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黨史養料涵育民族團結之花

——中央民族大學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凝聚發展動力

2021年10月13日08:5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民族高等教育的成功典范,中央民族大學(1993年更名)將於10月16日迎來70周年校慶。

緣起延安、輾轉城川、1951年復辦於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因黨而生、為黨而立、向黨而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中央民族大學圍繞“我從延安來 永遠跟黨走”主題,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的強大動力,轉化為“雙一流”建設謀好篇、盡好責的奮進合力。

聯學聯建,學黨史成為校園風尚

4月底,在中央民大文華樓西區一層大廳,“青春路上 榜樣力量——張小娟先進事跡展”引發師生駐足。展覽追憶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民大杰出校友張小娟的點滴故事。碩士研究生張一琳參與了展覽講解,她說:“張小娟將個人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展現了共產黨人的責任和擔當。”

這場展覽是“行學黨史”的一場活動。“張小娟是我們的鮮活教材,展覽是典型示范引領的抓手。”歷史文化學院黨委書記劉翠蘭說。以“聯”為載體、以“學”為基礎、以“建”為目標,中央民族大學在全校范圍推廣黨史學習教育“聯學聯建”,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凝聚合力,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習中注重推廣“三種方式”:圍繞重要講話精神、指定學習用書、重要參考材料“浸學黨史”﹔圍繞典型示范引領、主題社會實踐、聯合創作展演“行學黨史”﹔圍繞創新方式方法、利用智慧平台、線上學習討論“雲學黨史”。

“學習黨史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中央民族大學黨委書記張京澤指出,學校要堅持用科學思維和系統觀念創新方式方法,高質量高標准高水平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這是重大政治任務,必須擺到突出位置。

具體實踐中,中央民族大學注重堅持系統觀念,學校領導班子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推進“在學習黨史中感悟思想偉力”主題讀書班、圍繞“明理”“增信”“崇德”“力行”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大培訓、參加校史校情主題現場教學等方面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學在前列、當好表率。基層單位結合實際,利用理論學習中心組、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青年理論學習、“三會一課”、讀書班等形式,持續深化理論學習。

學校深入開展“追溯建黨初心 共話百年輝煌”“黨史百年”等黨史專題學習培訓,並廣泛運用講授式、研討式、案例式、模擬式等靈活多樣的方法,圍繞“學起來”“講起來”“做起來”“唱起來”“畫起來”“舞起來”,兼顧示范與聯合、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統籌開展“11個一百”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圍繞“明理”,開展百部經典推介、百題知識競賽﹔圍繞“增信”,開展百部微型黨課、百封書信征集﹔圍繞“崇德”,開展講述百年黨史、百部作品展演、百幅畫說黨史﹔圍繞“力行”,開展百首紅歌獻黨、百日實踐打卡、百公裡健身跑等。

“為了完成這幅作品,我們 收集了許多視頻和圖片, 一直與作品中的代表溝通,不斷推敲細節。”美術學院院長、教授芮法彬團隊創作的《習近平總書記與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優秀代表在一起》的油畫作品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展出,芮法彬這樣講述“畫”出黨史的故事。

“今年,利用黨史學習教育的契機,美術學院舉辦了‘翰墨丹青繪百年黨史’師生美術作品展,作品題材有紅軍長征、脫貧攻堅等,非常豐富。下一步美術學院將用更多更好的作品描繪黨的革命歷程,謳歌新時代偉大成就,反映人民的美好生活。”芮法彬說。

創新形式,紅色文化融入師生日常

“‘回延安’、學黨史,超有趣!”談到與百位同學一起“穿越”,碩士研究生盛立妮直言既新穎又新奇,“我還即興創作了一首信天游呢!”

運用“延安文藝情境實踐虛擬仿真實驗室”,同學們“回到”革命聖地延安學習黨史:人機交互“體驗”80年前的生活、“實地”創作信天游和排演秧歌劇……文學院黨委書記鄧光奇認為:“這種方式增添了科技味、體現了時代感,既有意義又有意思,既有行動又有觸動。”

“行之有效的形式,使愛黨報國的紅色基因鑄入青春血脈。”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郭廣生表示,“在黨史學習教育的推進過程中,學習成效轉化為實踐成效。”

中央民族大學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注重“三個結合”:結合校史校情教育強調“延安根”,結合當前實際工作強調“團結魂”,結合政治能力建設強調“跟黨走”﹔著力深化“三個理解把握”:引導黨員干部深化對黨的百年奮斗史的理解把握,深化對黨的百年民族工作史的理解把握,深化對黨獨立創辦民族高等教育史的理解把握。

郭廣生介紹,學校深化校史校情教育,挖掘展示和總結凝練學校發展歷程中的紅色印記,系統推進“一個展”“一堂課”“一套書”三大工程以及重要校史資料數字化﹔“雲接力”同讀一本書,引導青年學生同讀《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完善“紅色”思政體系,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將黨史元素融入專業教學,促使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聯合“延河聯盟”高校,共同推進慶祝建黨百年共建紅色育人基地等系列活動,共同打造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共同體,共同走好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紅色育人路”。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黃鈺善說,參與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廣場合唱,讓她和同學們深感驕傲自豪。今年“七一”,中央民族大學選派528名師生代表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廣場獻詞、合唱和文藝演出等重大活動﹔9月30日,168名各族師生代表參加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張京澤介紹,積極發揮參與國家重大活動的思政教育和實踐育人作用,也是民大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方式。

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從延安來 永遠跟黨走”主題詩誦會、民大人的民大記憶“口述史”、“百歲民大人講述百年黨史”等活動精彩紛呈,專業思政劇《長征路·民族情》《唱支山歌給黨聽》MV(音樂短片)等作品不斷涌現,學校通過推動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師與學生同向同行,引導廣大師生立志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肩擔使命,學習熱情化作奮進激情

“最大感受就是震撼,紅軍將領人物形象十分生動,故事情節淚點滿滿。”舞劇謝幕后,現場不少學生發出贊嘆。

5月26日,中央民族大學原創民族舞劇《情深誼長》正式公演,舞劇緊扣“彝海結盟”歷史事件,再現了長征路上中國共產黨與少數民族同胞結盟的民族團結歷史佳話。

經過70年不懈奮斗,中央民族大學已經成為踐行政治立校的重要高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陣地、培養各民族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論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基地。

“作為我國民族高等教育的‘排頭兵’,中央民族大學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具有特殊使命與獨特作用。”兼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主任的張京澤介紹,學校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個重大時代命題,將其貫穿於辦學治校全過程,通過強化協同機制打造國家高端智庫平台、深化學術闡釋引領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研究、堅定“四個自信”發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民大聲音、創新教育教學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體系、拓寬育人渠道形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生動實踐,已經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高校典范。他表示,推進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在中央民族大學落地見效,關鍵要體現到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教材體系、學科體系、人才體系等的建設成果上,要體現到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上。

9月1日,中央民族大學豐台校區正式啟用。中式經典、山水校園風貌特點的新校區,徹底提升了“大文化”與“小空間”的匹配度,為中央民大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新起點。

面對發展攻堅期和改革深水區,中央民族大學堅持黨史學習與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找准切入點、錨定著力點、把握關鍵點,用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有序推進“十四五”規劃編制、教育評價改革、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人事制度改革、70周年校慶等重點工作和開辦附屬初中、教職工公租房建設、辦理房產証等重點民生工程,通過全面增強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進一步激發師生員工把黨史學習的熱情轉化為“十四五”和“雙一流”干事創業的激情。

張京澤表示,“我從延安來 永遠跟黨走”,既是中央民族大學黨史學習教育的主題,也是70周年校慶的主題,更是新時代各族師生勇往直前的奮進心聲。

(本報記者 周世祥 本報通訊員 劉佳)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