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家埠大捷

1932年3月,成立不到5個月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安徽省六安縣蘇家埠地區對國民黨軍圍點打援,取得了鄂豫皖蘇區紅軍空前的大勝利——蘇家埠大捷。
蘇家埠是安徽省西部的一個大鎮。當徐向前指揮紅軍在河南境內圍攻固始之際,皖西國民黨軍第46師(轄第136、第137、第138旅)、第55師第163旅和警備第1、第2旅共12個團佔領蘇家埠、青山店一帶,並以蘇家埠為樞紐,沿淠河東岸構成一線防御,企圖阻止紅軍向東發展。此外,敵第55師另2個旅、第57師、第7師部署在合肥、潛山、蚌埠一帶,准備向紅軍發動攻勢。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在方面軍總部的軍事會議上,根據皖西國民黨軍防區遼闊、兵力薄弱,其淠河一線敵人后方有很大空隙、利於攻殲等情況,決定發起蘇家埠戰役。在地方武裝和人民群眾的掩護下,紅軍主力渡過淠河,從側后分割包圍蘇家埠、韓擺渡、青山店等據點,運用“圍點打援”戰術,吸引六安、霍山,以及合肥、蚌埠方面的援敵,在陡拔河布下“口袋陣”,將援敵殲滅。
3月18日,徐向前率方面軍總指揮部和第10、第11師由固始向皖西地區挺進。在獨山鎮與第73師和霍山獨立團會合后,於21日晚突然由青山店以西的兩河口渡過淠河。22日拂曉,第73師第218團和霍山獨立團開始向青山店守敵發起攻擊,迅速攻佔青山店以東的古樓山和以南的劉家老庄,對青山店形成包圍之勢。
與此同時,第10師和第11師繞過青山店,經紅石橋向芮草窪方向急速前進。22日7時,第10師先頭部隊第29團在芮草窪以南地區,與從蘇家埠匆忙來援的敵第136旅第272團和第138旅第275團遭遇。紅軍官兵隨即迅速搶佔大花尖高地,攔住敵人去路。國民黨軍多次沖擊紅軍陣地未能得逞。此時,紅四方面軍第28團和第30團趕到,迅速向國民黨軍左翼迂回包抄,國民黨軍隨即陣腳大亂、倉皇后撤。紅軍部隊乘勝追擊,殲滅其1個營,敵殘余逃回蘇家埠。根據戰前部署,第10師包圍蘇家埠,第11師繼續向北發展,直逼六安城郊。據守韓擺渡和馬家庵的敵人深恐遭到圍殲,倉皇逃入六安城。
23日,蘇家埠被圍后,國民黨軍第46師師長岳盛瑄以第137旅和警備第2旅各1個團反扑,企圖與蘇家埠之敵取得聯系。當這股國民黨軍的先頭部隊越過韓擺渡時,早已在對岸埋伏的紅軍第11師第31團和第10師第29團,從敵兩翼對其發起夾擊,殲滅其一部。潰散的國民黨軍分別逃至韓擺渡和蘇家埠城內。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迅即命令第11師第32團和六安獨立團將韓擺渡之敵團團圍住。至此,據守蘇家埠、青山店和韓擺渡的敵人被紅軍完全分割包圍。完成分割包圍之后,紅四方面軍指揮員採取圍而不攻的作戰計劃,以吸引六安、霍山之敵來援。同時,擔任圍困任務的部隊在當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晝夜修筑交通壕、掩體、蓋溝、碉堡等工事。
3月31日,位於六安、霍山的國民黨軍同時向蘇家埠等據點出援,企圖對紅軍南北夾擊,以解救被圍部隊。當天,敵第55師第163旅、警備第2旅1個團和第137旅第273團共4個團兵力在飛機掩護下,由六安傾巢出動南下解圍。在國民黨軍第46師師長岳盛瑄的親自督戰下,敵先頭部隊一度突破第11師防御,進至蘇家埠以北的涼水井和桂家老墳一帶。緊要關頭,紅四方面軍總預備隊第29團投入戰斗,第11師第31、第33團從敵人西面與第29團對進,形成鉗形攻勢,一舉殲滅敵第273團,並俘獲團長陳培根。其余國民黨軍分頭逃竄,督戰的岳盛瑄帶著第163旅倉皇逃回六安。同日,敵警備第1旅從霍山出發向北前來增援,進至霍山以北十裡鋪時,遭到早已埋伏好的紅軍第73師迎頭痛擊,國民黨軍無心戀戰、一觸即潰。青山店被圍的國民黨軍待援無望,妄圖突圍,結果大部被紅軍殲滅。4月4日,岳盛瑄率第46師師部和第163旅1個團退守到六安以東的金家橋,隻留下1個團據守六安。
隨著圍城時間越來越長,蘇家埠和韓擺渡守敵糧食緊缺。前來空投糧食和藥品的敵機,在紅軍火力掃射下,不敢接近蘇家埠上空,很多時候將物資胡亂投下,結果多數都落到紅軍在城外的陣地上,守敵逐步陷入恐慌絕望之中。圍困過程中,紅軍有組織地對守敵開展政治攻勢。被困月余后,國民黨軍士兵不堪飢餓,又被紅軍的政治攻勢所打動,很多士兵攜帶武器向紅軍投降。
國民黨軍第46師師長岳盛瑄接到被困部屬的頻頻訴苦卻又無計可施,隻好向國民黨安徽省政府主席陳調元求救,乞求他能施以援手。但面對紅軍的強大攻勢,陳調元隻能向蔣介石不斷發送求救電報。此時,紅四方面軍休整待機,繼續監視六安和霍山的敵人。方面軍首長判斷,敵人后續如果再行增援,極有可能來自合肥方向。因此,預先制定了打擊合肥援敵的方案,並進行了戰場准備。
4月下旬,蔣介石任命第7師師長厲式鼎為皖西“剿共”總指揮,率15個團約2萬人兵力,分左右兩路從合肥等地出發大舉增援,企圖一舉解除蘇家埠和韓擺渡之圍。紅四方面軍總部對敵情作出判斷:援敵數量雖然眾多,但勞師襲遠,建制雜亂,行動難以統一指揮,利於我各個擊破。紅軍以逸待勞,又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和配合,具備在運動中殲滅來援之敵的有利條件。
5月1日,擔負誘敵任務的紅四方面軍第73師第218團1個營與敵在陡拔河以東接觸,邊打邊撤。2日拂曉,紅軍第73師發動猛擊,殲滅已過河的敵先頭部隊第7師第19旅大部。尚未過河的國民黨軍見先頭部隊失利,慌忙搶佔老牛口、婆山嶺高地,企圖憑借險要地勢頑抗。此時,紅軍第11師主力和第10師主力、第73師一部經過迂回包抄對敵形成包圍之勢。徐向前隨即發出總攻擊令,紅軍向敵猛烈穿插、分割、圍殲。至下午3時,第73師第217團渡過陡拔河,迅猛插入國民黨軍縱深,一舉搗毀敵人的總指揮部。
與此同時,第10師、第11師主力也迅速攻佔婆山嶺、老牛口等高地,將敵人退路切斷。至此,國民黨軍10多個團全部被包圍於陡拔河岸邊。戰至下午5時,敵2萬援軍除了少數漏網之外,大部被殲滅。
援敵被殲使蘇家埠、韓擺渡的國民黨軍徹底陷入絕望。在紅軍強大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下,5月8日下午,國民黨軍守敵全部繳械投降。至此,歷時48天的蘇家埠戰役勝利結束。紅四方面軍共殲國民黨軍3萬余人,生俘敵總指揮厲式鼎及旅長5人、團長12人和其他營以下官兵1.8萬余人,繳步槍1.5萬余支、機槍250挺、各種炮44門、電台5部,擊落敵機1架,解放了淠河以東廣大地區。此役創造了鄂豫皖紅軍創建以來規模最大、繳獲最多、代價最小、戰果最大的一次空前大捷。5月23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發賀電稱,這次勝利“給予全國反帝國主義反國民黨的革命運動以無限的興奮,更加強了蘇維埃紅軍對於革命運動的領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