改革創新展示的平台,補齊潮州市基礎教育的短板,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特別是潮安城區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事實上,自“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這樣的民生舉措頻頻出現,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潮安區堅持不懈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以群眾的滿意度來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今年以來,潮安區投入民生保障資金達到33.47億元,佔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7.04%。
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加強困難群眾生活保障等十件民生實事有序推進,潮安區教師發展中心綜合樓等20個教育項目和區婦幼保健院升級等醫療衛生項目建設加快,圖書館、博物館等一批公共文化配套項目加快建設,區中醫院建成投入使用,群眾密切關注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一批民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與此同時,潮安區實施新一輪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行動,省道S231、S232、S233線改造改建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潮汕大橋、廣梅汕潮安站站改工程、登北線、南澳聯絡線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四好農村路”完成建設裡程484公裡並獲評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此外,潮安區還落實好創業扶持優惠系列政策,接續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潮州鹵水鵝烹飪”等特色培訓班有聲有色,“潮安大嫂”成為潮安就業創業新品牌。近兩個月來,潮安區黨員干部積極統籌謀劃,各級基層上下聯動、克服困難,推動完成疫苗接種工作,全區累計接種新冠疫苗137.74萬劑次,其中12—17歲人群全程接種率93.27%﹔18—59歲人群全程接種率89.33%﹔60歲以上人群首針接種率51.73%。
優化營商環境 力促城鄉面貌再提升
近日,湖北宜昌枝江市市民羅先生來到潮安區政務服務大廳的“跨域通辦”專窗,手上拿著枝江市發的政務短信,又著急又期待地詢問:“我們枝江市有些社保業務,真的能在這裡辦理了嗎?”得到工作人員的肯定答復后,他如釋重負。經潮安區政務大廳人員、枝江市政務大廳與辦事人員三方通過電話聯系、在線溝通解答,羅先生終於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事項,免去了往返2500公裡路程的奔波。
日前,潮州市潮安區與湖北省枝江市、江門市蓬江區簽訂政務服務“跨域通辦”合作協議72項,通過在各自所屬政務服務大廳設立“跨域通辦”專窗,建立“異地受理、屬地審批、就近取証”的服務模式,成為潮州首個與其他省份和地市簽訂協議的縣區。
潮安區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一方面聚焦社會關切問題,另一方面解決企業需求問題,採取扎實舉措,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根據潮安區民營企業眾多的實際,為提高業務辦理效率,潮安區政數局在政務大廳設立“企業開辦”專窗,將企業設立、刻制印章、申領發票、銀行開戶等業務一並納入“一窗辦理、一網通辦”范圍,大幅度簡化了流程,方便了申請人。
營商環境是軟實力,也是競爭力。潮安區制定《潮州市潮安區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著力開展優化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城鄉環境、社會環境“五個行動”。今年以來,潮安區政務服務大廳辦理業務2.78萬件,各分廳辦理業務4.4萬件,辦事效率大幅度提升。
提升營商“軟環境”,改善發展“硬環境”。潮安區通過大力開展“創文”“創衛”工作,推動城鄉面貌優化,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社會發展構筑堅強有力的環境保障。
潮安區制定《潮州市潮安區新一輪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實施方案》,打響“創衛攻堅戰,潮汕公路走前列”第一仗,全面落實“八大提升”,推動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衛生素質上新台階,把潮安建設得更加美麗。截至目前,潮安區共投入創衛資金11533萬元,清除衛生死角10.4萬處,整治規范“六小”場所3000多家,完成彩塘宏二市場等7個市場改造提升,城鎮品質實現大幅提升。在加快楓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方面,潮安區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進楓江水質持續改善。6月底,楓江深坑國考斷面水質已達到V類標准,楓江流域漸現水清、岸綠的美麗景象。
(南方日報記者 紀金娜 通訊員 安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