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台兒庄大戰紀念館內,每件實物都是最好的歷史教科書

述說一個民族的頑強與不屈

2021年10月08日10:21 | 來源:大眾日報
小字號

“館前花崗岩鋪設的台階共38級,寓意是1938年震驚中外的台兒庄大戰爆發。”10月4日,台兒庄大戰紀念館講解員徐欣向游客介紹,台兒庄大戰是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首次取得的重大勝利,堅定了中國人民抗戰的信心。紀念館自1993年開館以來,累計接待海內外各界參觀者3000多萬人次。

運河濤濤,豐碑巍巍。站在台兒庄大戰紀念館內仿制的運河浮橋上,電腦模擬的水花聲此起彼伏,槍聲不絕於耳……從1938年3月23日開始,到4月7日凌晨日軍全面潰敗退出台兒庄,歷時半個月的激戰中,日軍傷亡7000余人,而中國軍隊也付出傷亡2萬余人的代價。

“匕首的主人就是照片上這位美麗文靜、稚氣未脫的女孩——劉守玟,這是她唯一的一張照片。”在台兒庄大戰紀念館展櫃裡,有一把長約20厘米的匕首,引來游客駐足觀看。

1937年淞滬戰役爆發,17歲的劉守玟偷偷離開家,加入湖南省戰地救護隊,赴上海戰地救治傷員。從上海到陝北,再到徐州,直至1938年轉戰台兒庄,在搶救傷員時不幸犧牲。

“犧牲的那一年,她隻有18歲,連姓名和家鄉地址都沒留下。”講解員介紹,照顧她的老鄉直至臨終前,每年都會到她墳前祭掃,並囑咐自己的后人繼續守護英靈,繼續幫助無名女兵找到回家的路。

直到2004年,輾轉八千裡路,劉守玟的家鄉和名字才最終得到証實確認,遺骸運回故鄉,安置在湖南革命陵園,魂歸故裡。

“英雄,需要我們銘記!”來自吉林的高雪眼角泛起淚花。她告訴記者,今年7月畢業后她來山東工作,趁著假期想了解山東這片紅色熱土,“不虛此行,又一次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

台兒庄大戰紀念館館長孔令欣告訴記者,台兒庄大戰紀念館展出文物、圖片和史料2000余件,通過歷史文物、歷史圖片、文獻資料與各類輔助陳列手段的有機結合,全景再現台兒庄大戰中愛國將士報效祖國的壯舉。

敢死隊隊長王范堂的軍毯、第一二四師參謀長鄒慕陶給兒子的絕筆家書、台兒庄城寨爭奪戰爭照片……一件件實物、一幅幅照片都在講述著當年戰爭的場景。

在展廳內,有一面見証了戰爭慘烈的“彈孔牆”,戰役中的台兒庄“無牆不飲彈,無土不沃血”,處處是殘垣斷壁,焦土廢墟。展館內的每一件實物,都是學習歷史、銘記歷史最好的教科書。

指著牆壁上的彈孔,來自濱州的小學教師韓婧撫摸著兒子的頭,嚴肅地說:“台兒庄大戰的勝利,遲滯了日軍攻打武漢,為抗戰力量內遷贏得了時間。”9歲的兒子連忙點頭,睜大眼睛認真地望著那布滿彈孔的牆面。

當年大戰遺留的彈孔牆、舊民居等,后來建成了台兒庄大戰遺址公園。而這些建筑也成為一本本歷史教科書,述說著一個民族的頑強與不屈。

(本報記者 孟令洋)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