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引領惠民生,為“六個邳州”建設提升“民心溫度”

擔當新使命,啟航新征程。邳州市緊扣加快建設以“實力邳州、活力邳州、錦繡邳州、富裕邳州、美麗邳州、幸福邳州”為主要內涵的“六個邳州”,瞄准高質量發展方向和目標,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強作風、抓項目、提質效、惠民生”為主題凝心聚力,全市掀起干事創業新熱潮。
把握新定位,展現新氣象。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深入開展“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以作風建設推動工作全面提質增效,奮力為“強富美高”新邳州建設做好自然資源和規劃服務保障工作。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上下牢記囑托,以黨建為引領,強化履職盡責能力,聚焦民生領域熱點話題,全面提升服務效能,以有力的業績回應群眾關切、辦好民生實事,努力攀登“幸福邳州”新高度。
“我們將秉持為民服務情懷,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求真務實、創新創優,結合主責主業,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動事業再上新台階,向黨和人民交一份滿意答卷。”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委書記、局長王光輝表示。
黨建引領,做強特色服務品牌
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緊扣“先鋒自然”建設目標,以“五抓五促”為落腳點,創新打造“紅色引領·七彩自然”黨建品牌,積極推進“一所一品、一支部一特色”創建活動,著力推動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培育黨建品牌,不僅激發了黨員干部紅心向黨的自豪感,更極大提升了干事創業的凝聚力和執行力。”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高磊說。
“心中有信仰,行動有力量。”邳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探索構建“2426”黨建標准化體系,形成黨建工作“定有標尺、干有方向、評有依據”新機制﹔開展打造“蘇小登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等活動,教育引導一線干部職工履職盡責,興“五風”、除“六弊”,為企業解難事,為群眾辦實事,樹立良好的系統形象。截至目前,4個基層所分別被表彰為全省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基層所,被授予徐州市系統“蘇小登黨員先鋒崗”稱號﹔炮車所黨建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有關領導的高度評價。
深化改革,審批效能“再提速”
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優質的營商環境。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推出“暖企六條”,建立重大項目用地“綠色通道”,加快“多審合一”等方式,重點構建“拿地即開工、竣工即驗收”項目服務保障機制,為企業發展“開道護航”。
今年3月,江蘇九為新材料有限公司申請“拿地即開工”。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迅速開展土地核查勘察、確定用地紅線圖等相關工作,配合行政審批局在企業繳納出讓金后2日內即發放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証等5本証書。此項工作得到徐州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並作為典型案例在徐州推廣。截至目前,邳州已為九為新材料、徐州城澤建筑、徐州運安科技倉儲等5個項目辦理“拿地即開工”手續,實現了保障和發展的無縫對接。
服務窗口是一個單位的“門面”,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基層所標准化建設為紐帶,內練真功、外塑形象,制定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時辦結等服務規范,推行基層所主動辦、上門辦、容缺辦、透明辦、特事辦“五辦”服務承諾,將服務延伸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讓“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激情和干勁滲透在基層所服務中。全系統業務流程提速增效、惠民利民服務水平提升,在今年7月邳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營商環境評議中名列小組第一。
聚力民生,深入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落腳點是“我為群眾辦實事”。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基於廣泛調研,第一時間制定了40個項目清單,同時明確以支部為單位、以業務為依托,將黨史學習教育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在工作細微處下功夫,在為民服務上求實效。
議堂鎮議堂村500多戶村民,最近搬進了翹首以盼的新房子。“就跟城裡的小別墅一樣,路寬、環境好。”村民們高興地說。
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的背后,是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安排,依照 “群眾改善意願強烈、鎮村積極主動”原則,深入調查摸底,重點關注危房、空心村和群眾改善意願強烈區域,在規劃上充分利用原有道路、水系、林網等天然優勢,突出保護特色文化,打造出一批“傳統特色濃厚、鄉村風情濃郁、文化印記濃重、鄉愁記憶濃烈”的農村新型社區。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完成16個村規劃選址和用地保障,5780戶群眾得以圓安居夢。
以往,市民辦理不動產登記要到位於邳州老城區的政務服務中心業務窗口,往往是“排隊一小時,辦理十分鐘”。“要是能就近辦理就好了。”辦事群眾時常發出這樣的感嘆。為此,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經過大量的調查走訪,最終選址新城區建立新的不動產登記大廳,並在2個基層所試點不動產登記便民網點,還與15家銀行合作設置不動產抵押登記便民服務點,極大便利了群眾辦事。目前,邳州主城區范圍已設有21處服務點、68個服務窗口,“十分鐘便民服務圈”呼之欲出。
創新而為,化解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
紅樓小區始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這裡的128戶居民前不久終於領到了紅彤彤的不動產權証。此前,因為歷史原因,紅樓小區居民一直無法辦理不動產權証,房產自然無法正常交易,這成為大家多年來的一個“心病”。
今年1月,自然資源部出台《關於加快解決不動產登記若干歷史遺留問題的通知》,為解決此類問題提供了政策依據。邳州市迅速成立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推進工作領導小組,並制定出台《關於加快解決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的實施意見(試行)》。以紅樓小區為代表的老舊小區、安置房、公建房三類主體辦証,被納入重點推進事項。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工作例會,以減輕群眾負擔為第一要務,明確任務清單,核算辦証成本,完成入戶調查走訪、測量建筑面積、厘清產權歸屬等一系列流程,為發証奠定堅實的依據。
歷史遺留工業廠房無法辦理不動產權証,同樣是“老大難”問題。“沒有証,廠房就不能融資貸款,發展受到影響。”位於邳州經濟開發區、始建於10多年前的碳基新材料企業——沂州科技公司負責人一度很焦急。針對沂州科技的現狀,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創新思路,採用以路為界的方式,為企業辦理6本不動產權証,之后該企業順利融資6.8億元,一舉盤活多年固化的資產。
守正創新,傾情惠民生﹔強化服務保障,傾力護航發展。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一項最新統計表明,截至目前,邳州19個老舊小區、86家企業220萬平方米工業廠房已拿到不動產權証,惠及居民3700多戶,助力企業融資約3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歷史遺留工業廠房發証”榮獲邳州市2020年度“改革創新實踐獎”。
(孔令益 劉同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