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湖南長沙市殘聯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見成效綜述三

2021年11月15日10:12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殘疾人是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平等成員,但也是一個特殊困難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讓廣大殘疾人安居樂業、衣食無憂,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體現。

“要更加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長沙市殘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推出系列溫暖人心的務實舉措,熱情為殘疾人辦好事、解難事,讓殘障人士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紅利與成果。

搭建平台 放飛就業夢想

11月6日,剛上完省殘聯組織的“千人主播”直播培訓課,劉新明並沒有著急收拾東西離開,而是認真地回顧培訓內容。因為沒有雙臂,他將“如何互動”“怎麼引流”等直播話術用錄音的方式存在手機裡,記錄下來。

來自寧鄉市橫市鎮向陽村十家灣組的村民劉新民在一場意外中失去雙臂,身殘志堅的他在家中開起了小賣部,日子還算好。2017年,他投入10多萬元承包了幾十畝山地,栽種果樹,當上了“果農”。隨著網絡直播帶貨的興起,今年劉新民又走進“直播間”,做起了“網絡主播”。

“直播帶貨這種工作很適合殘疾人,空間和時間限制少,為殘疾人就業提供了新途徑。”劉新民說,這次鎮上7名殘障朋友一起學習直播帶貨,他們爭取開辟重度殘障朋友居家就業新路徑,為橫市鎮殘障朋友帶來新的就業希望。

除了直播帶貨培訓,今年長沙市殘聯還推出了西點培訓等創新培訓課程。近日,筆者走進位於長沙市芙蓉區的湖南宏達職業學校西點培訓室內,濃郁的面包香味迎面扑來,剛出爐的蛋黃酥有序地陳列在桌面上。在這裡接受培訓的殘疾人一邊品嘗自己的作品,一邊給自己的作品打分。

“在這裡學習感覺很開心,這次培訓讓我對西點的制作有了更多了解。”芙蓉區的陳瑛本身開了一個車輪餅小店,此次培訓之后,她准備去考西點師,然后在車輪餅店裡增加一些新品,提高店裡營業收入。

“給殘疾人進行培訓,不僅是教他們一種謀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過得更有尊嚴。”長沙市殘聯教就部部長李奕霞表示,殘疾人渴望實現價值,正常人能做的他們也能做。

據統計,長沙市約有31萬殘疾人,其中持証殘疾人147670人。去年底全市就業年齡段殘疾人74233人,已就業32753人,就業率達到44%。

為了幫助殘疾人提升就業技能水平,長沙在全省率先出台《長沙市“點亮萬家燈火”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實施方案》,目前已完成職業技能培訓575人,陽光增收實用技術培訓630人。培訓是為了更好的上崗,今年長沙還舉辦五場殘疾人專場招聘會,為殘疾人提供了1000余個就業崗位,幫助殘疾人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在搭建就業平台讓有勞動力的殘疾人就業同時,通過開展輔助性就業,點亮全市托養機構大批托養服務對象的就業夢。目前,長沙已建成市、縣兩級輔助性就業基地11家。依托24家殘疾人托養機構開展了相對穩定的輔助性就業服務,有27%的托養對象參與了輔助性就業服務,實現了托有所養、勞有所得。

應享盡享 強化兜底保障

“真心感謝國家對殘疾人的關愛,村上殘疾人專職委員經常來家走訪,把國家政策帶給我,讓我享受了很多優惠政策,這日子真的越過越有勁,越過越有奔頭。”10月30日,在省第三方督導評估組蒞臨天心區大托鋪街道對長沙全國持証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督導評估現場,天心區大托鋪街道桂井村稠桂井組彭建國對督導組表達感激。

“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專項調查工作是服務殘疾人的‘信息參謀’,做好這項工作是確保殘疾人享受各項政策的前提。”長沙市殘聯組宣部部長李梅表示,今年長沙市殘聯已對本市140849名持証殘疾人進行入戶採集工作,入戶率98.33%,APP採集率達100%。

讓貧困殘疾人基本生活“有保障”,市殘聯積極配合民政部門落實“兩補”制度,困難殘疾人生活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分別提高至140元、100元。“兩補”惠及11萬余人次,並組織開展“兩補”精准認定工作,符合條件的殘疾人購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實現應補盡補。

針對托養難題,市殘聯扶持建成殘疾人集中托養機構41家,實現區縣(市)全覆蓋2021年,在托殘疾人數達到2686人,做到“托養一人、解放一家、幸福一家”,救助慰問困難殘疾人7000人以上,發放救助慰問金700萬元。

播下夢想的種子,收獲未來的希望。“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市殘聯為我發放了8年扶殘助學金,支持我順利讀完碩士研究生畢業,現在正上大二的妹妹也享受著這項資助。”寧鄉喻家坳鄉高田村民楊慧如感激道。今年長沙市殘聯為6000多名就讀高中及以上學歷的殘疾學生及殘疾人子女發放補貼,讓他們獲得公平的教育機會。近5年,全市累計補助20000余人次,發放助學金5000余萬元。

平等參與 共筑美好生活

伴隨著殘疾人事業的快速發展,“平等、參與、共享、融合”的現代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殘疾人生活更加豐富,較好地滿足了殘疾人的康復健身需求。

6月20日,“共享芬芳、放飛夢想”長沙市第二屆聽障人朗誦比賽在長沙群眾藝術館舉行,20名選手亮相此次朗誦比賽。

剛滿9歲的小選手丁燁的一首散文朗誦《少年強》,感動了所有在場的聽眾,贏得了台下持久的掌聲。台下,丁燁的媽媽說:“孩子在1歲多的時候被檢查出患有聽力障礙,在市殘聯的康復救助下,丁燁從小享受免費語言康復訓練,如今聽力語言能力基本恢復,能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學習。這次大賽不僅給了孩子一個展示的平台,也為更多的聽力殘疾孩子創造交流和樹立自信的舞台,使他們更加勇敢的參與社會生活,做建設祖國的有用之才。”

圍繞建黨100周年,今年長沙市五個專門協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市肢協帶領殘友們參觀紅色故居,鼓勵殘疾人在逆境中迸發出昂揚向上的勇氣和力量﹔市精協組織家屬互助會開展“走進社區—心理講座”,提高大家對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市智協聯合多家民謠樂隊及愛心企業舉辦“love”長沙“你笑起來真好看”-關愛唐氏兒專場演出,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唐氏綜合征這一群體﹔市盲協開展第二屆長沙市盲人信息化應用技能競賽,盲人的信息化應用水平提高, “我的眼睛帶你去旅行”帶領盲人朋友走進張家界蘇木綽,讓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一邊是殘疾人文化活動百花齊放,一邊是殘疾人體育事業蓬勃發展,通過體育強健殘疾人的體魄,讓體育開啟共筑美好生活的大門。

迎、納、引、拋……1月10日,在長沙首屆聾人柔力球比賽現場,12名柔力球參賽隊員舉起球拍,左右揮動,把柔力球技巧展現得淋漓盡致。“柔力球作為一項集舞蹈、太極、體操等項目於一體的綜合體育運動,吸引了聾人朋友們的關注。”長沙市聾人柔力球隊教練馮月華介紹,組建於2017年上半年的球隊在近年的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2017年10月獲得首屆全國聽力殘疾人柔力球比賽三等獎﹔2019年6月獲得第二屆全國聽力殘疾人柔力球比賽一等獎。

今年第十一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奧會在西安市舉行,在競爭激烈的賽場上,長沙殘疾人運動員頑強拼搏,發揚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的作風,一舉獲得22金、9銀、13銅的輝煌戰績,比上屆多出7枚金牌。

在殘疾人事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涌現出身殘志堅的典型。長沙市殘聯組宣部部長李梅、天心區橋頭社區殘疾人專職委員黨賈獲評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林名長、董啟明、趙志剛、賀瞻、郭創新獲評全省自強模范。他們是時代的楷模,激勵更多殘疾人向美好生活出發。

5月14日下午3時,中共中央宣傳部請4位新時代殘疾人事業領域黨員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4位新時代殘疾人代表中,有一位來自湖南長沙,他就是長沙市天心區暮雲街道殘疾人專職委員湯俊杰。

“現在政策好、干部用心、社會有心,我們更應自強自立、努力拼搏,通過辛勤勞動改變自身命運。”湯俊杰說。

陽光雨露“聚集”在殘疾人身上。激發了昂揚斗志的殘疾人,正以超乎尋常的勇氣和能力與命運搏擊,實現人生價值,享有出彩人生。

(唐璐 李梅)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