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下足“四個功夫”

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2021年11月18日08:54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堅定理想信念是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黨和全國人民又將踏上第二個百年新征程,錘煉黨性修養正當其時,強化思想引領恰逢其勢。北辰區委圍繞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鞏固深化精神文明建設成效,在持續增強思想引領力、輿論引導力、價值感召力、文化凝聚力上謀實事、做實功、求實效,為推進全區高質量發展匯聚強大精神力量。

一、緊扣黨史學習教育主題,下足鑄魂立心的硬功夫

按照“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重要要求,立足在全體黨員、普通群眾中營造出“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濃厚氛圍,堅持用足用好紅色資源,分類分層組織學習教育,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我區紅色資源開發利用、專題宣講等經驗做法受到來北辰調研的黨史學習教育中央第三指導組的肯定。

一是強教育傳思想,堅持整合宣教資源,匯聚學史氛圍,承辦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報主辦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邀請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龔雲作《黨的歷史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演講,活動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報道。舉辦“永遠跟黨走 文明實踐看天津”等系列活動,開展學習培訓6000場次、講黨課1965次、主題黨日等活動6200余場次,受教育黨員12.3萬余人次。

二是抓宣講鑄精神,堅持講深講活講透黨史,鼓舞拼搏干勁,發揮區委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專家學者、輕騎兵文藝小分隊、板凳宣講團等隊伍作用,開展各類宣講2261場次,受眾9.6萬余人,帶領普通群眾切身感受思想的偉力和理論的光芒。老干部楊光祥講黨史故事入選“學習強國”全國平台,天穆青年宣講團事跡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欄目播放。

三是育品牌興文化,堅持挖掘北辰特色,凝聚民心民智,制播“百年北辰名人”和“紅色印跡”微視頻,開設“百名書記誦讀百個紅色故事”“50名光榮在黨50年老黨員講50個黨史故事”等專欄,舉辦王莘《歌唱祖國》發表70周年專場音樂會、“延安精神”沙畫展、登高英雄楊連弟連環畫展等特色文化活動,使紅色教育、紅色文化根植人心。

二、樹牢迎慶建黨百年主線,下足賡續血脈的實功夫

按照“充分利用慶祝活動激發的澎湃熱情和強大正能量,匯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礡偉力”重要要求,將迎慶建黨百年作為貫穿全年的主題主線,大力開展全景式輿論宣傳,持續舉辦多元化慶祝活動,努力營造“萬眾同心慶百年”的濃厚氛圍。我區8篇專刊和44篇工作動態被《天津市黨史學習教育簡報》登載,21篇新聞稿件被媒體刊發。

一是社會宣傳有氣勢,立足提升感染力,擴大教育面,在公共場所嵌入建黨百年教育內容,利用全區309塊電子屏滾動播放宣傳口號,制作融入北辰元素的宣傳海報4000余幅,發放折頁、小冊子、口袋書10萬余份,建設迎慶建黨百年景觀牆等大中型景觀21處、花卉景觀29處,讓紅色印記眼中見、口中傳、心中留。

二是新聞報道有聲勢,立足提升影響力,擴大覆蓋面,依托區級媒體矩陣開設“奮進新時代 啟航新征程”“黨史上的今天”等12個專題專欄,邀請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央媒記者走進北辰採訪報道。深化與快手、抖音等商業媒體合作,組織河北工業大學留學生走進北辰非遺館,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 鄉村振興攜手行”活動,微博話題量突破6500萬。

三是特色活動有陣勢,立足提升吸引力,擴大參與面,承辦第二屆天津市大學生網絡公益歌曲大賽,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文藝演出、“百年北辰”主題展、“心向黨”主題演講、毛澤東詩詞朗誦會、百場紅色圖書進村居、百名農民畫家禮獻百歲華誕、第三屆“辰曉安”杯網絡作品大賽作品征集等特色活動,讓黨的百年華誕盛典成為干部群眾共慶同樂的節日。

三、深化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下足凝聚民心的真功夫

按照“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准、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重要要求,主動扛起先試先行的使命擔當,大力整合各類人才隊伍、平台載體和資金資源,打造8+N文明實踐隊伍,常態化開展形式多樣、主題豐富的文明實踐活動,試點成效得到市文明委充分肯定,經驗信息在《天津工作》《天津宣傳》《精神文明建設簡報》刊載,“五常五送”工作法入選中央文明辦新時代文明實踐典型案例。

一是整合資源強化保障,聚焦鞏固試點成效,發揮站點陣地作用,高標准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實踐所17個、實踐站251個、實踐基地26個,並全部納入數字化管理服務平台,通過推進“一庫、一門戶、一屏”數字化工程,實現由“指尖”到“身邊”的智能化管理服務。

二是突出主題潤澤心靈,聚焦涵養鄉風民風,拓展站點宣教功能,牢牢把握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採取理論教育、政策解讀、宣講演講、展覽展示等方式,打造道德講堂、家風講堂、好人講堂、群眾議事、百姓說事等品牌,使“真理”和“大道”始終居於主導、無所不在。

三是發動群眾共建家園,聚焦實現共治共享,弘揚志願服務精神,以1000余支志願服務隊伍、14萬注冊志願者為主體,建立文明實踐志願服務聯席會、志願服務項目庫、積分制兌換、點單派單、禮遇嘉許等制度,開展“走村訪企”“樓道革命”“創文創衛志願星期六”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1.4萬次,惠及群眾60余萬人次,在全社會形成了互助共勉新風正氣。

四、鞏固文明城區建設成效,下足共建共享的細功夫

按照“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提升群眾參與度和滿意度,增強創建工作實效”重要要求,系統總結三年創成“全國文明城區”的成功經驗,深入落實全市全域創建文明城市推進會精神,堅決打贏全國文明城區常態化建設攻堅戰。

一是聚焦高位推動提升引領力,注重保持常建力度,強化頂層設計,自上而下建立常態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文明城區建設指導中心、12個專項指揮部、30個分指揮部,制發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和督查方案,召開領導小組及擴大會、分片和專項推動會,完善日巡查、周督導、月測評、季評估機制,下發整改單15批次,整改率95%。

二是聚焦點位攻堅提升落實力,注重提升常建精准度,做實難點攻堅,開展交通秩序、市容環境、社區“蜘蛛網”等15類專項治理,整治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私設停車位200余個,清整樓門萬余個、堆物10余噸、小廣告2萬余張,改造提升雙環邨街3個公園,鋪設柏油路近5000平米,修換側石近千延米,完成142個社區“蜘蛛網”治理,群眾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三是聚焦創新發展提升服務力,注重提升常建熱度,突出便民利民,圍繞“衣食住行”“業教保醫”“一老一小”等重點領域、重點人群,著力解決百姓反映突出的煩心事愁心事,全區黨員干部共認領群眾“微心願”2500多個,為群眾辦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開辦“家門口”食堂等好事實事5200多件,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