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帶頭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機關黨員干部走在前作表率

2021年10月26日13:47 | 來源:廣西日報
小字號

這是一次砥礪初心牢記使命的黨性教育,這是一張書寫黨辦人擔當作為的新答卷。

作為自治區黨委綜合辦事機構,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認真落實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關於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黨辦姓黨、“四最一中樞”職責定位,把“五個堅持”融入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體現到“三服務”工作全過程,在“學”中賡續紅色基因,在“做”中彰顯先鋒本色,帶頭抓落實、善於抓落實、層層抓落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出新出彩、走深走實,力爭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高站位高標准謀劃部署

充分發揮“頭雁”示范引領作用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自治區領導紛紛率先垂范,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所在支部黨史學習教育,同黨員干部一起學習交流,帶頭先學一步、學深一層。

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寧剛到任,就主持召開自治區黨委常委會會議,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學習領會今年視察廣西時的“4·27”重要講話精神,深入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他還專程來到百色市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深切緬懷鄧小平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強調要牢記初心使命,賡續紅色血脈,進一步增強信仰、信念、信心,切實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

中央和自治區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召開后,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黃偉京第一時間主持召開會議,高站位高標准研究制定自治區黨委辦公廳黨史學習教育方案,對全廳黨史學習教育進行全面動員部署,作出周密安排。

“頭雁先飛領飛,群雁跟飛齊飛。”廳領導班子先后多次開展理論學習中心組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學習,堅定不移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始終,原原本本學習《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等四本指定資料以及《中國共產黨廣西歷史》、“四史”等重要參考材料,學出政治忠誠,學出使命擔當,學出本領實效。

各黨總支、支部按照廳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制定的方案,創新形式載體,扎實開展學習教育。通過設立“黨史書苑”、開展知識競賽、征集紅色故事等,廣泛運用講授式、研討式、案例式等靈活多樣的方法,充分運用“學習強國”、廣西雲、“八桂先鋒”等平台可視化教材開展學習,強化線上線下相結合,不斷拓展黨史學習教育形式,增強了黨史學習的吸引力感染力。

領導小組及時舉辦全廳處級以上黨員干部集中學習輪訓班,把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廣西工作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通起來,一體學深悟透、一體貫徹落實。培訓班上,大家情緒高昂、踴躍發言,積極分享身處偉大時代、見証偉大奇跡、擔當偉大使命的深切感受,深情表達對黨、對習近平總書記的無比忠誠擁護,情不自禁喊出“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

7月12日,在全區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之際,黃偉京為全廳黨員干部上了一堂精彩生動的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黨課,勉勵全廳黨員干部要從黨的百年輝煌和非凡成就中汲取智慧力量,珍惜“全國文明單位”榮譽,把偉大建黨精神融化在血脈中、落實在行動上,持之以恆把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建設成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范機關。黨員干部一致表示,將矢志不渝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以實干實績書寫趕考路上的黨辦答卷。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堅持高標准謀劃,高站位部署,高質量推進,推動學習常態化、成果長效化,形成了廳領導干部示范學、領導小組督促學、基層黨組織集體學、全體同志自主學的鮮明特色。

突出黨辦特點特色

自選動作做活做實見成效

從早期農民運動發祥地東蘭,到走上光榮之路的西江畔,從書寫中國革命史上重要篇章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到紅軍向死而生的湘江邊,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自治區黨委辦公廳黨員干部沿著先輩的足跡,深切緬懷他們在八桂大地上創造的豐功偉績,深情回顧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光輝歷史。

一堂堂紅色資源實景教學課,帶來一次次心靈震撼。全廳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深刻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自治區黨委辦公廳除了堅定不移當好全區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的“第一哨”“第一棒”,高質量完成規定動作之外,還在“自選動作”上做得活、做得實,進一步讓黨支部“強起來”,讓學習教育“熱起來”,切實提升學習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扎實開展“黨員心聲大家談”“黨史故事大家講”“黨史知識大家答”“紅色歌曲大家唱”以及重溫入黨誓詞等系列活動。

結合開展專題學習、主題黨日活動、征文比賽等,引導廣大黨員暢談心聲,分享感悟,深化對黨的認識和理解。開展“老書記初心講堂”“老黨員講傳統”等黨史黨課,制作“黨史故事大家講”百集融媒體視頻,拍攝“黨史故事大家講”專題片。向各黨總支、支部推薦百首紅色歌曲,用好廣西紅色資源,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活動,教育引導廣大黨員牢固樹立正確黨史觀,深刻感悟黨的初心使命。

——扎實開展習近平總書記“5·8”重要講話發表七周年系列學習宣傳貫徹活動。

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始終把“五個堅持”作為黨辦工作的“綱”和“魂”,連續7年每年突出一個主題,深入開展忠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黨性教育,廣泛開展專題黨課、理論研討、宣講演講、征文比賽等系列學習活動,把“五個堅持”融入“三服務”日常。

舉辦全區黨辦系統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5·8”重要講話精神主題演講比賽,並首次採取電視電話會議、圖文直播方式舉辦匯報會,短短1天時間新華社客戶端新聞報道點擊率達到130萬次。

——扎實開展“尋根鑄魂·淬煉初心”主題實踐活動。

今年3月至5月,全廳50個黨總支、支部以聯建方式組建6個活動小分隊,分批赴百色、河池、桂林、崇左、玉林、貴港等地“打卡紅色教育基地”,同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

6月底,結合前一階段活動成效,全廳深入開展“尋根鑄魂·淬煉初心”廣西紅色故事分享會,通過講述紅色故事、追憶革命歷史、禮贊革命英雄,推動全廳黨員干部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

——著力把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歷史陳列展打造成為學習教育新平台。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走過怎樣的路?”在新升級改造完成的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歷史陳列展裡,每一張照片、每一件物件,都深深鐫刻著黨辦人忠誠、干淨、擔當的印記。這個歷史陳列展是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學習的新窗口和慶祝建黨百年的重點工程,也是自治區黨委辦公廳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張亮麗名片,全面展示建黨以來廣西黨辦人的奮斗歷程和輝煌業績,進一步為全廳黨員干部鼓舞斗志、明確方向、凝聚力量。

學做結合重在力行

扎實辦好民生實事發展要事

學史力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自治區黨委辦公廳立足人民生活幸福這一“國之大者”,以人民群眾得實惠、黨員干部受教育、黨群關系新發展、開局起步聚力量為主要目標,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發展要事。

——在推動落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上力行。

服務自治區黨委扎實推進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對事關廣西改革創新發展的17個重大專題研究事項進行布置,服務保障自治區黨委召開十一屆十次、十一次全會,出台《關於解放思想擔當實干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的決定》,推動“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總目標、“四個新”總要求和四個方面重要工作要求貫穿到廣西工作全過程各方面。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力行。

聚焦“加快發展、轉型升級、全面提質”和“兩個高於”目標,圍繞推進工業振興、實施“三企入桂項目落實、行企助力轉型升級”行動、擴大有效投資和推進自治區重大項目建設等開展自治區工作督查,強化參謀服務、統籌協調、督促落實,推動全區各級各部門以“慢不得、等不起、坐不住”的緊迫感,打好“七場硬仗”。聚焦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推進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部陸海新通道、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等重大開放合作平台建設,助力“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在解決群眾實際困難上力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脫貧地區農民合作社發展、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平台創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等重點民生課題,廳領導班子領題開展專題調研,深入基層一線聽民聲、察實情,形成一批高質量調研報告,既為自治區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也積極推動調研成果轉為發展實效。聚焦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道路交通安全、校園安全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開展重點督查,推動出台針對性強、務實管用的相關政策文件,健全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有效解決存在問題,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在推進為基層減負上力行。

把落實中辦《關於進一步解決形式主義問題做好2021年為基層減負工作主要措施及分工方案》任務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由黃偉京同志帶頭,組成7個調研組深入全區14個設區市開展為基層減負全覆蓋蹲點調研,形成綜合調研報告,為自治區黨委提供決策參考。堅持源頭治理源頭管控,持續精文減會,壓減督查檢查考核事項,深化業務報表專項清理和“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專項整治,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力行。

緊緊圍繞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組織黨員干部節假日回鄉開展“微調研”,並抓好調研成果轉化,助力出台自治區一號文件,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強化人才支撐,選派優秀青年黨員干部擔任鄉村振興工作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助力結對幫扶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和特色產業提升行動,因地制宜發展養鴿、養牛、百香果種植等一批特色種養產業,健全完善“公司+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促進群眾增收致富,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本報記者 藍鋒 魏恆)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