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深度關注·百年大黨的成功密碼·基層觀察②)

本報記者  喬  棟  李亞楠  張  文
2021年11月11日09: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我們黨來自於人民,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危難之時凸顯擔當

“巧心,巧心,你在哪?”10月8日,在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龍興鎮西關村,鏟車的大輪胎從一米多深的水中駛過,鏟車上的人拿著喇叭,焦急地呼喊著。

新絳縣位於汾河下游,10月上旬迎來了近40年來最大洪峰的考驗。龍興鎮西關村緊挨著汾河,隨著上游來汛激增,情況變得緊張異常。10月6日晚,接到上級通知,64歲的村黨支部書記拜惠珍、46歲的村委會主任喬鎖奎,緊急通知村裡的“應急小分隊”全員集合,布置撤離2000多名群眾的任務。

西關村的“應急小分隊”由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小組長等組成,其中有黨員、預備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當晚,20多個人分成4個小組,從村子不同方向分別行動,挨家挨戶敲門拍窗通知緊急撤離。

7日中午,西關村絕大部分人或投親靠友,或被接到周邊的集中安置點。拜惠珍和喬鎖奎分工明確,一人負責在后方組織村民安置,一人帶隊負責在前線大壩上晝夜堵漏巡邏。但清點人數時,拜惠珍掃了幾遍名單,發現少了一個人!今年50歲的王巧心患有精神疾病,平時又是獨居,還沒有撤出來。

喬鎖奎已兩天兩夜沒合眼,眼裡布滿血絲,手一揮:“一個都不能少!”帶著村委會副主任王保權、王疆鎖出了門,往王巧心家的方向蹚去。此時,汾河水已灌進西關村,最深處達2米。幾個人用木棍探路,越走越覺得“胸悶氣短”——水已沒過胸口。他們叫來一輛鏟車,站在鏟車上不斷地呼喊,但沒有回應。

半晌,村民小組長馬永菊和黨員馬建、王岩等人踏上鏟車,一塊兒回了村。馬永菊不停呼喊,終於聽到了回聲:“唉!我在這!”大家激動不已,確認方向后,迅速找了過去,發現王巧心正踩在一個木箱上,幾名黨員涉水把她轉移出來。

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時刻豁得出去。新絳縣黨員干部喊出“洪水不退,我們不退”的誓言,迎難而上,沿河4鎮18個村和老城區6個社區的2.6萬名群眾全部得到安全轉移,無一傷亡。

“雨情、洪災趕上寒潮,對我們來說是一場考試和洗禮。關鍵時刻顯擔當,隻有真正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扛在肩上,才能最大限度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新絳縣委組織部部長楊虹說。

致富路上盡職盡力

10月的最后一天,天剛露出魚肚白,新疆阿圖什市阿湖鄉阿其克村第一書記張貴迪就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拿出工作筆記,把當天的工作梳理一遍:農畜產品賣出去了沒有?外出務工是否順利?都要挨個問一遍。駐村快3年,幾乎每天都是這麼過來的,在張貴迪看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體現在日常小事中。

村民吐爾地買買提·吐爾帕尼巴義報來好消息:“張書記,我的50隻羊賣出去了!”羊到了出欄的時候,受疫情影響,買家不好找。包戶干部將他的賣羊信息和電話打印出來貼在了村裡的“信息巴扎”上,沒幾天,就有販羊商人打來了電話。

阿其克村近4000人,離市區遠,村民銷售渠道有限,農產品集中上市,東西擱手裡賣不出去。張貴迪想到了個主意,在村裡辦起了“信息巴扎”,信息一交流,事情就變得簡單了,來往的親戚朋友也把消息帶了出去。幾個月,就通過“信息巴扎”完成了50多筆交易,總金額80多萬元。

能為老百姓辦點實事,正是張貴迪駐村的初衷。2019年初,阿圖什市交通局要下派第一書記,副局長張貴迪主動請命來到阿其克村。路面要硬化、斷頭路要修通、村風要提振……老百姓要過上好日子,就要一點點改變,張貴迪憑著堅定的信念,一步步推進工作。

村裡土地少,外出務工的多,但村民常常找不到活,有時還遇到欠薪。得把閑散的勞動力組織起來,張貴迪把大學畢業后在城裡創業的阿巴拜科日·努日勸回了村,成立了勞務服務公司。如今,有務工需求的村民都能很便利地找到靠譜的崗位,遇到欠薪的,公司也能出面解決。

村子在一點點改變。50多歲的村民依明江·亞森被家門口的阿其克河攔了一輩子,要出門就得繞行。上一任駐村第一書記主持修了一座大橋,張貴迪到任后又申請資金在兩條支流上修了兩座橋,還將斷頭路連通,35公裡村道全部硬化。依明江順著小橋過了河就可以直接上縣道,“上游修了防洪壩,也不怕洪水了,我們的小伙子娶媳婦兒都容易多了!”

2019年末,阿其克村如期脫貧。如今的村子充滿了新生機,新招商的磚廠投產了,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兩年前引種的西梅,今年已經挂果,還沒成熟就早早被下了訂單……去年底,村裡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

去年任期結束,張貴迪又主動申請延期一年,張貴迪說:“黨組織把我們派到基層,就是要讓我們團結帶領鄉親們一起創造美好生活的。干群一條心,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美!”

服務群眾用心用情

接近中午,陽光正暖,到社區后聯系劉一學,說是他正在家訪。按照指引兜兜轉轉來到一戶人家,敲開門一看:人都在廚房忙活,哪裡有家訪?

“水盆旁擇菜那位就是!”戶主笑著一指。原來,這一戶剛搬來社區,社區黨支部書記劉一學上門了解情況,順便干起了幫廚。正在擇菜的劉一學抬起頭,腼腆地笑笑。

劉一學已擔任四川梓潼縣石牛鎮金牛街社區黨支部書記11年。這是個大社區,接近1200戶人家,但劉一學對社區居民的情況爛熟於胸:哪家有孩子要升學、哪家是軍屬、哪位居民需要就業崗位、哪家經濟較困難……這一切,都是靠劉一學一戶戶訪問聊天得來的,他一直覺得“服務群眾,得用心用情,得下笨功夫”。11年來,劉一學每周都留出兩天時間入戶訪問。“哪怕拉拉家常,幫著做點家務,都能拉近距離。”他說。

年近80歲的王永貴老人獨居。劉一學擔心他看不清便民卡片上的電話,專門將號碼用大號字體打印出來貼在牆上,還給老年手機設置了一鍵呼叫。“按‘1’就可以直接打給我了,有事您隨時說!”劉一學一句話,讓老人心裡暖暖的。為空巢老人購貨送上門、為貧困大學生申辦無息貸款、幫殘疾人做家務……劉一學用一件件實事贏得大家的信任。

“一個好漢三個幫”,社區黨支部成立了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感恩志願服務隊、巾幗志願服務隊等8支志願隊伍,一起開展社區治理、睦鄰幫扶、關愛困難群體等服務。“黨員干起來,社區才精彩。”劉一學表示,為民服務要以身作則,更要帶動黨員一起干,社區工作才會有活力。

社區干部有干勁,離不開劉一學的多年努力。一開始社區連辦公場所都沒有,劉一學帶著黨員干部苦干,一點一滴的汗水終於積累出豐碩的成果。如今的金牛街社區,不僅建成了黨群服務中心和8個服務站,還有文化廣場、塑膠球場等活動場所。

“有歡聲笑語,社區才有活力。”劉一學說,最初社區搞活動,鄰裡熱情度並不高。一次賽歌會,開始隻來了寥寥幾人,劉一學見狀趕緊“登台獻藝”,他用滑稽的跑調逗樂了眾人,越來越多的居民聞聲而至。在他帶動下,各項活動終於熱鬧起來。現在,每當夜幕降臨,社區廣場燈火通明,數百居民有的跳壩壩舞,有的打太極拳,社區春晚、鄰裡文化節、“五一”職工運動會等活動也搞得有聲有色。

去年社區換屆選舉,劉一學再次以全票當選為社區黨支部書記。“黨員和居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社區一定越來越美好。”劉一學信心滿滿。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11日 16 版)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