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守好紅色根脈 點亮萬家燈火

——華北電力大學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2021年09月22日08:3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出發”!隨著輔導員肖岩的一聲令下,華北電力大學月亮灣東側河段熱鬧了起來——“紅船號”“使命號”等一批智能船爭先向沿岸設置的“井岡山”“延安”等打卡點全速前進。為慶祝建黨百年,2021年6月底,該校舉辦具有競技性、科技味的智能船大賽,讓現場觀眾大開眼界。

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科技比賽,而且是一份為黨慶生的獨特獻禮。隨著“紅船號”在河面破浪前進,控制與計算機工程學院本科生王慶鑫興奮地說:“從智能船的命名到航行路線的設計,研發智能船的過程也是黨史學習的過程。”

7月1日,學校組織萬名師生在不同會場集中收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盛況。大家手持紅旗,齊聲歌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華北電力大學黨委書記周堅說:“學校將把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作為事業發展的力量之源,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強大力量和生動實踐,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聚焦能源革命、能源轉型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全力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切實扛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擔當。”

在血脈傳承中永葆赤誠本色

“1940年,新華廣播電台一台3千瓦手搖發電機開始發電,把黨的聲音及時傳遞到全國各地。這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延安最早使用的一台發電機。電力的星星之火在崢嶸歲月中堅強成長。”2021年9月開學季,華北電力大學校史館,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研究生新生趙樹群說。此時,他所在的研動2122班正在舉行一場特殊的主題班會——大家共同研究、探討,通過能源電力的視角學習黨史。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學校把學習黨史、電力發展史和校史結合起來,深入挖掘學校發展歷程中的紅色印記,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打造充滿“電力味兒”的課程思政,是華北電力大學黨史學習教育的特色設計之一。在“水利水電工程概論”課上,水利與水電工程學院學生李承鴻說,學到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斗、中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世界第一時,心情特別振奮。“正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國電力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三峽水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白鶴灘水電站等重大工程鼓舞人心。我要努力學習,接過前輩的接力棒,為祖國電力事業貢獻力量。”

形式越鮮活,記憶越深刻。青年學生的參與、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黨史學習教育更具感染力。今年5月,博電1947班夏佳航成為微視頻《我和我的學校·紅色記憶》的男主角,為講好這些故事,他仔細研讀了黨史、校史。“楊奇遜院士團隊研發出我國首台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劉吉臻院士團隊為火力發電裝上‘智慧大腦’,楊勇平教授團隊研發了國際上首個適用於多溫區與含硫含砷等復雜煙氣的新型平板式高效SCR脫硝催化劑與成套生產技術……一代又一代的華電人創造了載入中國電力建設史冊的多個‘第一’,留下科技報國的紅色印記,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學習。”帶著這樣的情感,他全身心投入拍攝,講出了青年人眼中的赤誠初心。

7月1日,經濟與管理學院本科生蔡善慧站在天安門廣場,參與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集體獻詞,代表華電學子立下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激發了華電人身上的紅色激情,614名華電學子參與建黨百年慶祝活動,活動期間有59名入黨積極分子被發展為預備黨員,13名學生主動遞交入黨申請書。

今年8月,河南暴雨牽動人心,供電95級校友許鐵洪義無反顧奔赴焦作市武修縣深山搶修供電設施。90后校友熊俊晝夜守護城市電網,時刻准備突擊搶修。

像許鐵洪、熊俊這樣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校友還有很多,他們的故事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生動素材,走進了學生的思政課堂。

在沉浸式學習中感悟信仰的力量

如何讓高校師生真正從黨史學習教育中受教育、有收獲?很重要的一點在於讓師生既有體驗感又有獲得感。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浙江嘉興南湖紅船、“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華北電力大學精心制作的23個黨史微景觀,成為校園新晉“網紅”打卡地。從6月起,學校開展“百個班級打卡點贊”活動,師生們可以線上學習、重溫和體悟百年黨史。為此,學校專門建立了一支學生講解員隊伍,在微景觀上印上二維碼,師生掃描后即可獲取黨史相關事件的詳細介紹。完成所有線上學習的師生,還能獲得電子學習証書。

據統計,目前已有8000人次打卡學習,近2000人獲得“黨史學習小達人”証書,解說詞播放量達2.46萬余次。電氣2015班學生楊博說:“‘坐’在迷你版的楊家嶺禮堂,我仿佛穿越回了76年前的會場,聆聽毛澤東同志對《兩個中國之命運》慷慨激昂的講述。”

7月11日,華北電力大學聯合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等舉辦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峰會。峰會收到論文500余篇,來自50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百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碰撞出思維“新火花”。學校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也在此間揭牌成立,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原創性貢獻研究。

學習與生活環境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春季開學返校后,北京校部學生宿舍樓全部安裝層浴、接通熱水。秋季新學期第一天,新能源學院學生高兆文走進教三B113,發現教室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用上了嶄新桌椅,講台上擺放著先進的多媒體設備。”據了解,今年暑期,學校一共升級改造125間多媒體教室,更換了11000套教室桌椅,完成全部教室光纖教學專網建設。

黨史學習教育仍在繼續,服務師生的新實踐不斷開展。實實在在的變化,讓廣大師生切身感受到黨史學習教育帶來的新氣象。

在服務國家戰略中貢獻華電智慧

推動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是華北電力大學黨史學習教育“辦實事”的主攻方向之一。

2021年上半年,一台集裝箱大小的機器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朗陵街道朱李庄社區許庄組一處河塘邊落地安裝並投入運行。原本烏黑的水體日漸清澈,村裡群眾贊嘆不已。“基於固定化微生物技術的多級接觸氧化工藝,配合高效脫氮除磷功能微生物使用,可以用很低的運行成本,進行封閉水域水體淨化處理,達到地表Ⅲ類水標准。”設備研發者、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環境科學教研室黨支部書記鄭茂盛說。

近年來,華北電力大學發揮能源電力優勢,相繼對口幫扶河南確山縣,河北阜平縣、順平縣、青龍縣、威縣,積極服務鄉村振興。

既要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薛志勇、任宇等教師黨員是華北電力大學先進材料研究團隊的核心力量。4月29日,他們參與研制的鎂合金艙內支架類構件跟隨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進入廣袤太空。“鎂合金是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用它制作的轎車車架,一個人就能輕鬆抬起來。”薛志勇告訴記者,他們完成的大規格異形薄壁鎂合金鑄件,填補了國內在φ3000mm量級鎂合金鑄件方面的空白。十年磨一劍,早在2010年團隊就開始相關研究,研發的超塑成型技術、粉末冶金技術、大變形協同強化技術在鎂合金、鈦合金、鋁鋰合金等宇航材料上陸續得到應用。

科學報國是華電人永恆的價值追求。面對發展新形勢,華北電力大學迅速布局,下好服務“雙碳”目標先手棋。能源交通融合發展研究院、能源互聯網學院等13個跨院系、跨學科的交叉學術機構相繼成立,海上風電與智慧能源系統聯合實驗室、氫能聯合實驗室等一批共建實驗室和儲能、人工智能等一批新興學科和專業陸續落地建設。學校還制定《“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計劃》,通過構建特色鮮明的碳中和專業體系,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優化重組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實施基礎研究突破行動和關鍵技術攻關行動等重點舉措,助推新時代能源電力轉型升級。

華北電力大學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強化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提升服務“國之大者”能力和水平,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等國家重大戰略,著力攻克能源電力行業“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著力培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應有貢獻。

(本報記者 晉浩天 本報通訊員 卜葉蕾)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