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一條舊毛毯

黃子靈 蔡軍
2021年11月25日08:25 |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條舊毛毯

    文物檔案

  這是一條舊毛毯,縱高196厘米,橫寬166厘米,重1.64千克,純羊毛材質,表面有3個破洞,另外還有幾個小窟窿,都已經打上了補丁。1940年,原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第九團團長徐緒奎帶隊繳獲此日軍軍用品。徐緒奎在黃橋戰役第三戰營溪反擊戰中壯烈犧牲后,毛毯就由他的上級兼老鄉王必成將軍保管和使用了49年。1989年,王必成夫人陳瑛將其贈給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1995年經江蘇省文化廳評定為國家二級文物。

  “我走后,請幫我把這條毛毯捐贈給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它是那段歷史的一個縮影,寄托著我對緒奎他們那些戰友的挂念……”被蘇南抗日軍民譽為“王老虎”的開國中將王必成老將軍,生前對夫人陳瑛這樣囑托。1989年3月,老將軍病逝,遵循其遺願,這條毛毯收藏在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毛毯整潔而泛黃,輕輕撫摸,觸手生溫的厚重感見証了黃橋戰役那段艱辛歲月。

  王老將軍口中的緒奎,是時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2縱隊9團團長的徐緒奎,也就是這條舊毛毯原先的主人。二人是湖北老鄉,一起參加兩萬五千裡長征,參加開辟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到了延安又一起進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成立初期的抗大簡陋不堪,學員們都以膝蓋為桌子,以背包為本子,吃飯連小米都沒有。兩人同吃同睡,學習之余挖野菜充飢,晚上枕著書本聊理想。

  “必成,啥時候我們才能上陣殺敵呢?”

  “等學了真本事,殺得敵人措手不及……”

  在互相鼓勁兒中,他們度過了短暫卻充實的學習生涯。在這樣艱苦的學習環境中,兩人的情誼愈發深厚。

  時間回溯到1940年7月,陳毅、粟裕率領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渡江北上,執行“開辟蘇北、發展華中”的戰略任務,建立了以黃橋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王徐二人也從延安輾轉來到蘇北,部隊整編后,王必成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2縱隊司令員,徐緒奎任2縱隊9團團長。雖說是嚴肅的上下級關系,私下裡二人仍以兄弟相稱,密切配合、協同作戰。

  1個多月后,按照指揮部要求,徐緒奎帶隊攻打黃橋以南的孤山、西來兩個日偽據點。在當地村民的掩護下,他率部輕裝奔襲,利用熟悉地形等優勢,迅速殲滅日軍30余人、偽軍100余人,粉碎了日偽兩次報復性“掃蕩”。戰后,這條日軍軍用毛毯,作為戰利品留給徐緒奎使用。他十分珍惜這條毛毯,在他看來,毛毯和其他繳獲的軍用物資一樣,是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也是新四軍英勇抗日的見証。

  9月6日,徐緒奎奉命率部還擊國民黨反共頑固派對黃橋的“反扑”,驚險而英勇地從反共頑固派的碉堡空隙中插入營溪鎮,直擊敵人腹地,消滅了韓德勤部保安1旅兩個團,有效打擊了反共頑固派阻撓我軍東進抗日的氣焰。在眾人分組消滅殘敵的時候,悲愴的一幕發生了——一顆子彈無情地穿過徐緒奎的胸膛,他獻出了年僅24歲的寶貴生命!

  在接到徐緒奎犧牲的報告后,王必成十分悲痛,他號召9團戰士堅決肅清殘敵,誓死為徐團長報仇。在他的率領下,9團戰士化悲痛為力量,爭先恐后、奮勇殺敵,殲滅了敵人兩個團。隨后,戰士們為徐團長舉辦了簡單而悲壯的入土儀式,在場的同志無不潸然淚下。

  黃橋決戰勝利后,部隊向海安、東台方向發展根據地。王必成正忙於指揮之際,一名滿身塵土的戰士走進了指揮部。這名戰士叫金山,是徐緒奎生前的警衛員。他知道二人關系很好,准備把徐團長的部分遺物交給王必成保管。從他的手中,王必成接過了這條異常珍貴的米黃色毛毯。當時,一向以“冷面”著稱的王必成,強忍眼淚對這名警衛員說:“永遠都不要忘記你們徐團長。你我都要為了實現他的遺願而奮斗,現在我們的共同任務是消滅敵人!”金山剛走出門沒多遠,便聽到背后傳來難以克制的哭泣聲。

  從此,這條舊毛毯就成了王必成的隨身物品,他十分珍惜,始終帶在身邊。1946年,部隊駐扎在蘇北高郵縣城裡。工作人員向王必成建議:這條毛毯太舊了,換條新的吧!王必成立即把臉一沉,連聲說道:“不換,不換,堅決不換!”大家看他這麼堅決,也就不再提及換毛毯的事了。

  全國解放后,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金山幾次來看望王老將軍。他們常談起這條毯子,有時還拿出來看看,深情地撫摸一番。每當這時,王必成總會感慨一番:“自從它來到我身邊,風風雨雨,南征北戰,已經3次橫渡長江。1943年1月我帶著2旅南渡到達茅山地區、1945年北撤蘇中、1949年渡江作戰。從戰爭到勝利,從鄉村到城市,經歷了難以想象的風雪飢寒,驚心動魄的無數鏖戰,我一直帶著它、蓋著它。我蓋著它,就會想起緒奎,就會想起那些和我們一起戰斗而光榮犧牲的戰友——蕭國生、郭猛、劉別生……我們不能忘記他們,不能忘記過去。今天的勝利來之不易啊。”

  后來,王必成的小女兒結婚,想到爸爸蓋的這條毛毯實在是太舊太薄了,特地買了一床純毛的新毯子送給他。王老將軍接過新毯子,嚴肅地說:“新毯子我收下,你們的孝心我記下了。但是,原來的毛毯不能換,因為蓋著它有意義,它有著特殊的回憶,有著特殊的溫暖。”

  也就在這樣的“換”與“不換”之間,時間匆匆走過近半個世紀。毛毯的滾邊已經被陳瑛換了兩次,3個大一點的破洞,也打上了補丁,另外還有幾個小窟窿,也稍作了修補。一直以來,在王老將軍心中,這條舊毛毯是革命者戰友情誼的最佳寫照,也是留給他的最好念想。

  將軍乘風去,遺物教后人。歷經80多年歲月的舊毛毯,它展示的是新四軍東進抗日的艱辛不易,承載的是革命戰友的深厚情誼。同時,更激勵著我們,踏上新時代趕考路,隻有堅持干字當頭,實干為先,越是艱險越向前,越是不易越團結,我們才能真正當好時代答卷人,努力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滿意答卷。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委組織部、泰興市委組織部)

(責編:劉圓圓、萬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