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奮力描繪好新時代江西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專訪江西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江枝英

人民網: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起步的關鍵之年。請問,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和省鄉村振興局是如何引導黨員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的?
江枝英: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們堅持把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貫通起來、銜接起來,努力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走前列、作示范。
一是強化理論武裝。我們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學習“必讀篇”、跟進學習“最新篇”、加深理解“‘三農’篇”,不斷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今年以來,我們開展學習黨史研討13次,舉辦黨史學習教育讀書班4次,示范帶動各級黨組織開展集體學習216次。
二是傳承紅色基因。我們堅持用好江西省紅色資源優勢,在方志敏干部學院舉辦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讀書班,開展“百年黨史江西篇”知識競賽、紅色家書朗誦比賽等系列活動,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始終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籌辦“江西脫貧攻堅成就展”,集中宣傳展示江西老區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壯闊實踐和歷史成就,納入了我省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活動的重點內容。
三是辦好民生實事。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黨員干部宗旨意識更加牢固。共梳理出重點民生項目57項,已完成34件,23件在推進中。其中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列入全省重大民生項目清單。
四是主動擔當作為。我們堅持把學習黨史同推動工作結合起來,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強省、一基地、走前列”的目標,牢牢扭住發展第一要務,堅持抓有效銜接“固成果”、穩產保供“守底線”、富民產業“促興旺”、鄉村建設“美環境”、農村改革“添動力”、鄉村治理“促和諧”,全省農業農村經濟呈現“穩中提質、接續向好”的勢頭。今年上半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51.2億元,同比增長10.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01元,同比增長13.6%。
人民網: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和省鄉村振興局在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方面,有哪些創新舉措?
江枝英:學史力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我們堅持人民立場,把為民辦實事貫穿黨史學習教育的全過程,把握“切口小、發力准、效果好”的要求,使為群眾辦實事既有速度、力度,更有溫度。
一是深入基層大宣講。我們聯合省文明辦,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平台,在全省深入開展以“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促振興”為主題的2021年江西農業大講堂下基層宣講活動。截至9月底,93個宣講團1490名農業農村干部和專家,累計深入全省1146個鄉鎮、7235個村,開展集中宣講3241場次,現場服務5682次,幫助解決問題2264個,受到了廣大鄉村干部、基層黨員、農民群眾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熱烈歡迎。
二是用心用情解難題。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切實幫助農民群眾解決現實難題。比如,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全省搬遷脫貧戶3.5萬戶13.47萬人,搬遷脫貧勞動力7.72萬人,已實現就業6.34萬人、就業率達82%以上﹔創新開展農業巨災保險試點和水稻完全成本保險試點,全省水稻政策性保險承保面積4340.8萬畝、保費規模13.15億元﹔籌措資金10.2億元,為6.3萬名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辦理養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
三是優化服務暖民心。我們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在“贛服通”平台打造了“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服務專區”,涉及企業群眾高頻辦理的種植業、種業、畜牧業等7大行業22項政務服務事項可掌上辦理。行政審批延時預約服務“24小時不打烊”。不斷創新12316咨詢服務,推出了“一碼找專家”“小碼施肥”“人居環境碼上通”等服務。
四是統籌推進促長效。我們在抓好重點民生項目的基礎上,緊盯關鍵領域、聚力專項行動,推動為群眾辦實事常態化制度化。比如,健全監測幫扶機制,出台了《關於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意見》,落實雙月調度機制,持續落實監測對象的針對性幫扶措施﹔持續打好化肥農藥、畜禽養殖、農用地土壤和秸稈綜合利用等7個專項治理攻堅戰,不斷增強農民群眾源自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
人民網: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請您談一談江西是如何促進鄉村宜居宜業的?
江枝英:近年來,我們深入持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質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新農村建設,農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主要是聚力“三化”:
一是聚力“全域化”整治。我們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目前全省65%的村組完成“七改三網”整治建設,82個縣實現城鄉環境“全域一體化”第三方治理,提前兩年、在中部地區第一個通過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國檢驗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4.09%,建成村庄污水處理設施5778座。
二是聚力“品質化”提升。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的“四精”要求,大力開展美麗宜居示范創建,累計創建39個美麗宜居示范縣、348個美麗宜居鄉鎮、4290個美麗宜居村庄、37萬余個美麗宜居庭院和309條美麗宜居示范帶。在去年開展的全國“美麗宜居村庄短視頻擂台賽”中,我省6個村庄獲獎,列全國第一。
三是聚焦“長效化”管護。我們在全國率先提出“五定包干”村庄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建設,由省市縣鄉共同為每個行政村每年籌集5萬元管護經費﹔創新搭建“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台,5.6萬個村庄納入省級監管范圍,長效管護工作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去年,江西“五定包干”村庄環境長效管護措施列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
人民網:下一步,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和省鄉村振興局如何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如何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進新時代江西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動力?
江枝英: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脫貧攻堅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奮力描繪好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一是矢志不渝踐忠誠。我們將始終把踐行“兩個維護”貫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全過程,完善推動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地的制度機制,堅決做到黨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我們第一時間抓落實、見成效。
二是務實為民守初心。我們將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自覺扑下身子,多深入基層、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民情民意,做到凡是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認真對待、凡是侵害農民群眾利益的行為都堅決糾正,努力讓農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幸福。
三是感恩奮進擔使命。我們將堅持以寬廣的視野把握大勢,以前瞻的思維謀篇布局,以務實的舉措履職盡責,做到知責於心、擔責於身、履責於行,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四是堅持不懈正風紀。我們將始終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馳而不息糾治“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風頑疾,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