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深讀黨史這本“教科書”

——浙江寧波打造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新載體

2021年11月09日08:3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

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中學,江南園林般的校園裡有17處歷史遺跡,其中3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校黨委書記張詠梅說,作為團中央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中宣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裡有革命烈士朱楓、愛國志士柔石、隱蔽戰線英雄張困齋等英烈“伴讀”,信仰之火生生不息、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在寧波市北侖區岷山學校,沿著教學樓的樓梯拾級而上是一條特殊的“黨史路”——牆上一塊塊精美的展板,圖文並茂地記錄著黨的光輝歷程。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李雅芳常帶領學生,沿著“黨史路”邊走邊講。

…………

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浙江省寧波市教育局把握青少年特點,通過用好紅色資源、創新教育形式、打造精品課堂,講好黨的故事,在課堂中培樹信仰信念、在校園中傳承紅色基因、在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在青少年群體中掀起了知史愛黨愛國熱潮。

挖掘傳承紅色根脈

講好黨史故事

426個革命遺址,串聯起寧波的“紅色地圖”。為此,各地各校充分利用本地的歷史資源,組隊打卡黨史聖地,在互動體驗中取得教育效果。

寧波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園位於海曙區章水鎮,那裡安息著800位革命烈士。章水鎮中心小學開展了英雄林植樹活動,走進烈士陵園給孩子們講黨史。

楊賢江是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在他的家鄉慈溪市,城區中心小學的學生們在黨的百年華誕前走進楊賢江故居,重溫經典事件,致敬英烈人物。

在浙東抗日根據地余姚梁弄,鎮中心小學的開學第一課是這樣的——學生們身著紅軍服走進百年正蒙學堂,聆聽四明山紅色革命故事。

與此同時,寧波還開展校園“紅色小景”征集活動。他們整合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結合寧波市情市史,以學習宣傳、弘揚踐行寧波革命精神為重點,總結提煉寧波紅色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

改革創新“思政金課”

根植紅色信仰

寧波市鄞州區有11萬中小學生。區教育局針對他們開設了“黨史十講”系列思政課程,讓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以必修課的形式走進學校課堂。“組織專業的思政教師錄制,確保黨史思政課教學專業化、課程豐富化、學習全員化。”鄞州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寧波各地的“思政金課”通過情境導入、動畫植入、對話切入,以讀、看、憶、講的教學方法呈現給學生。紅色電影、紅色音樂、紅色詩歌,多維度的教學活動延伸了教學內容,激發了教學活力。寧海縣與浙江音樂學院簽訂校地合作協議,引進音樂教育專家,成立音樂教育創新研究團隊,通過課前一支歌、音樂課、班級演唱會、學校藝術節、快閃視頻展示、紅色歌曲雲端接力等活動,用藝術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為了讓中小學黨史學習教育可操作、能復制、成體系、全覆蓋,江北區自主編撰了校本教材。教材結合區域歷史、人文特色,設計出打造紅色課堂、學習英雄人物、薦讀紅色書籍、探尋紅色足跡、傳唱紅色經典、重溫紅色黨史6個篇章,成為中小學生黨史學習“一體化課程菜單”,並立體化孕育了“向日葵·紅色教育星期一”黨史教育品牌。

黨史研學活動進課堂

賡續紅色記憶

地處寧波市奉化區的滕頭村實現了由貧困到小康再到富裕的跨越,不僅躋身5A級旅游景區,更是主動擔責帶動周邊地區共同富裕。充分運用這一資源,奉化區各學校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研學”紅紅火火。

象山縣林海學校的一場黨史教育學習心得交流會是在鶴浦鎮大沙村召開的,這裡有抗戰時期當地村民勇救美國飛行員的感人故事。

北侖區精心挑選了張人亞黨章學堂、蔚斗小學舊址、北侖開發開放館、梅山鹽場等16個紅色教育基地,分門別類、連點成線設計出了紅色初心、改革開放、硬核力量、青春向黨4條黨史學習教育研學路線,拓寬研學輻射面,加深研學深厚度。

按照“黨史教育+文旅融合+研學旅行”三位一體的運行模式,寧波教育局會同文旅部門,設計紅色文化線路、打造紅色基地、做優紅色旅游,讓紅色記憶系統化、可視化、可及化。目前,已有200余所中小學開展黨史研學活動,青少年學生參與人數超過10萬人次。

(本報記者 曾毅)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