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航空大學扭住“四個關鍵”
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見行見效

“學校為青年教師提供這麼好的居住條件,免去生活上的后顧之憂,讓我們既感動又心安。”在分房現場,新入職的青年博士王江麗領到住房鑰匙的那一刻,欣喜萬分。
南昌航空大學黨委心系教職工住房需求,始終把師生所想所盼所念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學校黨委書記羅嗣海先后接待30余位公租房和青年教師樓住戶,對教職工的生活困難、工作需求均認真傾聽並一一記錄,深入了解學校教職工對公有房屋使用的需求情況,摸清底數、了解實情。截至10月底,學校共騰退公租房和青教樓房源120余套,解決了51名博士、15名單身無房碩士和9名無房教職工的住房困難問題。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南昌航空大學迅速行動,通過校領導帶頭,各職能部門協同作戰,持續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並貫穿於服務學校跨越式發展、服務江西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學院高質量發展、服務師生與群眾“四個服務”中,使之成為推動學校事業邁上新台階的強大動力。
為群眾辦實事
關鍵在於“四個結合”聚焦問題
學校在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將師生反映的問題與工作中應解決的問題相結合、注重將專題調研的問題與長期存在的問題相結合、注重將學校的問題與各學院和職能部門的問題相結合、注重將學校事業發展與群眾切身利益相結合,圍繞“四個結合”謀劃落實,多措並舉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見行見效。校領導帶頭下沉基層,就學校發展中的問題“問診把脈”。“在推動學校和二級學院高質量發展中遇到哪些重大問題,影響師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強化航空特色,提升服務貢獻度” “制約學校科技創新高質量特色發展的因素是什麼”“如何加強學校黨務干部隊伍建設、推動基層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問題被一個個提出來,並在發展中尋求解決方案。
學校出台《關於進一步強化學校航空特色 建設更高水平航空學科群 提升服務航空產業發展能力與貢獻的若干意見》,深化與航空工業、中國航發、中國商飛的交流合作,推動大學技術中心(UTC)、大飛機項目復合材料中心等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設﹔積極策應江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與南昌市、新余市、省地質局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與航空、裝備制造、有色金屬、電子信息、半導體照明、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中相關企業的聯系與合作,通過聯合實施技術升級改造、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以創新驅動推動校地和校企發展﹔制訂科研平台基地發展路線圖、修訂科研管理文件、開展“六大攻堅行動”計劃(學科建設攻堅行動、科技創新攻堅行動、一流本科人才培養攻堅行動、人才隊伍建設攻堅行動、服務區域攻堅行動、基本建設和條件保障攻堅行動)……一個個項目隨之開展起來。同時,學校二級學院也紛紛開展調查研究,深入探討交流學院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各職能部門開始就問題尋求方法和答案。
黨委書記羅嗣海表示,“十四五”時期是學校守正創新、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學校要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抓大事、解難事、促發展,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堅持實踐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統籌部署辦實事重點任務,切實做到學史力行、知行合一。
為群眾辦實事
關鍵在於增強師生獲得感
南昌航空大學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堅持問需於民,聚焦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在為群眾辦實事中彰顯為民初心、堅定公仆意識,著眼補短板、惠民生,一場場生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正在開展,一次次改進提高的成效讓廣大師生看在眼裡、喜在心上。
新校區幼兒園已基本完工,可以同時滿足300名幼兒入園,切實解決教職工子女入園難的問題﹔與南昌京師實驗學校簽訂合作協議,就教育、教學、就讀政策等達成合作共識,共建聯盟。學校教職工子女從幼兒園到義務教育的入學問題得到解決,教職工們對此紛紛點贊。
食堂推出“半份菜”,既避免浪費,又讓師生們的選擇變多了﹔教工餐廳改為“小碗菜”,品種多且可自取,方便靈活﹔在教學樓棟和學生宿舍安裝直飲水系統,衛生便捷﹔研究生公寓正在施工中,建成后研究生將會有更大的場地就近開展活動﹔學校加快推進新校區家屬區加裝電梯工作,在家屬區等地修復、增劃汽車泊位30多個、非機動車停車位10余處,新建新能源充電樁20余個,進一步落實校園便民措施﹔上海路校區進行電力擴容、下水管改造工程、八大樓和田徑場改造,極大增加教職工居住便利性﹔新校區教職工工作用房靠近前湖大道的噪音擾民現象,也正與南昌市政公用集團協調加裝隔音牆中妥善解決。此外,集中安排全校師生平穩有序接種新冠疫苗、部署校園無線WIFI網絡實現校園全覆蓋、完善學生洗澡卡使用功能、為教職工辦理健身卡、對學校二食堂進行裝修改造、增加圖書館存書櫃、更新教室陳舊多媒體設備……看似涉及吃住行用的“小需”“小盼”“小憂”,卻讓師生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與溫暖。
除了硬件改造,學校聚焦立德樹人、關注學生發展,在全校大力開展“立德樹人提升年”活動,打造“學在南航”品牌。以學工系統為依托,在前期“一生一方案”試點基礎上,今年入學新生將擁有一份獨屬的“個性成長電子檔案”,專業教師將點對點、人對人開展個性化成長研究指導,助力學子成長成才﹔以“產教融合航空制造班”為標杆,學校繼續擴大與企業合作開設定制班,聯合制定培養方案、組建師資隊伍授課,讓學生的專業課程教學扎根於工程實踐﹔全校16個教學學院建立和簽訂實習基地254個,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實習需求,其中還特別針對航空專業學生,通過“全國航空系統廠所院校實習聯合體”,開通前往航空企業集中實習“綠色通道”。穩定的基地、沉浸式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以提升。校內與校外,個性與共性,專業與實踐,一套探索人才培養特質、優化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體系正在形成。
群眾無小事,細微見真情。南昌航空大學還緊扣“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對照學校“十四五”規劃中的重點領域和重要指標,制定“三年攻堅計劃”及今年重點工作的時間表、任務書,不斷堅定必勝信心、激發奮進力量,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動力,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為群眾辦實事
關鍵在於嚴抓作風
作風是“晴雨表”,作風是戰斗力。任務能否完成、工作能否推進,關鍵在隊伍作風。南昌航空大學以開展“五型”機關建設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高效率為重點,著力解決全校特別是科級及以上干部和各基層學院專業系(部)負責人中存在的“怕、慢、假、庸、散”問題,全面查擺在校風、教風、學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進一步推動學校事業發展。
學校出台《南昌航空大學校領導“十聯系”制度實施辦法》《南昌航空大學縱向項目經費“包干制”實施辦法(試行)》等一批與學校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規章制度﹔改革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機制,完善部門間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健全定期深入基層調研、為基層辦實事解難題的服務制度。各職能部門及時清理和修訂不適應現行要求的制度文件,仔細對照《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針對不同類型的學院,制定一套目標管理學院聘期考核指標體系,激發各專業學院辦學活力,以進一步解決制約學院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同時健全定期深入基層調研、為基層辦實事解難題的服務制度。
南昌航空大學把問題和意見作為最好的“鏡子”,確保作風建設成效讓基層和師生看得見。機關黨委比照《南昌航空大學作風建設實施方案》文件要求,對標找差距﹔針對師生反映強烈的影響審批事項和服務事項工作流程運行效率的問題,找准症結所在,大膽改革創新,簡化辦事程序,在機關部門開展“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限時辦”的“四辦”活動﹔根據各部門職責和工作內容,全面梳理面向基層和師生需要辦理的事項及其辦理時間、方式、次數、時限,讓師生們的事辦得快、辦得准、辦得好。招標採購中心改進提高校內審批環節效率,保障教學科研工作進度﹔人事處上線“南航人才人事服務”微信公眾號,開通了預約服務功能﹔財務處安裝室外報賬憑証投遞機,方便職工24小時投遞報賬憑証﹔檔案館開通遠程服務,實現檔案查詢“掌上辦”等。學校機關黨委還制訂了《關於開展“五型”機關建設推進學校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實施方案》,成立專班“挂圖作戰”,對各職能部門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建立清單,針對72項具體事務明確完成時限和責任人員,實行動態銷號﹔開展“一處室一承諾”和“文明處室創建”活動,在為基層和師生辦實事、解難題中提水平、樹形象﹔定期舉辦“處長有約”“院長約吧”“基層書記面對面”,現場解決師生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建立即時響應反饋機制,對二級學院提出的請示、報告、意見、建議等作出快速答復。
為群眾辦實事
關鍵在於處理“五種關系”
解題要准、謀策需問、活動求實,南昌航空大學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緊緊把握好“小與大、內與外、師與生、質與量、成己與達人”這五種關系,做到既小處著眼又立足大局、既聚焦校內又放眼校外、既服務教師又關照學生、既質量居首又加大覆蓋、既自我提升又群眾受益,聚焦重點難點、放眼地方需求、把准群眾願望、著眼群眾滿意,干實事、解難事、謀大事、創新事、長本事,以學校的發展點和群眾的關注點串聯起與廣大師生的“連心線”、促事業發展的“前景圖”。
(劉芝平 舒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