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列清單建台賬 利長遠惠民生

——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構建長效機制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走深走實

2021年09月17日09:07 |
小字號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山陰縣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既立足眼前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又著眼長遠完善解決民生問題的體制機制。該縣制定“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對照項目建立台賬,並有步驟有組織實施,有效解決了一批群眾的憂心事和煩心事,有力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8月下旬的山陰,天高雲淡。在山陰縣薛圐圙鄉白坊村文化活動廣場,村民三五成群地在廣場裡散步乘涼、拉家常、話農事﹔孩子們你追我趕、嬉鬧玩耍,笑聲、吶喊聲此起彼伏﹔婦女們則伴著韻律十足的音樂翩翩起舞。這是今年薛圐圙鄉新建的文化活動廣場,不僅為村民打開了一片生活新天地,搭起了一個精神舞台,也是該鄉“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成果。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廣大群眾根本福祉。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薛圐圙鄉在環島處及208國道沿線村庄安裝8米高太陽能路燈84盞﹔在轄區內的10個村共種植樟子鬆3010株、雲杉287株、檜柏376株、柳樹387株﹔與全鄉53戶商戶簽訂了“門前三包”協議書,並向每戶發放垃圾桶一個﹔不僅如此,該鄉還為轄區內的6個村搭建了60個鋼架大棚,用於村民蔬菜種植,提高村民收入。

對於農村來說,基礎設施建設是村庄的“家底兒”,也是村庄的“裡子”。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就是要從群眾的角度想方法、出謀略,讓群眾充分享受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成果。在實踐活動中,山陰縣合盛堡鄉積極爭取縣水利部門的支持,更換了新水泵管道三套,鋪設地下管道600米,七眼機井的出水量增大,滿足了百姓禾苗灌溉需求,也極大地降低了灌溉成本。

截至目前,山陰縣四套班子已走訪村企350多個,解決實際問題392個。

辦好群眾身邊事 提升群眾幸福感

今年夏季,負責青年街清潔工作的環衛工人何庭寶依舊在驕陽下清掃垃圾。與往年不同,這個夏天工作之余,何庭寶和同事有了喝水、吹冷風的臨時休息場所。

這個讓環衛工人暖心的場所是山陰縣總工會為戶外勞動者設立的愛心驛站。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縣總工會依托自身職能,陸續設立兩所“愛心驛站”並投入運營。“愛心驛站”均配備了微波爐、飲水機、醫用箱、工具箱、手機充電設備、雨傘、座椅、報刊架等設施,解決了部分長期在室外工作的環衛工人、建筑工人、綠化工人、交警、出租車司機、快遞員等“熱飯難、喝水難、休息難、如廁難”的現實問題。

“綠色環保,免費乘坐。”為了更好滿足群眾出行需求,促進城鄉經濟發展,山陰縣財政局通過壓縮一般公用支出,持續推行免費公交項目。免費公交線路覆蓋了醫院、政務中心、主要商業區和各個大型農貿市場等多個重要點位,不僅經過縣區多條主干道,還與多條公交線路無縫換乘,受到市民一致好評。

傾聽群眾呼聲,回應基層關切,也彰顯著一個城市文明的程度。山陰縣把群眾的“煩心事”當作“心頭事”來辦,堅持讓群眾知曉、請群眾出題、解群眾難題、由群眾評判的工作原則,通過“聽民聲、知民愁、解民憂、暖民心”,著力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截至目前,全縣各單位共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558件,為群眾辦實事1131件。

職能部門齊發力 用情用力暖民心

“我兒子上學的錢攢夠了!”山陰縣馬營庄鄉51歲的張秀芬手握銀行卡,樂得合不攏嘴。今年,張秀芬參加了月嫂培訓,並成為一名合格月嫂,這為她帶來可觀的收入。“我打工的地方一般在北京、大同、太原,照顧老人每個月收入6000元左右,照顧孩子的話每個月是8000元到1萬元之間。”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山陰縣人社局將實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推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共開設家政服務專業班18期,已開班859人,結業12期,培訓合格564人。

不僅如此,山陰縣人社局還組織黨員干部下鄉鎮、入村戶,面對面宣傳職業培訓政策,手把手幫助符合條件的勞動者申領電子培訓券,全縣共發放電子培訓券8202張。與此同時,山陰縣還通過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搭建就業創業平台,進一步提升全縣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拓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省外以及赴日本等國際勞務輸出范圍,“山陰家政”“山陰保育”勞務品牌逐步形成。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向省外勞務輸出1698人,通過“山陰縣公共就業服務”微信公眾號開展線上招聘會20余場,40余家企業參與招聘,共提供就業崗位3000余個。

辦一件實事,暖一片人心,多凝聚一份力量。“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這樣的生動實踐在山陰大地遍地開花:

山陰縣人民法院深入轄區社區、街邊商鋪等人流密集場所,向廣大群眾發放宣傳手冊和宣傳單,耐心細致地進行普法宣傳教育。

山陰縣醫療集團建立定期下鄉為群眾義診,義務為群眾科普心肺復蘇、腦卒中先兆症狀及急救方法的服務機制。

山陰縣農機中心爭取農機社會化服務項目,為農民耕地、旋地3萬畝,土地深鬆作業5萬畝,引進青貯機,玉米、谷物收獲機等4台新機具。

……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通過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山陰縣既解決了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又著眼長遠進一步完善了解決民生問題的體制機制。

(袁兆輝 武麗偉)

來源:山西日報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