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貴州黔南州:特色宣講推動民族地區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2021年10月26日14:08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1944年11月的一天,一隊日軍抵達石板寨,試圖佔領寨子,寨內50余人向日軍奮勇反擊,戰斗持續打了一天一夜,多次擊退日寇,日軍始終進不了寨子……”70歲老黨員潘芝用水語講述、石板村村支書潘永賢用漢語翻譯,給大家講述77年前石板寨群眾抗擊日軍的情景。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三都水族自治縣九阡鎮石板村的石板寨抗日舊址時常上演這樣的場景,老黨員潘芝和村支書潘永賢採取“雙語”形式,向每一位客人生動講述當地革命先烈英勇奮斗的光輝歲月,弘揚革命先輩堅定的理想信念與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

“舊址是前輩們英勇不屈留下的歷史印記,這些年,寨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我們水族人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結出的碩果。”指著寨子裡一棟棟嶄新的小洋樓,潘永賢說,他們將繼續講好紅色故事,用好用活紅色資源,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石板村是黔南州用好紅色優勢資源,突出民族特色,創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縮影。

黔南州是多民族聚居地,轄區內布依族、苗族、水族、瑤族等少數民族人口佔比60.1%。該州採取“黨員+干部+群眾+N”的特色宣講模式,將熟悉當地民族語言的黨員干部、駐村干部、老黨員、老戰士和“雙語”教師等組織起來,組建“雙語”宣講志願服務隊,通過群眾院壩會、田坎會將黨史知識送到少數民族群眾身邊,讓黨史學習教育更接地氣、更潤人心。

“用布依話講黨史,我們聽得懂、記得住,是共產黨帶領我們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在長順縣白雲山鎮中院村,黨員干部採用“普通話+布依語”方式宣講黨史,村民葛春華聽得津津有味。

在荔波縣瑤山瑤族鄉,“瑤伙計”宣講小分隊走進瑤山古寨,以“普通話+瑤話”兩種語言,將黨的歷史和瑤山的發展、生活的變化、鄉村振興的政策等結合起來宣講,讓瑤族同胞了解黨的百年奮斗征程,感悟黨領導瑤山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豐碩成果。

“一九二一那一年,迎來一片艷陽天。成立中國共產黨,苦難群眾笑開顏……”山歌是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的藝術創作,黔南山歌種類繁多,並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黔南州結合實際,舉辦建黨100周年黨史學習教育山歌大賽,各族群眾滿懷激情,用山歌表達對黨的熱愛,唱出黔南人民幸福生活的好聲音。

據悉,山歌大賽自今年4月初啟動以來,基層文藝會員、山歌手圍繞大賽主題創作慶祝建黨百年、歌唱社會主義、黨史知識等山歌上千首,共舉辦各類比賽40余場次,觀眾累計達10萬余人次,膾炙人口的山歌,在田間地頭、村口廣場、鄉村議事亭等傳唱,融入到生產生活中,掀起慶祝建黨百年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熱潮。

黔南州還聚焦搬遷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將“紅色課堂”搬進移民社區﹔利用廣播“寨寨通”開展“雙語”黨史學習教育,讓黨員群眾在勞作之時,閑暇之余,聆聽黨的聲音,有效促進黨史“雙語宣講”全覆蓋、見實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少數民族地區更加深入人心。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莫宇)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