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奔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2021年10月18日14:08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我們邀請到了省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彭英林給大家上課,機會難得。請各位認真學習,並積極提問。”前不久,衡山縣店門鎮舉辦生豬“健康養殖、節本增效”技術講座,請專家為養豬戶貢獻“金點子”。省農業農村廳邀請權威專家下鄉講課,回應養豬戶的迫切需求,獲得了養豬戶的廣泛點贊。

送良種、送技術、送信息、送政策……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省農業農村系統著力解決農民急難愁盼問題,推動農業農村發展。上半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1650.7億元,增長7.7%,較上年同期提高5.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5元,增長14.1%,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4.4個百分點。

農業豐收,農民增收。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稱,農民的笑臉和贊賞,就是最大的成就。

聚焦糧豬生產 務實力行擔使命

湖南是全國糧豬生產大省,歷來肩負著“糧豬安天下”的重任。

近年來,由於種雙季稻成本相對較高、技術難度更大,“雙搶”勞動力緊張,許多缺機缺勞戶憂心忡忡。

穩定糧食生產,首先要穩面積。對湖南而言,關鍵在於穩定早稻面積。春耕期間,省農業農村廳抽調工作人員,組成74個小分隊,深入74個糧食生產大縣,開展為期1個多月的駐點督導和技術服務,幫助農民解決早稻育秧的實際困難。

在祁陽市觀音灘鎮億佳農業智能育秧中心,種糧大戶謝祿民告訴記者,多虧農業農村部門的支持,才建起了這座2000多平方米的智能育秧中心,除了自己2000多畝早稻用秧外,還為周邊的農戶供秧5000多畝。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省農機事務中心大力推廣機收減損,早稻收獲期間,在桃源縣舉辦水稻機收減損現場會,引導廣大機手樹立“減損就是增糧”的意識。據相關數據,落實機收減損措施,平均降低損失率1個百分點,助農增收成效顯著。

隨著新建豬場產能釋放,生豬供應充足價格回落。幫助養豬戶挺過豬周期的“低谷”,省農業農村廳制定生豬生產調控預案,建立產能儲備制度,開展生豬“打非治亂保穩產”專項行動,確保全省生豬產業穩健發展。

機械替人,輕鬆種田。全省構建“一中心三基地三示范區”的農機產業發展格局,在長沙市望城區建設首個無人農場,助推全省智能智慧農機的示范推廣和應用。開展“湘劍護農”行動,打擊假冒偽劣農資。開展“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行動,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為市民打造“放心餐桌”。

走進田間地頭 優質服務解民憂

水稻收割完畢,長沙縣路口鎮荊華村的農民笑了:稻谷、禾花魚實現“雙豐收”。

今年5月28日,省水科所組織黨員干部來到荊華村,開展“踐行黨史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活動。荊華村是長沙旭強農業公司的基地,省水科所與公司聯手,推廣稻田養魚——異育銀鯽“中科5號”,並送2萬尾魚苗。這是桂建芳院士培育的新品種,十分適合稻田養殖。公司負責人鄧旭感嘆:學科技、用科技,養殖致富找到了“金鑰匙”。

送種苗、送技術,還送標准。省農業農村廳綠色食品辦公室推進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進企入戶,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組織技術團隊,對糧油、果菜茶等綠色食品生產企業進行培訓,把標准交給生產者,確保從產地、種植、加工、儲運等全程“綠標生產”。

放眼“湘字號”農產品,綠色成為最靚的“底色”。漢壽、新田的蔬菜,保靖、安化的茶葉,永順的獼猴桃、莓茶,湘潭、華容的優質米……綠色食品基地迅速擴張。全省創建100多個綠色食品示范基地,帶動大面積綠色生產。

獲得認証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都有完整的技術標准體系。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綠色食品認証的果、菜、茶等農產品,其產地遠離污染源,用潔淨水灌溉,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植保天敵治虫,全程標准化生產確保綠色品質。

打響綠色牌,農產品優質優價不愁銷。在全國農交會、省農博會上,綠色食品唱“主角”,成為農民增收的“金字招牌”。

打造美麗鄉村 增進群眾獲得感

如今的新農村,遠看像公園,近看是花園。寧鄉市菁華鋪鄉陳家橋村村民張素平對此深有體會:連廁所都干干淨淨。

以往鄉村的“茅廁”,兩塊磚一個坑,既臭又臟,如廁難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難言之隱”。如今,農村推廣水沖式廁所,糞污同步治理,提升鄉村顏值。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關鍵要讓群眾滿意。”省農業農村廳大力推進“廁所革命”,對農村的戶廁問題聯村蹲點摸排,查找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措施,推動改廁工作高質量發展。

創新推出“首廁過關制”。各級黨員干部深入一線,抓實每個環節。各村改造或新建的第一個廁所,從選址到挖坑,從化糞池安裝到調試,從驗收到管護,各個環節都嚴格按照相關標准進行,完全合格后才能全面施工。

“廁所革命”示范帶動,加快打造美麗鄉村。以產業為依托,全省涌現一大批新農村創建示范樣板,特色產業強,生態美如畫,奔向“綠富美”。據省農業農村廳統計,全省已累計創建美麗鄉村示范村6757個,連續3年榮獲國家獎勵。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張尚武)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