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廣東惠州聚焦民生“痛點”“難點”,推動為群眾辦實事項目落地見效

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 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裡

2021年10月14日09:59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年內建成22個智慧停車場﹔在家門口享受三甲醫院醫生遠程會診﹔校內課后服務實現“兩個全覆蓋”……今年以來,惠州市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始終,直面民生“痛點”“難點”問題,多措並舉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暢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裡。

截至9月30日,惠州市共梳理出“辦實事開新局·十惠行動”民生實事項目8500項,包括市級重點民生實事項目69項,涵蓋道路交通、鄉村振興、青少年保護、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其中,完成率達到100%的民生實事項目有6562項,完成率為77.2%。未來,惠州將繼續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全面推動為群眾辦實事項目落地見效。

智慧停車場賦能便捷出行

今年1月起,惠州市市民服務中心經整體搬遷改造后正式啟用,惠民利企服務全面升級。尤其是配套新建的智慧停車場,極大地解決了辦事“停車難”的問題。

為了滿足市民辦事以及周邊辦公的停車需求,市民服務中心停車場設計為三層自走式地下停車庫,共有5個出入口,提供1500個停車位﹔停車收費採用階梯定價,首30分鐘免收服務費。此外,現場還設有尋車機,車主可以實時查詢確定車輛位置。

“這樣方便多了,終於不用再到處找停車位了。”市民曾先生以前曾到位於大隆大廈的市行政服務中心舊址辦事,光是找車位就要耗費很長時間。如今,他到市民服務中心辦理交通違章業務,全程不到半小時,辦事停車不再發愁。

這是惠州破解“停車難”問題的微觀實踐。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惠州全市機動車保有量超過160萬輛,日常出行的停車問題日漸成為制約中心城區發展的一大“痛點”。為此,加大停車設施建設力度,全面推進智慧停車,已經成為當地破解停車難題的共識。

2019年以來,惠州堅持以“政府主導、企業運作、部門聯動、社會共治”為原則,全力推動智慧共享停車系統項目。截至目前,市區首批10個智慧停車場全部建成投用,有效緩解了人流相對集中場所“一位難求”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智慧共享停車系統項目還利用數字技術賦能,實現車位資源有效利用,緩解交通擁堵壓力。“通過運用雲計算、大數據、便捷支付、全景導航等技術,整合全市經營性停車場停車位資源,統一接入智慧停車共享雲平台,最后通過大數據引流、停車誘導系統,實現‘智能感知—智能調度—智能服務’。”惠州智慧共享停車系統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市民打開“惠泊車”手機客戶端,即可查詢周邊的停車場停車位實時信息,從而提高車位周轉率、利用率。

以南湖公園停車場為例,今年5月投入運營后,根據大數據分析車主停車的集中時間段,停車場推出全天卡、夜間卡、通停卡三種不同類型的月卡。“停車場360個車位,100張全天卡很快被周邊居民、商戶搶購一空,夜間卡也售出60多張。”上述負責人表示,“數字技術賦能既能幫車主省錢,又能釋放更多車位資源,實現錯峰停車,真正惠民利民。”

據悉,為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今年惠州將“完善中心城區便捷化路網體系,整治交通堵點,解決停車難”列入“辦實事開新局·十惠行動”重點民生實事項目清單,著眼滿足群眾改善生活品質需求,加大中心城區交通主干道擁堵和“停車難”治理力度,完善中心城區市政道路路網。

按照計劃,到今年年底,惠州將建成智慧共享停車場22個,預計新增停車位5684個﹔新投資建設智慧公共停車場30個,預計未來新增停車位1萬個——便捷出行的高效生活,正在照進現實。

“行走的醫院”打通診療最后一公裡

在惠東縣大嶺鎮大洲村衛生站,醫生吳西安擁有兩樣“神器”——全科醫生助診包和醫生工作站智能移動終端。全科醫生助診包裡有便攜式心電圖檢測儀、便攜式B超機、血氧飽和度檢測儀、尿酸測試儀等,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醫生工作站智能移動終端具有遠程門診功能,可以鏈接惠東縣人民醫院以及北京大型三甲醫院專家進行遠程會診。

這是惠東縣“大病不出縣——行走的醫院”民生實事項目為村級衛生站配置的診療設備。村衛生站有了這些“神器”,村民在家門口不僅能進行心電圖、B超、血液生化等30多項檢測,還可以享受到頂級專家的診療服務。

今年以來,為解決農村就醫難題,惠東為全縣16個鎮街、服務20萬群眾的150個村衛生站配置全科醫生助診背包、巡診車等設備,通過“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理念,讓三級醫院的專家資源、檢查檢測設備“走”進尋常百姓家,從而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的服務目標。

“3月26日投用以來,衛生站不僅開展了多次免費健康體檢,還通過遠程專家會診,幫助解決了多例疑難、危重病例。”吳西安介紹,像是長年累月噴洒農藥造成的慢性中毒病人、頑固性腰腿痛患者,都通過遠程會診得到了專業的診療意見。

前陣子,多虧“行走的醫院”項目,賈新(化名)的疾病危機才能及時化解。他到大洲村走訪親友期間,感到“心裡不舒服”,便想到村衛生站開些藥。吳西安幫他進行心電圖檢測,並把結果上傳雲平台請專家進行會診。經過會診,專家認為可能是風濕性心臟病,建議他盡快到上級醫院住院治療。“幸虧有這個(‘行走的醫院’),才沒耽誤病人診療的最佳時機。”吳西安說。

可以說,“行走的醫院”項目是小切口撬動大民生的重要探索,是創新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有益嘗試。目前,惠東縣“行走的醫院”項目共累計完成心電圖檢查546例、B超檢查375例,連線縣人民醫院專家遠程會診212次、連線北京大型三甲醫院專家遠程會診114次。

不過,如何保障“行走的醫院”項目的可持續性,是當地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目前,村民檢查、遠程看診全部是免費的,隨著相關耗材陸續用完,項目后續保障就成了問題。”惠東縣衛生健康局醫療股相關負責人透露,接下來相關職能部門將協調出台相關配套政策、資金幫扶措施,建立健全相關設備的后續使用保障制度等。

除此之外,惠州還在探索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多措並舉引進公共衛生人才,推動醫療資源下沉,讓每一個惠州人病有所醫、醫有所保。

課后服務為雙職工家庭“減負”

“立立,媽媽來了,可以回家了!”下午5時40分許,在惠州市機關第一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立立背上書包,准備跟媽媽回家。而此時距離放學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1小時……

孩子放學早,家長下班晚,接送難題是不少父母的“心頭病”。如何破解“接送難”?惠州市機關第一幼兒園推出了免費延時托管服務,讓家長不再為接送孩子發愁。每天下午,幼兒園會在活動大廳設置專門區域和座位,每個班的老師會帶領本班的孩子們講故事、做手工、玩游戲,讓他們在游戲中學習。

“有了托管服務,作為家長感到特別放心。”立立的媽媽賴女士有兩個小孩,大的讀小學一年級,小的讀幼兒園,兩個學校距離遠,接送孩子一直是家裡的“老大難”問題。“隻能家裡的老人去小學接老大,我下班后到幼兒園接老二。”賴女士說,多虧有延時托管服務,像她家這樣的雙職工家庭才能顧好孩子也不耽誤工作。

事實上,除了幼兒園,今年9月以來,惠州市中小學校也在逐步探索課后服務,試水“學校帶娃”。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惠州市教育局提出,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各級各類學校課后服務將實現兩個“全覆蓋”,即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有需求的學生全覆蓋。

9月6日起,惠州市南壇小學在全市中小學中率先探索實施校內課后服務,並受到家長熱烈歡迎。小學1—2年級課后服務內容是社團活動和自主閱讀,3—6年級則是社團活動和完成課業。“雖然收費標准還沒有確定,但第一天班上就有超過一半學生報名。”學生家長劉女士說。

和賴女士一樣,劉女士一家同樣是雙職工家庭。“孩子四點半放學,我們夫妻倆還在上班,隻能讓老人接送。”劉女士說,隨著老人年紀漸長,行動也越來越不方便,接送途中老人和小孩的安全都成問題。“如今能有學校幫忙帶娃,既省心又放心。”

為辦好教育民生實事,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惠城區各學校還在積極探索“1+X”校內課后服務模式。除了作業輔導外,學校還會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影視欣賞、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運動菜單”、開設系列校本勞動課程等,盡量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目前,惠州共有332所學校實施了校內課后服務,超過23萬名學生參加課后服務,實現了全市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學校和有需要學生“兩個全覆蓋”。隨著課后服務的深入開展,惠州將持續為學生、家長排憂解難,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引領少年兒童事業蓬勃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於蕾)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